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1 案例介绍
仓颉编程语言作为一款面向全场景应用开发的现代编程语言,通过现代语言特性的集成、全方位的编译优化和运行时实现、以及开箱即用的 IDE 工具链支持,为开发者打造友好开发体验和卓越程序性能。
案例结合代码体验,帮助大家更直观的学习仓颉语言中并发编程知识。
1.2 适用对象
1.3 案例时间
本案例总时长预计 60 分钟。
1.4 案例流程
说明:
进入华为开发者空间,登录云主机;
使用 CodeArts IDE for Cangjie 编程和运行仓颉代码。。
2 环境准备
2.1 开发者空间配置
面向广大开发者群体,华为开发者空间提供一个随时访问的“开发桌面云主机”、丰富的“预配置工具集合”和灵活使用的“场景化资源池”,开发者开箱即用,快速体验华为根技术和资源。
领取云主机后可以直接进入华为开发者空间工作台界面,点击打开云主机 > 进入桌面连接云主机。没有领取在开发者空间根据指引领取配置云主机即可,云主机配置参考 1.5 资源总览。
点击桌面 CodeArts IDE for Cangjie,打开编辑器,点击新建工程,名称 demo,其他保持默认配置,点击创建。
产物类型说明:
创建完成后,打开 src/main.cj,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后续文档中的代码验证均可以替换 main.cj 中的代码(package demo 包路径保留)后执行,demo 是项目名称,与创建项目时设置的保持一致。
至此,云主机环境配置完毕。
3 并发编程
3.1 并发概述
并发编程是现代编程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特性,仓颉编程语言提供抢占式的线程模型作为并发编程机制。在谈及编程语言和线程时,线程可以细化为两种不同概念:语言线程 和 native 线程。
语言线程:是编程语言中并发模型的基本执行单位,语言线程的目的是屏蔽底层实现细节。
native 线程:指语言实现中所使用到的线程(一般是操作系统线程),他们作为语言线程的具体实现载体。
仓颉线程本质上是用户态的轻量级线程,每个仓颉线程都受到底层 native 线程的调度执行,并且多个仓颉线程可以由一个 native 线程执行。每个 native 线程会不断地选择一个就绪的仓颉线程完成执行,如果仓颉线程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阻塞(例如等待互斥锁的释放),那么 native 线程会将当前的仓颉线程挂起,并继续选择下一个就绪的仓颉线程。发生阻塞的仓颉线程在重新就绪后会继续被 native 线程调度执行。
在大多数情况下,开发者只需要面向仓颉线程进行并发编程而不需要考虑这些细节。但在进行跨语言编程时,开发者需要谨慎调用可能发生阻塞的 foreign 函数,例如 IO 相关的操作系统调用等。
例如:下列示例代码中的新线程会调用 foreign 函数 socket_read。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某一 native 线程将调度并执行该仓颉线程,在进入到 foreign 函数中后,系统调用会直接阻塞当前 native 线程直到函数执行完成。native 线程在阻塞期间将无法调度其他仓颉线程来执行,这会降低程序执行的吞吐量。
foreign socket_read(sock: Int64): CPointer<Int8>
let fut = spawn {
let sock: Int64 = ...
let ptr = socket_read(sock)
}
复制代码
3.2 创建线程
当开发者希望并发执行某一段代码时,只需创建一个仓颉线程即可。要创建一个新的仓颉线程,可以使用关键字 spawn 并传递一个无形参的 lambda 表达式,该 lambda 表达式即为在新线程中执行的代码。
例如在主线程中新建一个线程,两线程分别打印文本。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import std.time.*
main(): Int64 {
// 创建新线程
spawn { =>
println("New thread before sleeping") // 新线程打印文本
sleep(100 * Duration.millisecond) // 新线程睡眠100ms.
