如何在“需求洞察”中能运用提问技巧挖掘深层需求
当然!在需求洞察中,“提问技巧”是与“主动倾听”相辅相成的核心技能。如果说主动倾听是为你打开了接收信息的大门,那么精准的提问就是指引你走向宝藏(深层需求)的路线图。
深层需求往往隐藏在表层诉求之下,用户可能无法清晰表达。你的任务就是通过一系列有策略的提问,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地揭示真相。
以下是如何运用提问技巧挖掘深层需求的系统方法:
一、提问的终极目标: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那又会怎样”
在提问前,要明确你每个问题的目标。一个经典的模型是“现象 → 行为 → 影响 → 情感 → 根源”。
表层:是什么?(现象)
中层:你怎么做的?有什么影响?(行为与影响)
深层:你感觉如何?为什么这很重要?(情感与根源)
二、构建你的提问“武器库”
不同类型的提问技巧,服务于不同深度的挖掘目标。
1. 开放性问题 - 开启话题,获取丰富素材
目的:鼓励用户自由讲述,避免引导,收集最原始的信息。
关键词:“什么(What)”、“如何(How)”、“为什么(Why)”、“请告诉我更多...”
例句:
“您能描述一下您通常是如何完成【某个任务】的吗?”
“在【某个场景】下,您最关心的是什么?”
“您为什么觉得当前的方式不够好?”
2. 追问与探针问题 - 深入细节,澄清模糊点
目的:针对用户陈述中的关键点、模糊词或矛盾点,进行深度挖掘,获取具体事例。
关键词:“具体来说...”、“比如呢?”、“您能举个例子吗?”、“刚才提到的【某个点】,能再多说一些吗?”
例句:
用户说:“这个流程很麻烦。” → 追问:“具体来说,是哪个步骤让您觉得最麻烦?能举个例子吗?”
用户说:“我经常用这个功能。” → 追问:“您说的‘经常’,大概是多久一次?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用?”
3. “5 Why”分析法 - 追溯问题根源
目的:连续追问“为什么”,穿透表层症状,直达根本原因。
例句(以“用户抱怨咖啡馆排队久”为例):
问题 1:为什么排队久? → 答:因为做咖啡慢。
问题 2:为什么做咖啡慢? → 答:因为咖啡师要同时点单和制作。
问题 3:为什么要同时做两件事? → 答:因为高峰期只有一个人在前台。
问题 4:为什么高峰期只有一个人? → 答:因为排班和流程没有根据高峰优化。
问题 5:为什么不优化? → 答:因为没有数据意识到这是核心痛点。(深层需求:对数据化运营和流程优化的需求)
4. 假设性与情境投射问题 - 探索潜在需求与理想状态
目的:打破用户固有的思维框架,激发他们对理想解决方案的想象,从而发现他们自己都未意识到的需求。
关键词:“如果...”、“假如...”、“您希望...”、“理想状态下...”
例句:
“如果有一个魔法棒,可以解决您当前最大的一个烦恼,您希望它是什么?”
“假如这个产品完全懂您,您希望它为您做什么?”
“在您理想的体验中,这个流程应该是怎样的?”
5. 对比与排序问题 - 明确优先级与价值判断
目的:了解用户如何权衡利弊,什么对他们来说最重要。
关键词:“...和...相比”、“如果只能选一个”、“请排序”
例句:
“相比于价格便宜,您更看重耐用还是售后服务?”
“如果只能解决一个问题,您会选择解决 A 还是 B?”
“请为以下几个功能对您的重要性排个序。”
6. 反思与总结性问题 - 确认理解,激发新思考
目的:确保你准确理解了用户,同时给用户一个机会来补充或纠正,有时能引出新的、关键的信息。
关键词:“所以您的意思是...”、“我理解的对吗?”、“有没有什么我漏掉的?”
例句:
“所以,我来总结一下:您最核心的诉求是 A,其次是 B,而 C 目前对您来说不那么重要。我理解得对吗?”
“除了我们聊到的,还有什么是您觉得重要但我没问到的吗?”
三、实战演练:从表层诉求到深层需求
用户原始反馈:“我希望手机电池续航更长。”
深层需求洞察:用户表层的“长续航”需求,背后是对出差场景下“业务连续性”和“职业安全感”的深层需求。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未必是容量最大的电池,而可能是一个无缝集成、极致轻便的移动电源生态系统,甚至是一种创新的快速补电方式。
总结:提问的艺术
营造安全区:首先通过主动倾听建立信任,让用户愿意深入交流。
由浅入深:从简单、客观的开放性问题开始,逐步过渡到更私人、更深入的情感与动机问题。
保持好奇,而非审问:你的语气应该是探索式的、充满兴趣的,而不是机械式的盘问。
灵活组合:根据现场对话的流向,灵活运用不同类型的提问技巧。
记住,每一次高质量的提问,都是一次对用户内心世界的友好探访。你的目标是成为那个最理解他们的“翻译官”,将他们的只言片语和模糊感受,翻译成清晰、可执行的深层需求洞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