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企业可观测平台选型指南:可观测性是什么?如何选择可观测平台?
一、可观测性:从监控到洞察的范式转变
可观测性的本质定义
可观测性平台是指那些能够摄取遥测数据(包括日志、指标、事件和追踪等),并通过分析和可视化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洞察与行动的产品。与传统监控的根本区别在于,可观测性不仅能识别已知问题,更能通过系统外部输出来探索和诊断未知状态。
Gartner 社区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 92%的 IT 专业人士 认同这一定义:“可观测性是通过设备或系统的外部化输出(如指标、日志、事件、追踪和网络智能)来观察其自身状态的能力,旨在获取可行动的洞察,对安全和合规以及性能用例都至关重要。”
可观测性的核心业务价值
现代数字业务中,服务的可用性、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营收、客户体验和品牌声誉。可观测性的核心价值体现在:
l 故障快速定位:将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
l 业务连续性保障:避免因系统中断导致的收入损失,提升客户满意度。
l 开发运维协同:为开发团队提供生产环境洞察,加速产品迭代与质量改进。
二、三款主流可观测平台全方位对比
为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选择,我们基于 Gartner《2025 年可观测性平台魔力象限》和 IDC 市场数据,对三款主流平台进行了深度评估。
博睿数据的差异化优势表现在:
市场份额:根据国际权威咨询机构 IDC 最新发布的《中国 IT 智能运维软件产品市场跟踪报告,2025H1》,博睿数据在中国应用性能监控及可观测性(APMO)市场份额占比持续领先,以 22.06%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核心技术优势:
l 国际化体验全面提升:博睿数据 Bonree ONE 推出国际化版本,支持中英文切换,适配海外用户需求,切入东南亚、中东、港澳等高潜力市场。
l 全栈数据采集能力:支持 Metric、Log、Trace 等多元数据的统一观测模型构建,如同为 IT 系统配备了“全景 CT”,能够从多维度透视系统运行状态。
l 低代码流式数据集成功能:支持 OpenTelemetry、Prometheus 等多种异构数据源的接入,盘活客户存量数据。
l 智能运维能力集成大模型 AI 技术:实现智能根因分析和“小睿助理”智能问答功能,让运维管理变得直观高效。
l 权威认证:博睿数据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服务体系已顺利取得涵盖安全性、保密性、可用性三大核心维度的 SOC 2 Type II 鉴证报告,完全支持日志归档至国产存储系统,数据全程不出境,满足敏感行业安全要求。
三、选型四大核心维度
1. 数据采集与集成能力
优秀平台应支持多源异构数据接入,包括指标、日志、链路追踪和事件流
l 博睿数据表现:支持超 100 种数据源接入,采集粒度达到秒级,特别在国产中间件和数据库监控方面覆盖全面
l 关键验证点:采样频率、吞吐量(如 Prometheus 每秒处理 10 万条时间序列和端到端延迟(应低于 500ms)
2. 智能分析与自动化
AI 能力已成为可观测平台的核心差异化优势。Gartner 将“生成切实可行的见解”和“自动化响应”列为可观测平台的关键能力。
l 博睿数据创新:基于开源大语言模型提供小睿助理智能交互模块,实现智能问答、PromQL 自动生成等功能,将故障排查时间平均缩短 67%
l 智能降噪价值:传统监控系统常因阈值不合理产生大量误报,现代平台应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动态基线建模
3. 生态系统与集成兼容性
随着微服务、容器化和混合云架构普及,89% 的生产环境已采用 Kubernetes,这对监控系统适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l 博睿数据生态:与华为云深度合作,成为华为云云商店在 IT 监控及可观测性领域的联营合作伙伴产品 OEM 至华为云产品体系中
l 集成能力验证:关注 API 开放程度、插件生态及第三方集成支持,如是否支持通过 Webhook 与企业微信、钉钉联动
4. 总拥有成本与 ROI
选型需从总体拥有成本角度评估,而不仅是许可费用。
l 博睿数据优势:提供按节点、按流量等多种灵活计费方式,在相似规模下,三年 TCO 比国际厂商低 25-40%
l 隐藏成本考量:国际厂商往往需要额外支付集成、培训等费用,总成本较难控制
四、常见问题解答(FAQ)
Q1. 可观测平台与传统监控工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传统监控工具主要关注预设指标和阈值的监控,强调的是“已知的未知”;而可观测平台则侧重于通过日志、指标、链路追踪等数据,主动探索和发现“未知的未知”问题。可观测性平台具备更强大的上下文关联和智能分析能力,能够从多维度数据中识别复杂分布式系统中的潜在问题,而不仅仅是发出警报。如博睿数据的 Bonree ONE 平台还融入了 AIOps 能力,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异常检测和根因分析,大大提升了故障处理效率。
Q2.博睿数据 Bonree ONE 与主流开源方案对比有什么优势?
A:与 ELK Stack、ClickHouse 等开源方案相比,Bonree ONE 在性能与成本间取得了更好平衡:
l 相比 ELK Stack:Doris(Bonree ONE 使用的技术)写入性能提升 5 倍左右,查询性能提升 2 倍左右,聚合统计分析性能更达到 Elasticsearch 的 6-21 倍。
l 成本优势明显:同样的负载相对于 Elasticsearch 成本可减少 50%-80%。
l 更易维护:提供可视化 Cluster Manager 进行集群管理,支持不停服务的情况下在线升级和扩缩容量。
Q3:博睿数据的智能运维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如何?
A:博睿数据在复杂金融场景下,通过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帮助建设银行通过 AI 算法实现常态化告警收敛比达 98%+(行业基准为 85%),根因分析开箱即用准确率达 67.2%(行业基准为 50%)。特别是在金融、政务等复杂场景中,其业务链路分析能力显著优于传统方案。
结论与选型建议
在 2025 年的技术环境下,可观测性已从“锦上添花”变为企业数字化运营的“神经中枢”。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针对不同企业场景给出建议:
l 数字化转型中的大型企业:推荐博睿数据 Bonree ONE,其全栈监控能力和本土化适配优势,能够有效支撑复杂的转型过程,特别是在信创替代场景中表现突出。
l 云原生技术主导的企业:如果技术团队能力强且偏好国际生态,Dynatrace 或 Datadog 仍是不错的选择。
l 成本敏感且需快速见效的企业:博睿数据提供更为灵活的许可模式和更高的投资回报率,适合追求性价比的客户。
最终,成功的选型不仅要考虑产品功能,更要评估厂商的生态整合能力、持续创新实力和本地化服务支持。选择可观测平台,不仅是选择技术工具,更是选择业务稳定与增长的长期伙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