println("New thread after sleeping")
}
// 主线程打印文本
println("Main thread")
return 0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 注意:在上面的例子中,新线程会在主线程结束时一起停止,无论这个新线程是否已完成运行,所以每次运行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sleep()函数:可以让当前线程睡眠指定的时间后再恢复执行,其时间由指定的 Duration 类型决定。函数原型为:
func sleep(dur: Duration): Unit
复制代码
(* 注意:Duration.Zero 表示 0 纳秒时间间隔的 Duration 实例,如果 dur <= Duration.Zero, 那么当前线程只会让出执行资源,并不会进入睡眠)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import std.time.*
main(): Int64 {
println("Hello")
// Duration.second表示1秒时间间隔的Duration实例
sleep(3 * Duration.second) // 让主线程睡眠 3s.
println("World")
return 0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3.3 访问线程
3.3.1 使用 Future<T> 等待线程结束
在上面的例子中,新创建的线程会由于主线程结束而提前结束,在缺乏顺序保证的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出现新创建的线程还来不及得到执行就退出了。可以通过 spawn 表达式的返回值,来等待线程执行结束。
spawn 表达式的返回类型是 Future<T>,其中 T 是类型变元,其类型与 lambda 表达式的返回类型一致。当调用 Future<T> 的 get() 成员函数时,它将等待它的线程执行完成。
下方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 Future<T> 在 main 中等待新创建的线程执行完成: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import std.time.*
main(): Int64 {
let fut: Future<Unit> = spawn { =>
println("New thread before sleeping")
sleep(3 * Duration.second) // 睡眠3s.
println("New thread after sleeping")
}
fut.get() // 等待该线程执行完成.
println("Main thread")
return 0
}
复制代码
get()调用后的代码会等待调用线程执行完成后再执行。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3.3.2 使用 Future<T> 获取线程返回值
Future<T> 除了可以用于阻塞等待线程执行结束以外,还可以获取线程执行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提供的具体成员函数:
1. get(): T:阻塞等待线程执行结束,并返回执行结果,如果该线程已经结束,则直接返回执行结果,示例如下: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import std.time.*
main(): Int64 {
let fut: Future<Int64> = spawn {
sleep(Duration.second) // 睡眠 1s.
return 1
}
try {
// 等待线程fut执行完成并获取执行结果
let res: Int64 = fut.get()
println("result = ${res}")
} catch (_) {
println("线程执行出现异常")
}
return 0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2. **get(ns: Int64): Option<T>**:阻塞等待该 Future<T> 所代表的线程执行结束,并返回执行结果,当到达超时时间 ns 时,如果该线程还没有执行结束,将会返回 Option<T>.None。如果 ns <= 0,其行为与 get() 相同,示例如下: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import std.time.*
main(): Int64 {
let fut = spawn {
sleep(Duration.second) // 睡眠 1s.
return 1
}
// 等待fut线程执行完成并获取结果, 等待超时时间 1ms.
let res: Option<Int64> = fut.get(1000 * 1000)
match (res) {
case Some(val) => println("result = ${val}")
case None => println("等待fut执行完成超时")
}
return 0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3.3.3 访问线程属性
每个 Future<T> 对象都有一个对应的仓颉线程,以 Thread 对象为表示。Thread 类主要被用于访问线程的属性信息,例如线程标识等。需要注意的是,Thread 无法直接被实例化构造对象,仅能从 Future<T> 的 thread 成员属性获取对应的 Thread 对象,或是通过 Thread 的静态成员属性 currentThread 得到当前正在执行线程对应的 Thread 对象。
例如,在创建新线程后分别通过两种方式获取线程标识。由于主线程和新线程获取的是同一个 Thread 对象,所以他们能够打印出相同的线程标识。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import std.time.*
main(): Unit {
let fut = spawn {
println("Current thread id: ${Thread.currentThread.id}")
}
println("New thread id: ${fut.thread.id}")
