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I 让藏品说话项目开发笔记

你去过博物馆吗?站在玻璃展柜前,看着千年前的陶俑、青铜器,除了旁边的简介牌,你对它的前世今生一无所知。文物不会说话,但我们能用 AI 让它“活”一次。全国有近 6 千家博物馆,但九成以上缺乏沉浸式导览能力。AR 导览设备租金昂贵,NFT 数字藏品门槛高、手续费劝退。于是我想做一个 APP 产品,不用额外硬件,不用耗流量,手机 Web/APP 拍张文物照,或喊一句 “这是哪里”,30 秒就能生成 “4D 时空长卷”,裸眼 3D 情景剧重现文物 “制作 - 流通 - 入馆 - 修复 - 数字归还” 全过程,结束还能零成本领影迹 NFT,跨端切换无缝衔接,让每一次凝视都变成穿越千年的旅程。实现 0 硬件、0 流量、0 铸造费的 AI 互动产品,让每个人都能“穿越”到文物的生命现场。
有了想法,于是我打开电脑。创建了一个项目:「千年影迹·MillenniumTrace」。使用 AI 编程工具 Comate Zulu,说:“我要做一个 Web+APP 跨端的文博互动系统,拍照或说话就能生成 4D 文物情景剧,还要能 0 成本生成 NFT。”10 分钟后,Zulu 交出了第一版原型。 系统架构:Web+APP 双端协同,全链路 AI 驱动。我继续告诉 Zulu:“我们要做的是一个能现场用、也能远程玩的文博产品,支持拍照识别、语音触发、4D 情景生成、NFT 铸造,还要能跨端同步。”经过多轮对话和测试,很快搭建好了初版,再经过多次迭代和更新,可以在部署了,效果如下:
Zulu 迅速搭建出的以下架构,完整项目方案(Web+APP 跨端协同版):
✅ 双端触发,灵活适配
- APP 端:支持摄像头自动对焦、离线语音唤醒“小影迹”
- Web 端:上传图片或语音输入,无下载门槛
✅ 4D 时空情景剧
- 裸眼 3D 视差星空 + 粒子特效
- 自动播放“制作-流通-入馆-修复-数字归还”五幕剧
- APP 端特效更细腻,Web 端支持基础/完整版切换
✅ 跨端交互,无缝衔接
- APP 端:陀螺仪控制视角,手势触发“推开城门”“拿起修复刷”
- Web 端:鼠标拖拽/滚轮切换,hover 提示,键盘快捷键
✅ 0 成本影迹 NFT
- 基于文昌链 0 费铸造,含藏品数据哈希+情景分镜+用户合影
- 双端查看、交易、同步,数据链上存证不可篡改
✅ 公益回流机制
- 每生成 1 个 NFT,自动捐赠 0.1 元至“乡村星空”项目
- 捐赠记录链上可查,双端同步显示
关键技术实现:全开源+轻量化部署, 核心技术栈:
模块 Web 端技术 APP 端技术(跨 iOS/Android)
前端框架 React+TypeScript+Three.js(3D 渲染) Flutter(一套代码跨端)+TypeScript 共享类型
模型部署 文心 4.5 轻量化前端部署(<1MB 语音模型+<50MB 情景生成模型) 预置轻量化文心 4.5 模型(离线支持)+云端模型调用
数据同步 IndexedDB+Axios(阿里云 OSS 备份) IndexedDB+Dio(阿里云 OSS 备份)
交互引擎 浏览器 MediaDevices+陀螺仪 API Flutter Camera/Gyroscope API+原生硬件调用
NFT 合约 文昌链 Web3.js 封装 文昌链 Flutter SDK 封装
四大技术突破:
(1)藏品信息聚合(0API 费用)
- 前端直连国家文物局公开 API,获取权威藏品数据
- 语音输入→文心 4.5 识别→匹配藏品 ID→输出完整信息
- APP 端预置 100 件热门藏品信息,无网也能用
(2)4D 情景生成(0 云端 GPU)
- 文心 4.5 多模态模型端到端输出
- 输入:藏品信息+用户照片 → 输出:5 幕分镜+4K 视差星空+语音讲解
- 生成时间≤0.8 秒,低端机自动降级渲染
(3)跨端数据同步
- 用户数据 AES 加密,HTTPS 传输,NFT 记录链上存证
- 同步冲突时以链上数据为准,本地内容自动补全
(4)公益回流机制
- 每铸造 1 个 NFT,自动划转 0.1 元至“乡村星空”项目
- 捐赠记录链上可查,增强用户参与感与社会价值
总结:AI + 文博,让每一次凝视成为穿越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技术,真的可以让文化“活”过来。之前我也尝试过用其他工具做 3D 渲染,不是性能卡顿就是兼容性差。Zulu 不一样,它给出的跨端方案既轻量又稳定,从拍照识别到 NFT 生成,全程我没写一行代码。
最适合的使用场景:文化机构、研学项目、公益传播,想用 AI 降低体验门槛如果你也想用 AI 编程开发应用,可以关注优秀的 AI 编程工具。 让技术,成为穿越时空的桥,而非隔阂的墙。
Github 链接:https://github.com/yanxuefengyan/CCF_MillenniumTrace.git
感受:AI 编码,真的能改变社会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 AI 编程工具的优势:代码,原来可以这么有温度。Zulu 不一样,它对需求和 bug 的改动基本都是有效的,虽然生成速度没那么激进,但稳定性让人放心。最重要的是:Zulu 是 VS Code 插件,切换方便,不用改太多配置,特别适合我这种“想法比代码多”的前端仔。让技术,成为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壁垒。想用 AI 编码改变世界?可以试试 AI 编码助手,一起玩转 AI 编程!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严学峰】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56ba0443472a7b55599842154】。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