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超级个体到超智能企业的一些思考
作为架构师和金融科技咨询顾问,对于大模型的期待并不仅仅是智能化的工具,其目标也不是降本,而是为了提质增效。对于个体而言,通过个体与智能化应用之间的协作,打造超级个体,实现以往个体无法完成的繁杂与复杂的任务;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建设企业发展所需的超级个体,形成真实员工与数字员工之间的高效协同,实现智能化的经营与运营,最终建设成超智能企业。

图 1 超级个体到超智能企业的进阶路径
在如图 1 所示的进阶路径中,意味着大模型应用的设计思维将发生一些改变,从“基于场景”走向“基于能力”,这样改变的好处在于将场景体系化,所有场景都围绕着特定的中心需求,形成体系化的能力,从而避免形成类似传统应用中的系统孤岛和数据孤岛,这也是打造超级个体不可回避的问题。

图 2 场景为中心、能力为中心
目前,我粗浅的将超级个体理解为“聚集个体以特定需求为目标的所有能力”为基础展开应用的设计和建设,真实用户仍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形成准确的判断力和自己的思维。以金融科技顾问为例,如果要打造超级个体能力,至少需要具备下图所示的各领域的能力。

图 3 金融科技顾问的能力需求示意
在上图 3 所示的能力需求中,要打造金融科技顾问的超级个体,至少需要建设四大知识库:行业知识库、业务知识库、科技知识库、商务知识库,此外,兼顾到实际工作中的相关任务,还需要打造数十个相关工具,将知识库之间、知识库与工具、工具与工具之间完全打通,保持简洁高效的入口,将大部分应用嵌入到常规的工具中,形成有效的超级个体能力中心。
超级个体的本质是真实用户与数字员工共同形成一个团队,我想这也是超级个体可以发挥更大能力的
原因。真实用户具有专业知识和独特的思维见解、并持续将个人知识和经验传播给数字员工并对数字员工纠偏,进而将相关知识和经验沉淀到知识库;数字员工需要具备理解真实员工的真实意图、分解任务、按计划执行并参考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校验,以达成真实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我认为并不需要数字员工具备非常高的智力,理解意图、分解任务、执行任务、校验结果、输出结果是目前所需的关键能力,足以完成大部分繁杂的任务场景,也是当前技术条件下较为可行的方式。
当多个超级个体单独或共用一个能力中心时,能力中心将以更快的速度成长,随着技术的迭代,将具备
更强大的智力,逐步形成超级团队,超级团队基本具备了独立经营、运营的能力,此时,对于数字员工的管理、治理将成为下一个需求。可以预见,超级团队的打造必然是从特定的业务条线或特定的职能部门或特定任务领域开始。
对于超智能企业,个人目前粗略的定义为“真实员工与数字员工的比例至少是 1:N,每个真实员工都需要
管理 N 个数字员工,N 至少为 1”。
基于这样的思考,面向超级个体的相关方法论和技术验证或许是最为迫切的事情,从能力需求中定义场
景,并选型相应的技术展开验证,打造完整的工具链,如影随形。
abelqian@vip.sina.com
2025/07/06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Abel(不忘初心) 钱小军】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c3a127d3a5ce0acb827696e8】。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