fut.get()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3.4 终止线程
可以通过 Future<T> 的 cancel() 方法向对应的线程发送终止请求,该方法不会停止线程执行。开发者需要使用 Thread 的 hasPendingCancellation 属性来检查线程是否存在终止请求。
一般而言,如果线程存在终止请求,那么开发者可以实施相应的线程终止逻辑。因此,如何终止线程都交由开发者自行处理,如果开发者忽略终止请求,那么线程继续执行直到正常结束。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SyncCounter
main(): Unit {
let syncCounter = SyncCounter(1)
let fut = spawn {
syncCounter.waitUntilZero() // 等待倒数计数器变为0
// 检查取消请求, 自定义取消逻辑
if (Thread.currentThread.hasPendingCancellation) {
println("cancelled")
return
}
println("hello")
}
fut.cancel() // 发送取消请求
syncCounter.dec() // 唤醒所有等待的线程
fut.get() // 确保fut线程执行完成
}
复制代码
类型 SyncCounter 提供倒数计数器功能,线程可以等待计数器变为零。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3.5 同步机制
在并发编程中,如果缺少同步机制来保护多个线程共享的变量,很容易会出现数据竞争问题(data race)。
仓颉编程语言提供三种常见的同步机制来确保数据的线程安全:原子操作、互斥锁和条件变量。
3.5.1 原子操作 Atomic
仓颉提供整数类型、Bool 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原子操作。
其中整数类型包括: Int8、Int16、Int32、Int64、UInt8、UInt16、UInt32、UInt64。整数类型的原子操作支持基本的读写、交换以及算术运算操作:
(* 注意:交换操作和算术操作的返回值是修改前的值;compareAndSwap 是判断当前原子变量的值是否等于 old 值,如果等于,则使用 new 值替换;否则不替换)
例如,在多线程程序中,使用原子操作实现计数: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import std.time.*
import std.collection.*
let count = AtomicInt64(0)
main(): Int64 {
let list = ArrayList<Future<Int64>>()
// 创建1000个线程
for (_ in 0..1000) {
let fut = spawn {
sleep(Duration.millisecond) // 睡眠 1ms.
count.fetchAdd(1)
}
list.append(fut)
}
// 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成
for (f in list) {
f.get()
}
let val = count.load()
println("count = ${val}")
return 0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Bool 类型和引用类型的原子操作只提供读写和交换操作:
原子引用类型是 AtomicReference,以下是使用 Bool 类型、引用类型原子操作的一些正确示例: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class A {}
main() {
var obj = AtomicBool(true)
var x1 = obj.load() // x1: true, 类型是 Bool
println(x1)
var t1 = A()
var obj2 = AtomicReference(t1)
var x2 = obj2.load() // x2 和 t1 是相同的对象
// 相同的对象, 交换成功, y1: true
var y1 = obj2.compareAndSwap(x2, t1)
println(y1)
var t2 = A()
// 不是相同的对象, 交换失败, y2: false
var y2 = obj2.compareAndSwap(t2, A())
println(y2)
y2 = obj2.compareAndSwap(t1, A()) // 交换成功, y2: true
println(y2)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3.5.2 可重入互斥锁 ReentrantMutex
可重入互斥锁的作用是对临界区加以保护,使得任意时刻最多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执行临界区的代码。当一个线程试图获取一个已被其他线程持有的锁时,该线程会被阻塞,直到锁被释放,该线程才会被唤醒,可重入是指线程获取该锁后可再次获得该锁。
ReentrantMutex 是仓颉内置的互斥锁。使用可重入互斥锁时,必须牢记两条规则:
ReentrantMutex 提供的主要成员函数如下:
public open class ReentrantMutex {
// 创建可重入互斥锁
public init()
// 锁定互斥体,如果互斥体已被锁定,则阻塞
public func lock(): Unit
// 解锁互斥体
// 如果有其他线程阻塞在此锁上,那么唤醒他们中的一个
public func unlock(): Unit
// 尝试锁定互斥体
// 如果互斥体已被锁定,则返回 false;反之,则锁定互斥体并返回 true
public func tryLock(): Bool
}
复制代码
例如,使用 ReentrantMutex 来保护对全局共享变量 count 的访问,对 count 的操作即属于临界区: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import std.time.*
import std.collection.*
var count: Int64 = 0
let mtx = ReentrantMutex()
main(): Int64 {
let list = ArrayList<Future<Unit>>()
// 创建100个线程.
