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Go 实现】实践 GoF 的 23 种设计模式:代理模式

作者:元闰子
  • 2022-10-16
    广东
  • 本文字数:3751 字

    阅读完需:约 1 分钟

上一篇:【Go实现】实践GoF的23种设计模式:访问者模式

简单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示例代码工程):https://github.com/ruanrunxue/Practice-Design-Pattern--Go-Implementation

简介

GoF 对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的定义如下:


Provide a surrogate or placeholder for another object to control access to it.


也即,代理模式为一个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


它是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设计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常见。比如,演唱会门票黄牛。假设你需要看一场演唱会,但官网上门票已经售罄,于是就当天到现场通过黄牛高价买了一张。在这个例子中,黄牛就相当于演唱会门票的代理,在正式渠道无法购买门票的情况下,你通过代理完成了该目标。


从演唱会门票的例子我们也能看出,使用代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当 Client 不方便直接访问一个对象时,提供一个代理对象控制该对象的访问。Client 实际上访问的是代理对象,代理对象会将 Client 的请求转给本体对象去处理。

UML 结构

场景上下文

简单的分布式应用系统(示例代码工程)中,db 模块用来存储服务注册和监控信息,它是一个 key-value 数据库。为了提升访问数据库的性能,我们决定为它新增一层缓存:



另外,我们希望客户端在使用数据库时,并不感知缓存的存在,这些,代理模式可以做到。

代码实现

// demo/db/cache.gopackage db
// 关键点1: 定义代理对象,实现被代理对象的接口type CacheProxy struct { // 关键点2: 组合被代理对象,这里应该是抽象接口,提升可扩展性 db Db cache sync.Map // key为tableName,value为sync.Map[key: primaryId, value: interface{}] hit int miss int}
// 关键点3: 在具体接口实现上,嵌入代理本身的逻辑func (c *CacheProxy) Query(tableName string, primaryKey interface{}, result interface{}) error { cache, ok := c.cache.Load(tableName) if ok { if record, ok := cache.(*sync.Map).Load(primaryKey); ok { c.hit++ result = record return nil } } c.miss++ if err := c.db.Query(tableName, primaryKey, result); err != nil { return err } cache.(*sync.Map).Store(primaryKey, result) return nil}
func (c *CacheProxy) Insert(tableName string, primaryKey interface{}, record interface{}) error { if err := c.db.Insert(tableName, primaryKey, record); err != nil { return err } cache, ok := c.cache.Load(tableName) if !ok { return nil } cache.(*sync.Map).Store(primaryKey, record) return nil}
...
// 关键点4: 代理也可以有自己特有方法,提供一些辅助的功能func (c *CacheProxy) Hit() int { return c.hit}
func (c *CacheProxy) Miss() int { return c.miss}
...
复制代码


客户端这样使用:


// 客户端只看到抽象的Db接口func client(db Db) {    table := NewTable("region").      WithType(reflect.TypeOf(new(testRegion))).      WithTableIteratorFactory(NewRandomTableIteratorFactory())    db.CreateTable(table)    table.Insert(1, &testRegion{Id: 1, Name: "region"})
result := new(testRegion) db.Query("region", 1, result)}
func main() { // 关键点5: 在初始化阶段,完成缓存的实例化,并依赖注入到客户端 cache := NewCacheProxy(&memoryDb{tables: sync.Map{}}) client(cache)}
复制代码


本例子中,Subject 是 Db 接口,Proxy 是 CacheProxy 对象,SubjectImpl 是 memoryDb 对象:



总结实现代理模式的几个关键点:


  1. 定义代理对象,实现被代理对象的接口。本例子中,前者是 CacheProxy 对象,后者是 Db 接口。

  2. 代理对象组合被代理对象,这里组合的应该是抽象接口,让代理的可扩展性更高些。本例子中,CacheProxy 对象组合了 Db 接口。

  3. 代理对象在具体接口实现上,嵌入代理本身的逻辑。本例子中,CacheProxyQueryInsert 等方法中,加入了缓存 sync.Map 的读写逻辑。

  4. 代理对象也可以有自己特有方法,提供一些辅助的功能。本例子中,CacheProxy 新增了HitMiss 等方法用于统计缓存的命中率。

  5. 最后,在初始化阶段,完成代理的实例化,并依赖注入到客户端。这要求,客户端依赖抽象接口,而不是具体实现,否则代理就不透明了。

扩展

Go 标准库中的反向代理

代理模式最典型的应用场景是远程代理,其中,反向代理又是最常用的一种。


以 Web 应用为例,反向代理位于 Web 服务器前面,将客户端(例如 Web 浏览器)请求转发后端的 Web 服务器。反向代理通常用于帮助提高安全性、性能和可靠性,比如负载均衡、SSL 安全链接。



