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EMS 开源能源管理系统:技术基底、政策适配与三级平台架构实践

一、核心价值与技术根基:构建全流程能源数字化闭环
MyEMS 作为开源能源管理领域的标杆系统,依托 Python 语言搭建高可扩展性技术框架,实现能源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覆盖。其核心能力贯穿多元场景 —— 涵盖工厂、商业建筑、大型商场、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区等,可完成能源数据采集、清洗校验、多维度分析、智能报表生成与可视化展示,同时集成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时故障诊断、工单闭环流转及人工智能优化控制等进阶功能,形成 “监测 - 分析 - 控制 - 优化” 的完整能源管理闭环。
该系统由具备十年以上能源信息化经验的资深团队持续开发维护,源代码基于 MIT 开源协议开放,既保障企业级应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又赋予用户按需定制的技术自由度。通过开源协作模式,MyEMS 有效降低能源管理数字化门槛,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高效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二、政策驱动下的系统定位:衔接政策要求与企业实践
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能源消费总量与强度 “双控” 的关键技术支撑。各地区需将系统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清单,构建全国能源消耗动态监测网络。
在此政策背景下,MyEMS 开源能源管理系统成为衔接政策要求与企业实践的核心工具。其技术架构完全契合国家 “三级平台” 建设规范,为重点用能单位提供合规、高效、低成本的接入解决方案,同时支持各级监管平台的数据交互需求,形成从微观用能单元到宏观决策层面的数据流闭环。
三、三级平台架构与功能落地:分布式协同的能耗监测网络
系统采用 “国家平台 + 省级平台 + 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 的分布式架构,通过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同步与交互,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一)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数据采集的源头核心
接入端系统部署于企业内部网络环境,由重点用能单位自主建设运维,其核心功能通过 MyEMS 系统完整实现:
数据采集层:对接计量仪表、SCADA 系统、PLC 等工业控制设备,支持脉冲量、模拟量、数字量等多类型信号接入,实现水、电、气、热等全能源品类的实时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层:具备数据校验、异常剔除、补遗插值等数据治理能力,确保上传数据符合《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要求;
安全防护层:集成网闸、下一代防火墙、数据加密传输等安全组件,通过物理隔离与逻辑隔离结合的方式,保障工业控制系统与监测系统的网络边界安全;
扩展功能:支持远程升级、多平台并行上传(一端多传)、监管平台指令接收等政策要求功能,同时满足企业内部能源审计、成本分摊、能效对标等管理需求。
(二)省级监测平台:区域性能耗数据枢纽
省级平台部署于省级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双环境,需达到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及以上标准,由省级节能主管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建设,优先依托政务云资源构建弹性计算能力,符合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要求。
其核心功能包括:接收辖区内重点用能单位上传数据,执行数据标准化转换,按国家统一技术标准与国家平台交互;为地方政府提供能耗动态监测、节能预警、专项监察等决策支持;为辖区企业提供能效分析、标杆比对、技术咨询等增值服务。对于暂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可通过 MyEMS 系统直传功能将数据推送至国家平台,依托国家平台区域管理模块实现监管需求。
(三)国家平台对接机制:全国能耗数据中枢
省级平台通过 MyEMS 系统标准化接口模块,按《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交互规范》要求,向国家平台上传经校验的能耗数据。国家平台部署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核心节点,达到等保三级安全标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建设,具备四大核心能力:
全国能耗数据汇聚:实时接入各省平台及直报企业数据,形成全国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库;
多维度分析建模:构建能源消费趋势预测、区域用能差异分析、行业能效对标等分析模型;
决策支持服务:为能源 “双控” 考核、节能政策制定、重点领域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跨部门数据共享:通过安全接口向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实现多部门协同监管。
四、合规性与扩展能力:从能耗监测到碳管理一体化
MyEMS 系统通过国家能源局认可的检测机构兼容性测试,完全满足《重点用能单位接入端系统技术规范》各项要求。其 “一端多传” 功能可同时对接省级平台与国家平台,避免重复建设;企业版提供的能耗数据上报组件支持断点续传、数据补传、状态反馈等高级功能,确保数据上传的完整性与及时性。
在碳管理领域,系统可扩展对接碳排放核算模块,自动生成符合 GHG Protocol 标准的排放报告,为企业碳足迹追踪、碳配额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实现能源管理与碳管理的一体化融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