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项目策划海内外媒体宣发海外宣发项目宣发项目孵化
Web3 项目的成功,从来不是 “发个代币、上个交易所” 就能实现 —— 它需要精准的前期策划锚定赛道,适配内外差异的媒体宣发触达用户,以及全流程的孵化资源托底风险。某数据显示,90% 的 Web3 项目折戟于 “策划脱离需求” 或 “宣发水土不服”:国内项目因忽视合规宣发被下架,外项目因本地化不足导致社区冷启动失败,早期项目因缺乏孵化资源陷入 “资金断流” 困境。
本文聚焦 Web3 项目从 0 到 1 的核心环节,拆解项目策划的底层逻辑、内外媒体宣发的差异化策略、外宣发的本地化执行细节,以及项目孵化的全周期资源对接,提供 “策划 - 宣发 - 孵化” 的闭环方案,帮团队避开 90% 的实操陷阱,用 6-12 个月周期、50-200 万元预算实现项目从概念到落地的突破。
第一章 Web3 项目策划:先 “想清楚” 再 “动手做”
Web3 项目的策划不是 “拍脑袋定方向”,而是围绕 “用户需求、合规边界、经济可持续” 三大核心,先明确 “做什么、为谁做、怎么活”,再启动后续开发与宣发。错误的策划会让后续所有动作归零 —— 某项目因经济模型设计缺陷,上线 3 个月代币通胀 90%,最终社区崩盘。
一、精准定位:找对赛道与用户,避免 “同质化”
Web3 赛道已从 “野蛮生长” 进入 “细分竞争”,策划第一步是 “锚定差异化赛道”,避免跟风做 “通用公链”“基础 DeFi” 等红领域。
1. 赛道选择:从 “需求痛点” 切入,而非 “技术炫技”
优先选 “Web2 痛点 + Web3 解决方案” 赛道:比如 Web2 社交数据被平台垄断,可做 “去中心化社交 Dapp”;传统供应链溯源难,可做 “联盟链供应链溯源项目”,这类赛道有明确用户基础,宣发时更易讲清价值。
避开 “伪需求” 赛道:警惕 “为链而链” 的项目(如 “ + 空气净化器”,无实际痛点解决),这类项目缺乏长期生命力,宣发再用力也难留存用户。
细分赛道案例参考:
赛道类型核心痛点 Web3 解决方案目标用户
2. 用户定位:明确 “核心用户”,拒绝 “所有人都是用户”
Web3 项目的用户分层明显,需针对性设计产品与宣发策略:
小白用户(Web3 新手):需求是 “低门槛、易理解”,产品需简化操作(如托管钱包、中文界面),宣发侧重 “白话化科普”(如 “什么是 ,怎么用”);
zishen 用户(Crypto 老玩家):需求是 “高收益、高灵活”,产品需提供复杂功能(如杠杆质押、跨链套利),宣发侧重 “技术细节、收益数据”(如 “年化收益 20%,支持 3 条公链”);
机构用户(基金、公会):需求是 “合规、高稳定性”,产品需提供 API 对接、审计报告,宣发侧重 “合规资质、机构背书”(如 “已通过 CertiK 审计,某 VC 领投”)。
二、合规打底:内外红线必须提前踩实
合规是 Web3 项目的 “生命线”,不同地区的监管规则差异巨大,策划阶段需明确 “目标市场”,提前规避红线,避免宣发后因合规问题下架。
1. guoneishichang:严格遵循 “禁止金融化” 原则
业务边界:禁止发行 “代币”“虚拟货币”,若涉及数字资产,需定义为 “数字藏品”,且不可交易、仅支持 “30 天以上冷却期的非盈利转赠”;
资质必备:需完成 “ICP 备案”(网站 / APP)、“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含 “网络艺术品” 类目),若涉及收费,需申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 证)”;
宣传禁忌:不得提及 “代币”“挖矿”“盈利”“增值” 等词汇,需替换为 “数字藏品”“应用”“文化传播”,避免被认定为 “金融活动”。
2. 外市场:聚焦 “防化、反洗钱”
化风险规避:禁止项目具备 “分红、投票权、保本收益” 等属性,如 “持有代币可获平台利润分成”“承诺年化收益 15%”,易被美国 SEC、欧盟 MiCA 认定为 “非法”;
KYC 与 AML:用户注册、提现需完成 KYC(护照 / 驾照 + 地址证明),对接 Chainalysis/Elliptic 等反洗钱工具,监控大额交易(如单日超 10 万美元),避免被列入 “高风险项目”;
地区差异化合规:
美国:需符合 SEC “豪威测试”(非判定标准),宣发中避免 “投资回报” 表述;