for (_ in 0..1000) {
let fut = spawn {
sleep(Duration.millisecond) // 睡眠 1ms.
mtx.lock() // 上锁
count++ // 临界区代码
mtx.unlock() // 释放锁
}
list.append(fut)
}
// 等待所有线程完成
for (f in list) {
f.get()
}
println("count = ${count}")
return 0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3.5.3 Monitor
Monitor 是一个内置的数据结构,它绑定了互斥锁和单个与之相关的条件变量(也就是等待队列)。Monitor 可以使线程阻塞并等待来自另一个线程的信号以恢复执行。这是一种利用共享变量进行线程同步的机制,主要提供如下方法:
public class Monitor <: ReentrantMutex {
// 通过默认构造函数创建 Monitor
public init()
// 当前线程挂起,直到对应的 notify 函数被调用,或者挂起时间超过 timeout
public func wait(timeout!: Duration = Duration.Max): Bool
// 唤醒一个等待在该 Montior 上的线程
public func notify(): Unit
// 唤醒所有等待在该 Montior 上的线程
public func notifyAll(): Unit
}
复制代码
下面是一个使用 Monitor 实现互斥锁的示例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import std.time.*
var mon = Monitor()
var flag: Bool = true
main(): Int64 {
let fut = spawn {
mon.lock() // 上锁
while (flag) {
println("New thread: before wait")
mon.wait()
println("New thread: after wait")
}
mon.unlock() // 解锁
}
// 睡眠 10ms, 确保新线程执行完成.
sleep(10 * Duration.millisecond)
mon.lock()
println("Main thread: set flag")
flag = false
mon.unlock()
mon.lock()
println("Main thread: notify")
mon.notifyAll()
mon.unlock()
// 等待新线程执行完成
fut.get()
return 0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3.5.4 MultiConditionMonitor
MultiConditionMonitor 是一个内置的数据结构,它绑定了互斥锁和一组与之相关的动态创建的条件变量。该类应仅当在 Monitor 类不足以满足复杂的线程间同步的场景下使用。主要提供如下方法:
public class MultiConditionMonitor <: ReentrantMutex {
// 通过默认构造函数创建 MultiConditionMonitor
init()
// 创建一个与该 Monitor 相关的 ConditionID
// 可能被用来实现 “单互斥体多等待队列” 的并发原语
// 如果当前线程没有持有该互斥体,抛出异常
func newCondition(): ConditionID
// 当前线程挂起,直到对应的 notify 函数被调用
func wait(id: ConditionID, timeout!: Duration = Duration.Max): Bool
// 唤醒等待在所指定的条件变量的线程(如果有)
func notify(id: ConditionID): Unit
// 唤醒所有等待在所指定的条件变量的线程(如果有)
func notifyAll(id: ConditionID): Unit
}
复制代码
(* 初始化时,MultiConditionMonitor 没有与之相关的 ConditionID 实例。每次调用 newCondition 都会将创建一个新的条件变量并与当前对象关联)
例如,使用 MultiConditionMonitor 去实现一个长度固定的有界 FIFO(先进先出) 队列,当队列为空,get() 会被阻塞;当队列满了时,put() 会被阻塞。
import std.sync.*
class BoundedQueue {
// 创建一个 MultiConditionMonitor, 两个Conditions.
