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经济创稳中求进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对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韧性、畅通发展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2023 年以来,我国 5G、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巩固提升,支撑了我国新质生产力的积累壮大。据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显示:
一、数字经济规模扩张稳步推进。2023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53.9 万亿元,较上年增长 3.7 万亿元,增幅扩张步入相对稳定区间。
二、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2023 年,我国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达到 42.8%,较上年提升 1.3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 7.39%,高于同期 GDP 名义增速 2.76 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增长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 66.45%,数字经济有效支撑经济稳增长。
三、数字经济融合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巩固。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比重由 2012 年的约 3:7 发展为 2023 年的约 2:8,2023 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分别为 18.7%和 81.3%,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融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持续拓展深化。2023 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 10.78%、25.03%和 45.63%,分别较上年增长 0.32、1.03 和 0.9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增幅首次超过第三产业。
五、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彰显数字经济发展活力。2023 年以来,经济基础较好、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充分释放,地区数字经济实现了更快、更好、更有韧性的发展。
总的来看,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
在供给端,数字经济通过扩大数字投入,促进劳动生产率及资本回报率的提升,推动经济发展“质”的跃升。在市场端,数字经济通过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吸引市场主体充分参与竞争,推动经济发展活力的释放。在需求端,数字经济通过发挥数字投资利率弹性与数字消费收入弹性,有效扩大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发展“量”的扩张。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具体包括四大部分:
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
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三是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四是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芯盾时代】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50c23fafc7a75fe698aa180d1】。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