欧盟:需遵守 MiCA 法案,完成 “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 备案;
东南亚(新加坡、泰国):监管相对宽松,可侧重 “社区建设、生态合作” 宣发。
三、经济模型:设计 “可持续闭环”,避免通胀崩盘
Web3 项目的经济模型是 “社区存活的核心”,尤其涉及代币 / 的项目,需平衡 “产出 - 消耗 - 销毁”,避免 “无限增发” 导致贬值。
1. 代币设计:总量固定 + 合理分配 + 循环消耗
总量与释放:代币总量固定(如 1 亿枚),分 3-5 年释放,避免 “一次性解锁”;分配比例参考:
生态基金 40%(用于开发者补贴、社区活动、合作);
玩家 / 用户奖励 35%(通过任务、贡献获取,避免 “私募砸盘”);
团队 15%(锁仓 3 年,每年解锁 5%,避免团队早期套现);
早期投资 10%(锁仓 6 个月,之后线性解锁,保护早期用户)。
消耗与销毁:设计 “代币消耗场景”,避免通胀:
功能消耗: 铸造、道具升级需消耗代币(如铸造 1 个 消耗 100 代币);
手续费销毁:交易手续费的 5%-10% 用于代币销毁(如某 DeFi 项目每月销毁超 10 万枚代币,缓解通胀)。
2. 经济:绑定 “实用价值”,而非 “单纯炒作”
用途绑定: 需具备 “游戏内功能”“权益凭证” 等实用价值,如 “链游 角色可提升打金效率”“数字藏品 可解锁线下展览门票”,避免 “无意义图片 ”;
稀缺度控制: 分 “普通(70%)、稀有(20%)、传奇(10%)” 等级,传奇 仅通过 “合成” 或 “高难度任务” 获取(如 3 个稀有 合成 1 个传奇 ),维持稀缺性。
第二章 内外媒体宣发:差异化触达,避免 “水土不服”
Web3 项目的宣发不是 “全球一套方案”—— 国内需合规内敛,聚焦 “文化、应用”;外需开放社区化,聚焦 “技术、生态”。错误的宣发策略会导致 “精准用户没触达,还踩了合规红线”。
一、国内媒体宣发:合规优先,聚焦 “垂直渠道 + 社群渗透”
国内 Web3 宣发的核心是 “规避金融化表述,通过垂直渠道触达目标用户”,避免使用 “大众媒体”(如微博、抖音),防止因 “过度曝光” 引发监管关注。
1. 核心媒体渠道:垂直 + 文化类平台
垂直媒体:选择合规性强、聚焦 “应用落地” 的平台,发布 “项目进展、技术解读、数字藏品文化价值” 类内容,避免提及 “代币、收益”:
头部:金色财经、巴比特、火星财经(需审核内容合规性,优先发 “数字藏品、应用” 稿件);
垂直专栏:知乎专栏、微信公众号(如 “大本营”“Web3 前线”),发布 “白话化科普”(如 “如何用保护非遗文化”)。
文化类媒体:若项目涉及 “数字藏品、非遗、文旅”,可对接文化类媒体(如 “文旅中国”“中国文化报”),突出 “文化传播价值”,提升品牌公信力。
2. 社群运营:私域为主,避免 “公开引流”
社群载体:优先用微信社群、企业微信,避免 QQ 群(易被监控),社群定位 “用户交流、文化分享”,禁止讨论 “交易、价格”;
运营动作:
定期发布 “项目进展”(如 “新一批数字藏品设计理念”);
组织 “文化类活动”(如 “非遗数字藏品设计大赛”),吸引用户参与;
提供 “新手指导”(如 “如何注册、领取数字藏品”),降低用户门槛。
禁止宣传 “代币发行、挖矿收益、投资回报”,如 “持有数字藏品可分红”“注册送代币,升值空间大”;
禁止使用 “量化、套利、高频交易” 等金融词汇;
禁止在大众社交平台(微博、抖音、小红书)公开引流,若发布内容,仅可提 “技术应用”,不可提项目名称或下载链接。
二、外媒体宣发:社区驱动,聚焦 “本地化 + 多渠道联动”
外 Web3 用户高度依赖 “社区信任”,宣发不是 “发稿就完事”,而是 “媒体 + KOL + 社区 + 线下” 的联动,尤其注重 “本地化语言与文化适配”。
1. 媒体渠道:分 Tier 分层投放,覆盖 “核心 + 长尾”
外媒体按影响力分 Tier,需根据项目阶段选择:
Tier 1(头部核心):覆盖全球 Crypto 用户,适合项目重要节点(如主网上线、重大合作),发布 “技术解读、生态进展”:
综合类:CoinDesk、Decrypt、Cointelegraph(需英文原创内容,突出 “技术创新、社区价值”);
垂直类:The Block(侧重数据与深度分析)、Bankless(侧重 DeFi / 链游)。
Tier 2(垂直长尾):覆盖细分赛道用户,适合日常宣发,如:
链游类:GamingonBlockchain、PlayToEarnOnline;
DeFi 类:DeFiPulse、DeFiPrime;
地区性:日本 CryptoWatch、韩国 CoinPost(需本地化语言稿件,如日语、韩语)。
发布形式:除常规新闻稿,可做 “dujia 专访”(如 CEO 专访谈项目愿景)、“技术解析”(如 “如何解决跨链数据同步问题”),比硬广更易获得信任。
2. KOL 合作:找 “精准赛道 KOL”,而非 “流量明星”
外 Web3 用户更信任 “垂直赛道 KOL”,而非 “泛流量网红”,合作需注意 “匹配度与真实性”:
KOL 类型选择:
技术型 KOL:如 Twitter@VitalikButerin(以太坊创始人,适合公链 / 技术类项目)、@a16z(风投机构账号,适合早期项目背书);
赛道型 KOL:如链游类 @PlayToEarnGuy、DeFi 类 @DeFiDad,粉丝精准度高,转化效果好;
地区性 KOL:如东南亚 @CryptoSingapore、拉美 @CryptoLatam,帮助项目做本地化渗透。
合作形式:
内容共创:KOL 发布 “项目测评”“教程”(如 “如何用 XX Dapp 完成跨链转账”),比单纯 “口播广告” 更可信;
社区 AMA:KOL 主持项目 AMA(Twitter Spaces/Discord),解答用户疑问,提升社区活跃度;
空投联动:KOL 粉丝专属空投(如关注 + 转发可获 碎片),快速冷启动社区。
3. 社区运营:Discord/Twitter 是 “核心阵地”
外 Web3 项目的社区是 “用户留存与传播的核心”,Discord(实时沟通)和 Twitter(信息发布)是必做平台,运营需 “精细化、高互动”:
Discord 运营:
频道设置:分 “公告频道、问答频道、活动频道、闲聊频道”,明确规则(禁止广告、恶意讨论);
日常动作:每日发布 “项目进展”,每周组织 “社区任务”(如 “邀请 3 个好友进群获 碎片”),每月举办 “AMA 直播”(邀请团队或 KOL);
管理员配置:至少 1 名母语管理员(英语 / 当地语言),及时回复用户问题,避免 “语言障碍” 导致用户流失。
Twitter 运营:
内容节奏:每日 1-2 条推文,内容包括 “项目进展、行业观点、社区活动”,搭配图片 / 视频(如 设计图、产品演示视频);
互动技巧:主动转发行业资讯并评论,回复粉丝评论,参与 #Web3 #DeFi # 等话题标签,提升曝光;
数据监控:关注 “粉丝增长率、推文互动率”,若互动率低(<1%),及时调整内容方向(如从 “技术内容” 转为 “社区活动”)。
第三章 外宣发深度执行:本地化是 “破局关键”
外宣发的核心不是 “把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而是 “适配当地语言、文化、用户习惯”—— 某项目因直接翻译中文宣发内容,出现 “文化梗误解”,导致社区冷启动失败;而另一个项目通过 “本地化 KOL + 线下活动”,3 个月内外社区用户突破 10 万。
一、语言本地化:不止 “翻译”,更要 “文化适配”
拒绝机械翻译:需找 “母语者 + Web3 从业者” 进行内容润色,避免 “语法正确但语义奇怪”,如 “代币挖矿” 直译为 “Token Mining” 易被误解为 “非法挖矿”,可改为 “Token Rewards for Contribution”(贡献获取代币奖励);
地区语言覆盖:根据目标市场选择语言,如:
北美 / 欧洲:英语为主,部分覆盖西班牙语、法语;
东南亚:英语 + 印尼语、泰语;
日韩:日语、韩语(需找当地 Web3 媒体合作,避免语言隔阂);
文化禁忌规避:了解当地文化禁忌,如中东地区避免 “暴露图片”,东南亚避免 “宗教相关表述”,避免因文化冲突引发用户反感。
二、线下活动:面对面建立 “信任链接”
外 Web3 用户重视 “线下互动”,参加或举办线下活动是 “快速建立信任、获取精准用户” 的有效方式。
1. 外核心展会:借势曝光,对接资源
必参展会:
Consensus(美国,每年 5 月):全球最大 Web3 展会,适合对接机构、媒体、KOL;
Devcon(以太坊基金会主办,每年 10 月):技术型展会,适合公链、基础设施项目;
TOKEN2049(新加坡 / 迪拜,每年 9 月):亚洲核心 Web3 展会,适合东南亚、中东市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