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恶心的多线程代码,真心建议你别用!
多线程:从入门到别用
Java 中最烦人的,就是多线程,一不小心,代码写的比单线程还慢,这就让人非常尴尬。
前几天我在网上冲浪,看到一个哥们在吐槽,说他工作三年多了,没使用过多线程。
虽然八股文背的滚瓜烂熟,但是没有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写的都是业务代码,没有使用过线程池,心里还是慌得一比。
我只是微微一笑,这不是很正常吗?
业务代码中一般也使不上多线程,或者说,业务代码中不知不觉你以及在使用线程池了,你再 duang 的一下搞一个出来,反而容易出事。
所以提到线程池的时候,我个人的观点是必须把它吃得透透的,但是在业务代码中少用或者不用多线程。
关于这个观点,我给你盘一下。
Demo
首先我们还是花五分钟搭个 Demo 出来。
我手边刚好有一个之前搭的一个关于 Dubbo 的 Demo,消费者、生产者都有,我就直接拿来用了:
这个 Demo 我也是跟着网上的 quick start 搞的:
https://cn.dubbo.apache.org/zh-cn/overview/quickstart/java/sp...
可以说写的非常详细了,你就跟着官网的步骤一步步的搞就行了。
我这个 Demo 稍微不一样的是我在消费者模块里面搞了一个 Http 接口:
在接口里面发起了 RPC 调用,模拟从前端页面发起请求的场景,更加符合我们的开发习惯。
而官方的示例中,是基于了 SpringBoot 的 CommandLineRunner 去发起调用:
只是发起调用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其他没啥大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我只是手边刚好有一个 Dubbo 的 Demo,随手就拿来用了,但是本文想要表达的观点,和你使不使用 Dubbo 作为 RPC 框架,没有什么关系,道理是通用的。
上面这个 Demo 启动起来之后,通过 Http 接口发起一次调用,看到控制台服务提供方和服务消费方都有对应的日志输出,准备工作就算是齐活儿了:
上菜
在上面的 Demo 中,这是消费者的代码:
这是提供者的代码:
整个调用链路非常的清晰:
来,请你告诉我这里面有线程池吗?
没有!
是的,在日常的开发中,我就是写个接口给别人调用嘛,在我的接口里面并没有线程池相关的代码,只有 CRUD 相关的业务代码。
同时,在日常的开发中,我也经常调用别人提供给我的接口,也是一把梭,撸到底,根本就不会用到线程池。
所以,站在我,一个开发人员的角度,这个里面没有线程池。
合理,非常合理。
但是,当我们换个角度,再看看,它也是可以有的。
比如这样:
反应过来没有?
我们发起一个 Http 调用,是由一个 web 容器来处理这个请求的,你甭管它是 Tomcat,还是 Jetty、Netty、Undertow 这些玩意,反正是个 web 容器在处理。
那你说,这个里面有线程池吗?
在方法入口处打个断点,这个 http-nio-8081-exec-1 不就是 Tomcat 容器线程池里面的一个线程吗:
通过 dump 堆栈信息,过滤关键字可以看到这样的线程,在服务启动起来,啥也没干的情况下,一共有 10 个:
朋友,这不就是线程池吗?
虽然不是你写的,但是你确实用了。
我写出来的这个 test 接口,就是会由 web 容器中的一个线程来进行调用。所以,站在 web 容器的角度,这里是有一个线程池的:
同理,在 RPC 框架中,不管是消费方,还是服务提供方,也都存在着线程池。
比如 Dubbo 的线程池,你可以看一下官方的文档:
https://cn.dubbo.apache.org/zh-cn/overview/mannual/java-sdk/a...
而对于大多数的框架来说,它绝不可能只有一个线程池,为了做资源隔离,它会启用好几个线程池,达到线程池隔离,互不干扰的效果。
比如参与 Dubbo 一次调用的其实不仅一个线程池,至少还有 IO 线程池和业务线程池,它们各司其职:
我们主要关注这个业务线程池。
反正站在 Dubbo 框架的角度,又可以补充一下这个图片了:
那么问题来了,在当前的这个情况下?
当有人反馈:哎呀,这个服务吞吐量怎么上不去啊?
你怎么办?
你会 duang 的一下在业务逻辑里面加一个线程池吗?
