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装备制造业 MES 实施经验分享
20 年装备制造业 MES 实施经验分享
装备制造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自动化程度不高,底层生产数据获取不易,而且很多零部件都是外委到其他车间或企业加工,很难控制物料的齐套性,再加上设计、工艺的经常调整和质检后的返工返修,导致生产计划的安排混乱,整个装备制造业的 MES 系统实施困难较大,因此必须把握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步实施。
一、战略与准备层面:奠定成功基石
1. 明确目标与业务需求
问题: 为什么上 MES?是为了追溯、提质、降本还是增效?目标必须具体、可衡量。避免“为了上系统而上系统”或“别人有,所以我们也要有”的想法。
注意点: 必须与公司战略紧密结合。将宏观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业务需求,例如:“将产品不良率从 3%降低到 1.5%”或“将生产数据报表产出时间从 4 小时缩短到 15 分钟”。
2. 获得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
问题: MES 是“一把手工程”。实施会触及部门壁垒、改变现有工作习惯,没有高层的坚定支持和资源投入,项目极易夭折。
注意点:高层领导不能只是点头同意,而应作为项目的倡导者,积极参与关键决策,协调资源,扫除障碍。
3. 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规划与预算
问题: 对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风险预估不足。
注意点:
分步实施: 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先聚焦核心痛点(如车间无纸化、数据采集),快速见效,建立信心,再逐步扩展功能。
预留缓冲:预算和时间计划必须为潜在的变更和意外情况预留缓冲。通常,软硬件成本只占一部分,实施、培训和后期维护成本往往被低估。
二、流程与人员层面:保障顺畅落地
1. 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
问题:直接将落后的、不合理的线下流程照搬到 MES 中,导致系统效率低下,甚至放大原有问题。
注意点:实施 MES 前,必须先梳理、优化甚至重新设计生产相关的业务流程(如工单下达、物料配送、异常处理、质量检验流程)。让系统支持“最佳实践”,而不是固化“现有陋习”。
2. 变革管理与全员培训
问题:忽视变革对员工的影响。车间工人、班组长、质检员等是系统的最终用户,如果他们因担心失业、增加工作量或不习惯而抵触,系统将无法使用。
注意点:
早期介入:在项目早期就让关键用户参与进来,听取他们的意见。
充分沟通:清晰地传达 MES 的好处,不仅对公司,也对员工个人(如工作更轻松、责任更清晰)。
分层培训:对领导、关键用户、最终用户进行不同内容和深度的培训。培训不能是一次性的,而应贯穿项目始终。
3. 组建强有力的项目团队
问题:认为实施只是 IT 部门或供应商的事。业务部门参与度低。
注意点:项目团队应该包括:
项目经理:具备强大推动力和跨部门协调能力。
IT 人员: 负责技术架构、集成接口。
业务骨干(核心):来自生产、质量、物料等部门的专家,他们是业务的代言人,负责确认需求、测试系统。
三、技术与管理层面:控制项目风险
1. 基础数据准备:
问题:MES 运行在数据之上。物料编码、BOM(物料清单)、工艺路线等主数据不准确、不完整,系统输出将是“垃圾”。
注意点:数据准备是耗时最长、最枯燥但至关重要的工作。必须成立专门的数据小组,制定严格的规范,在系统上线前完成数据的清洗、整理和导入。
2. 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
问题:MES 不是孤岛,需要与 ERP(企业资源计划)、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自动化设备等系统双向交互。接口设计不当会导致信息孤岛或数据不一致。
注意点:明确集成边界、数据流向、频率和职责
3. 供应商与解决方案的选择
问题:只看价格或品牌,忽视行业匹配度和服务能力。
注意点:
行业经验:供应商是否有同行业的成功案例?其解决方案是否包含行业最佳实践?
可配置性 vs. 二次开发: 了解系统通过配置能满足多少需求,多少需要二次开发。
服务与支持:考察供应商的实施团队经验和本地化服务支持能力。
4. 持续改进与运维体系
问题:项目上线即宣告结束,缺乏持续的优化和运维。
注意点:MES 上线只是开始。必须建立专门的运维团队,负责系统维护、用户支持、权限管理,并基于系统产生的数据不断发现新的优化点,持续改进。
MES 系统的实施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规划。规划过程中应保持路线清晰、目标明确、政策一致,并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的原则,先进行试点后再逐步扩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