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mo 浮墨笔记向飞书收购 “幕布”,不卖永久会员、不融资的“反骨”逻辑
撰文/宇婷
“我们敬佩 Notion 背后的初心,但我们不打算拷贝 Notion 的功能做成 All in one;我们也赞叹 RoamResearch 信息架构之精妙,但我们也不打算借鉴 Roam 的双向链接;我们感慨石墨背后编辑器的耗费的精力,但我们不打算成为另一个文档编辑器;当资本和创业者都在关注企业协同的时候,我们选择关注个体。”
——2020 年 flomo 浮墨创始人少楠发表在少数派上的思考
创业公司 flomo 浮墨向字节跳动(飞书),收购了产品幕布。根据 36kr,收购方式为全资收购。据界面,双方具体交易仍在进一步推动中。
flomo 两位创始人在即刻上公开发表承认这次收购。
由创业公司向巨头发起的这次收购,显得极为与众不同。
1、创业公司向巨头反向收购及其少见。而且浮墨团队只有 3-5 人(去年底团队为 3 人),且坚持不融资,通过用户付费,收购幕布。
2、幕布收购后,仍然会保持独立,并非为了实现某种产品整合,或者扩大规模。flomo 两位创始人也表达他们也是幕布的忠实用户。
不仅是收购与众不同。flomo 其实一直是一家非常独特的公司。
“我们塑造了工具,工具也在塑造我们。”——麦克卢汉说
1、功能让用户输入无压力,记录更频繁
在 2020 年少楠的一篇报道中,他曾经提到:“用接地气的话翻译一下就是,flomo 是一个只给自己看的微博,或者说是一个加强版的文件传输助手。”
作为用户,我的感知:flomo 把分类做到了极致简洁。如上文麦克卢汉的名言,分类就是 flomo 对我的塑造。
“什么样的工具形态能让大多数人输入无压力,记录更频繁。”这是少楠最早的思考问题之一。因为做到这两点,这个问题被回答。
2、产品分而治之
幕布将继续独立运营,不会和其他产品整合或打通,基于大纲笔记的定位,继续优化创新。flomo,以及其团队内部已经出品的一款产品小报童都保持了独立的运营。
(注:幕布是大纲类笔记产品,定位效率型工具,成立于 2015 年 12 月,由郭晓力、王旭联合创办,也是思维笔记工具 ProcessOn 的核心产品成员。)
flomo 在产品上坚持了创业初心:不做 All in one。
3、生存模式:不卖广告,不卖永久会员,不融资。
美懂得说:够了。而野蛮吵着闹着,还要更多。——泰戈尔
去年,flomo 创始人曾经参加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跨年演讲直播讨论,当时他们讨论的话题是:极简开发者,独立开发者。
在这次讨论中,分享了商业模式:不卖广告,不卖永久会员,不融资。
背后原因是:
广告是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用户每年续费是压力,要努力。
融资看起来给钱但是要回报的压力会让你变形。
当时还提到了一句很美的话:
“我选择舞蹈,而不是奔跑。”(奔跑追求胜利,每一个动作都要对,但不一定有新东西。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不一样,追求创新。)
衡量一家公司的视野,还有一个标准:做精彩的原创动作。
舞蹈在意自己的轨迹和节奏。
但是美的要求并不比奔跑要低。
要素法创新是追问自己,而不是觉得别人好,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不变,剩下的随便创新。如果我们看不到未来,不知道向谁学习,调动要素法,这就是舞蹈。
4、团队不到 5 人
核心团队成员白光提到,团队成员少的价值是做决策更自由,时间更自由。
在创业心态上,他们有一个观点:
没有把 flomo 和自己划等号,把自己全部投射到上面。一个产品持续增长一定会奇形怪状,把自己和产品切割。
他们也不会把不同的产品叠加在一起,而是每一个产品进行“轮作”。
少楠把创建 flomo 看成投资资产。创始人与产品切割,产品变得克制(简约)。
第二款产品小报童,采用了独立主体运营。
克制简约使得成功发布率达到 90%。
今天 flomo 依然符合它的定义——一个卡片记忆软件,没有长成另一个产品。
5、拒融资原因和如何保障成本
创始团队也在得到的直播中解释道:选择胜率优先,而不是赔率优先,拒绝投资,健康展开。
创始团队经历过融资,解散的过程,知道会死在哪里。
他们还放了一笔钱,如果 flomo 决定不干了,这笔钱还可以养活用户七年。
他们不选择最贵服务器,不仅从技术角度考虑,也从成本考虑。
6、认同根基:重新定义卡片笔记
少楠曾经给书《卡片笔记写做法》作序:
“它直接启发了我和老友再次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我们希望将这套方法变成更现代化、更易用的数字化工具,帮助今日的知识工作者积累属于自己的知识库,用知识的复利帮助自己做出更好的决策,抵御更多的不确定性。”
“从本质上讲,卡片笔记写作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个“系统”,一种存储和组织知识、扩展记忆以及生成新连接和想法的系统。简单来说,就是把你感兴趣或者将来可能会用到的知识收集起来,然后用一种像集装箱一样标准化的方式,去处理这些笔记,建立笔记之间的联系,供你使用。”
“而使用这套系统,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一次升级——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地思考。”
“我困惑于知识管理的方法大多复杂且不实用,于是开始寻觅更好的知识管理思路,便找到了这本书的英文版。”
7、浮墨 VS 豆瓣的粗浅思考
我同时在浮墨和豆瓣上记笔记。
通过公开信息,我确认 flomo 参考了豆瓣的贡献墙设计,帮用户即时看到自己积累的 MEMO 数量,获得记录的成就感。
我也有一些对比 flomo 和豆瓣不成熟的琐碎观点。
豆瓣有基础素材,有他者观点,方便且促进思考(很期待 flomo 的小报童做起来)。豆瓣是对外表达,提供对象感,促发信息记录者反向打磨内容。flomo 的标签功能极致好用。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B Impact】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60c53aefc89ca6d9012616891】。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