大哥,前面有个 web 容器的线程池,后面有个框架的线程池,两头不调整,你在中间加个线程池,加它有啥用啊?
web 容器,拿 Tomcat 来说,人家给你提供了线程池参数调整的相关配置,这么一大坨配置,你得用起来啊:
https://tomcat.apache.org/tomcat-9.0-doc/config/executor.html
再比如 Dubbo 框架,都给你明说了,这些参数属于性能调优的范畴,感觉不对劲了,你先动手调调啊:
你把这些参数调优弄好了,绝对比你直接怼个线程池在业务代码中,效果好的多。
甚至,你在业务代码中加入一个线程池之后,反而会被“反噬”。
比如,你 duang 的一下怼个线程池在这里,我们先只看 web 容器和业务代码对应的部分:
由于你的业务代码中有线程池的存在,所以当接受到一个 web 请求之后,立马就把请求转发到了业务线程池中,由线程池中的线程来处理本次请求,从而释放了 web 请求对应的线程,该线程又可以里面去处理其他请求。
这样来看,你的吞吐量确实上去了。
在前端来看,非常的 nice,请求立马得到了响应。
但是,你考虑过下游吗?
你的吞吐量上涨了,下游同一时间处理的请求就变多了。如果下游跟不上处理,顶不住了,直接就是崩给你看怎么办?
而且下游不只是你一个调用方,由于你调用的太猛,导致其他调用方的请求响应不过来,是会引起连锁反应的。
所以,这种场景下,为了异步怼个线程池放着,我觉得还不如用消息队列来实现异步化,顶天了也就是消息堆积嘛,总比服务崩了好,这样更加稳妥。
或者至少和下游勾兑一下,问问我们这边吞吐量上升,你们扛得住不。
有的小伙伴看到这里可能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了:歪师傅,你这个讲得怎么和我背的八股文不一样啊?
巧了,你背过的八股文我也背过,现在我们来温习一下我们背过的八股文。
什么时候使用线程池呢?
比如一个请求要经过若干个服务获取数据,且这些数据没有先后依赖,最终需要把这些数据组合起来,一并返回,这样经典的场景:
用户点商品详情,你要等半天才展示给用户,那用户肯定骂骂咧咧的久走了。
这个时候,八股文上是怎么说的:用线程池来把串行的动作改成并行。
这个场景也是增加了服务 A 的吞吐量,但是用线程池就是非常正确的,没有任何毛病。
但是你想想,我们最开始的这个案例,是这个场景吗?
我们最开始的案例是想要在业务逻辑中增加一个线程池,对着一个下游服务就是一顿猛攻,不是所谓的串行改并行,而是用更多的线程,带来更多的串行。
这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
还有一种场景下,使用线程池也是合理的。
比如你有一个定时任务,要从数据库中捞出状态为初始化的数据,然后去调用另外一个服务的接口查询数据的最终状态。
如果你的业务代码是这样的:
虽然你框架中使用了线程池,但是你就是在一个 for 循环中不停的去调用下游服务查询数据状态,是一条数据一条数据的进行处理,所以其实同一时间,只是使用了框架的线程池中的一个线程。
为了更加快速的处理完这批数据,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怼一个线程池放在 for 循环里面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线程池的参数怎么去合理的设置,是需要考虑的事情。
同时这个线程池的定位,就类似于 web 容器线程池的定位。
或者这样对比起来看更加清晰一点:
定时任务触发的时候,在发起远程接口调用之前,没有线程池,所以我们可以启用一个线程池来加快数据的处理。
而 Http 调用或者 RPC 调用,框架中本来就已经有一个线程池了,而且也给你提供了对应的性能调优参数配置,那么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把这个线程池充分利用起来。
如果仅仅是因为异步化之后可以提升服务响应速度,没有达到串行改并行的效果,那么我更加建议使用消息队列。
好了,本文的技术部分就到这里啦。
下面这个环节叫做课外拓展,我知道看起来很突兀,但是我喜欢,因为这是一个普通博主的生活气息。
作为一组数字技术工具平台,能基于图形化拖拽、参数化配置等更为高效的方式,实现快速构建、数据编排、连接生态、中台服务等。通过少量代码或不用代码实现数字化转型中的场景应用创新。它能缓解甚至解决庞大的市场需求与传统的开发生产力引发的供需关系矛盾问题,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降本增效趋势下的产物。
一般而言,小的需求可以选择无代码平台;高度复杂核心的企业系统建议选择企业级低代码开发平台(比如 JNPF 快速开发平台)。
JNPF 快速发平台采用的是前后分离框架(SpringBoot+Mybatis-plus+Ant-Design+Vue3)。代码生成器依赖性低,灵活的扩展能力,可灵活实现二次开发。它预置大量开箱即用的功能,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开放接口,可以轻松与各种构建工具和 IDE 集成。还支持插件和自定义规则,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特定需求和标准对其进行定制化配置。
应用体验:https://www.jnpfsoft.com?infoq ,可自行尝试!
通过它,编码薄弱的 IT 人士也能自己搭建个性化的管理应用,降低技术门槛。开发者仅需少量代码或无需代码就可以开发出各类应用管理系统,由于多数采用组件和封装的接口进行开发,使得开发效率大幅提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