let m: MultiConditionMonitor = MultiConditionMonitor()
var notFull: ConditionID
var notEmpty: ConditionID
var count: Int64 // 整数缓冲区
var head: Int64 // 写入索引
var tail: Int64 // 读取索引
// 队列长度100
let items: Array<Object> = Array<Object>(100, {i => Object()})
init() {
count = 0
head = 0
tail = 0
synchronized(m) {
notFull = m.newCondition()
notEmpty = m.newCondition()
}
}
// 插入一个对象,如果队列已满,则使当前线程阻塞。
public func put(x: Object) {
// 加互斥锁
synchronized(m) {
while (count == 100) {
// 如果队列已满, 等待 "queue notFull" 事件触发
m.wait(notFull)
}
items[head] = x
head++
if (head == 100) {
head = 0
}
count++
// 已经插入了一个对象,并且当前队列不再是空的,
// 因此唤醒之前由于队列是空的而被get()阻塞的线程
m.notify(notEmpty)
} // 释放互斥锁
}
// 如果队列为空,则弹出一个对象,并使当前线程阻塞
public func get(): Object {
// 加互斥锁
synchronized(m) {
while (count == 0) {
// 如果队列为空, 等待 "queue notEmpty" 事件触发
m.wait(notEmpty)
}
let x: Object = items[tail]
tail++
if (tail == 100) {
tail = 0
}
count--
// 弹出一个对象,而当前队列不再满,
// 因此唤醒之前由于队列已满而被put()阻塞的线程
m.notify(notFull)
return x
} // 释放互斥锁
}
}
复制代码
3.5.5 synchronized 关键字
互斥锁 ReentrantMutex 提供了一种便利灵活的加锁的方式,同时因为它的灵活性,也可能引起忘了解锁,或者在持有互斥锁的情况下抛出异常不能自动释放持有的锁的问题。因此,仓颉编程语言提供一个 synchronized 关键字,搭配 ReentrantMutex 一起使用,可以在其后跟随的作用域内自动进行加锁解锁操作,用来解决类似的问题。
注意:一个线程在进入 synchronized 修饰的代码块之前,会自动获取 ReentrantMutex 实例对应的锁,如果无法获取锁,则当前线程被阻塞。而线程在退出 synchronized 修饰的代码块之前,会自动释放该 ReentrantMutex 实例的锁,如通过控制转移表达式(如 break、continue、return、throw)跳出 synchronized 代码块。
使用 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保护共享数据可参考: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import std.sync.*
import std.collection.*
var count: Int64 = 0
var mtx: ReentrantMutex = ReentrantMutex()
main(): Int64 {
let list = ArrayList<Future<Unit>>()
for (_ in 0..10) {
let fut = spawn {
while (true) {
// 使用 synchronized(mtx), 替换mtx.lock() 和 mtx.unlock().
synchronized(mtx) {
count = count + 1
break
// 由于break跳出while循环,包括synchronized 代码块,
// 所以新线程中以下打印语句不会执行
println("in thread")
}
}
}
list.append(fut)
}
// 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成
for (f in list) {
f.get()
}
synchronized(mtx) {
println("in main, count = ${count}")
}
return 0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3.5.6 线程局部变量 ThreadLocal
使用 core 包中的 ThreadLocal 可以创建并使用线程局部变量,使用 ThreadLocal 实际是一种以空间换时间的做法,每一个线程都有它独立的一个存储空间来保存这些线程局部变量,因此,在每个线程可以安全地访问他们各自的线程局部变量,而不需要等待其他线程释放锁。主要提供如下方法:
public class ThreadLocal<T> {
// 构造一个携带空值的仓颉线程局部变量
public init()
// 获得仓颉线程局部变量的值,如果值不存在,则返回 Option<T>.None
public func get(): Option<T>
// 通过 value 设置仓颉线程局部变量的值
public func set(value: Option<T>): Unit
}
复制代码
例如,两个线程通过 ThreadLocal 类来创建并使用各自线程的局部变量:
Step1:复制以下代码,替换 main.cj 文件中的代码。(保留 package)
main(): Int64 {
let tl = ThreadLocal<Int64>()
let fut1 = spawn {
tl.set(123)
println("tl in spawn1 = ${tl.get().getOrThrow()}")
}
let fut2 = spawn {
tl.set(456)
println("tl in spawn2 = ${tl.get().getOrThrow()}")
}
fut1.get()
fut2.get()
0
}
复制代码
Step2:点击编辑器右上角运行按钮直接运行,终端窗口可以看到打印内容。
至此,仓颉语言中并发编程知识内容介绍告一段落。
如果想了解更多仓颉编程语言知识可以访问: https://cangjie-lang.cn/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