Go 标准库的 net 包也提供了反向代理,ReverseProxy,位于 net/http/httputil/reverseproxy.go 下,实现 http.Handler 接口。http.Handler 提供了处理 Http 请求的能力,也即相当于 Http 服务器。那么,对应到 UML 结构图中,http.Handler 就是 Subject,ReverseProxy 就是 Proxy:



下面列出 ReverseProxy 的一些核心代码:


// net/http/httputil/reverseproxy.gopackage httputil
type ReverseProxy struct { // 修改前端请求,然后通过Transport将修改后的请求转发给后端 Director func(*http.Request) // 可理解为Subject,通过Transport来调用被代理对象的ServeHTTP方法处理请求 Transport http.RoundTripper // 修改后端响应,并将修改后的响应返回给前端 ModifyResponse func(*http.Response) error // 错误处理 ErrorHandler func(http.ResponseWriter, *http.Request, error) ...}
func (p *ReverseProxy) ServeHTTP(rw http.ResponseWriter, req *http.Request) { // 初始化transport transport := p.Transport if transport == nil { transport = http.DefaultTransport } ... // 修改前端请求 p.Director(outreq) ... // 将请求转发给后端 res, err := transport.RoundTrip(outreq) ... // 修改后端响应 if !p.modifyResponse(rw, res, outreq) { return } ... // 给前端返回响应 err = p.copyResponse(rw, res.Body, p.flushInterval(res)) ...}
复制代码


ReverseProxy 就是典型的代理模式实现,其中,远程代理无法直接引用后端的对象引用,因此这里通过引入 Transport 来远程访问后端服务,可以将 Transport 理解为 Subject。


可以这么使用 ReverseProxy


func proxy(c *gin.Context) {    remote, err := url.Parse("https://yrunz.com")    if err != nil {        panic(err)    }
proxy := httputil.NewSingleHostReverseProxy(remote) proxy.Director = func(req *http.Request) { req.Header = c.Request.Header req.Host = remote.Host req.URL.Scheme = remote.Scheme req.URL.Host = remote.Host req.URL.Path = c.Param("proxyPath") }
proxy.ServeHTTP(c.Writer, c.Request)}
func main() { r := gin.Default() r.Any("/*proxyPath", proxy) r.Run(":8080")}
复制代码

典型应用场景

  • 远程代理(remote proxy),远程代理适用于提供服务的对象处在远程的机器上,通过普通的函数调用无法使用服务,需要经过远程代理来完成。因为并不能直接访问本体对象,所有远程代理对象通常不会直接持有本体对象的引用,而是持有远端机器的地址,通过网络协议去访问本体对象

  • 虚拟代理(virtual proxy),在程序设计中常常会有一些重量级的服务对象,如果一直持有该对象实例会非常消耗系统资源,这时可以通过虚拟代理来对该对象进行延迟初始化。

  • 保护代理(protection proxy),保护代理用于控制对本体对象的访问,常用于需要给 Client 的访问加上权限验证的场景。

  • 缓存代理(cache proxy),缓存代理主要在 Client 与本体对象之间加上一层缓存,用于加速本体对象的访问,常见于连接数据库的场景。

  • 智能引用(smart reference),智能引用为本体对象的访问提供了额外的动作,常见的实现为 C++ 中的智能指针,为对象的访问提供了计数功能,当访问对象的计数为 0 时销毁该对象。

优缺点

优点

  • 可以在客户端不感知的情况下,控制访问对象,比如远程访问、增加缓存、安全等。

  • 符合 开闭原则,可以在不修改客户端和被代理对象的前提下,增加新的代理;也可以在不修改客户端和代理的前提下,更换被代理对象。

缺点

  • 作为远程代理时,因为多了一次转发,会影响请求的时延。

与其他模式的关联

从结构上看,装饰模式 和 代理模式 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但是两种所强调的点不一样。前者强调的是为本体对象添加新的功能,后者强调的是对本体对象的访问控制

文章配图

可以在 用Keynote画出手绘风格的配图 中找到文章的绘图方法。


参考

[1] 【Go实现】实践GoF的23种设计模式:SOLID原则, 元闰子

[2] 【Go实现】实践GoF的23种设计模式:装饰模式, 元闰子

[3] Design Patterns, Chapter 4. Structural Patterns, GoF

[4] 代理模式, refactoringguru.cn

[5] 什么是反向代理?, cloudflare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元闰子的邀请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2
用户头像

元闰子

关注

正心、修身 2021-05-03 加入

阅读、写作、生活 个人博客:https://yrunz.com 公众号【元闰子的邀请】:yuanrunzi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Go实现】实践GoF的23种设计模式:代理模式_Go_元闰子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