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老马闲评数字化【1】数字化转型,不转得死,转了也未必活?

作者:行云创新
  • 2023-01-31
    广东
  • 本文字数:3013 字

    阅读完需:约 10 分钟

老马闲评数字化【1】数字化转型,不转得死,转了也未必活?

原文作者:行云创新 CEO 马洪喜

朋友们,老马又来了~ “行云老马闲评数字化”系列文章正式开启了,接下来我将会用文字来和大家一起畅聊数字化。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深圳行云创新),不迷路……

导语

恍然间一年又过去了,我也从当年的小马,到了今天的老马,在 IT 圈二十年了,研发、质量、产品、售前售后都做过,特别是咨询做得最久,从 15 年又开始关注云原生、数字化。这些年和不计其数的客户朋友、技术伙伴讲得是吐沫星子满天飞,聊得多了,听得多了,想得多了,也就成了“砖家”。一直总想写点啥,做个点滴记录,但总觉才疏学浅,怕贻笑大方。后来顿悟了:纵然所说有以偏概全或是不对之处,各位也定会不吝赐教,通过交流也能让我及时改正,更好地做这个 “数字化经验”的搬运工,让更多人受益;倘若粗鄙的文字中尚有一两处讲得好的,引发了您的思考,那便是锦上添花了。

正文

言归正传,先聊聊这个数字化。有人说“数字化转型不转得死,转了也未必活”。有人还说了,“数字化转型不是可选题,是必答题”。我先放我的个人看法,再展开唠唠,这样您可以快速判断后面的若干文字还值不值得花时间再读读。

窃以为,数字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即使是创新本身也是手段不是目的。那目的是什么?企业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盈利,小则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价值,大则为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创造价值。但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和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就只能依靠创新思维、利用数字化手段。

有朋友可能马上会说:老马上年纪了,开始虚了。先别急下定论,再唠十块钱的嗑,你会发现我还是那个实在人儿。

老马参加工作的时候,正是 ERP 大火的时候,也有句话这么说的:不上 ERP 等死,上 ERP 找死。和今天的数字化之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觉得本质上有相同,也有不同。

理清楚这些事,我得一杆子支到三十年前,从改革开放说起。

改革开放后,我所在的深圳市,是敢创敢拼的实验田,这种“突破陈旧思想、大胆尝试”本身就是创新精神的体现。那个时代,需要的是创新的“勇”,而未必是创新的“谋”,成为一个爆发户或许不需要有 EMBA 的知识,但必须要有“好男人、一颗胆”的魄力。发财之后扩大产能、买楼买地形成了原始积累,到了 90 年代中后期,下海的人也多了,加入 WTO 后外资也陆续进来抢占市场了,这个靠“勇”的窗口期快速收窄,靠“谋”的竞争期到来。这时候如果不采用像样的管理手段,企业早晚也会被淘汰。这种压力的来临,让早期企业家们思考,怎么样才能快速地把管理水平提高呢。当甲骨文、SAP 这样的外企顾问(西装领带是标配),带着浓缩了国际一流管理经验的 ERP 软件来交流,企业家是虚心的,国外这方面确实发展的早、经验成熟,加之别人上了你不上也落后,这让使用 ERP 的决策变得无比正确。当然了,既然软件代表的是先进管理经验,能学多少、用多少、因地制宜地升华多少,那就看人的造化了。

那时机会多,市场空间巨大,没有“去产能”一说,这无限大的舞台,还有通过软件这一载体以及背后无数的“西装领带”所带来的国际先进经验,让中国企业、企业家,甚至是接班人们快速成长。

今天的世界和二十年前已经大大不同,甚至和两年前都不一样了。似乎应了那句俗气话:一切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于是,2014 年中央经济会议就提出来了这一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咱虽然对宏观经济较为关注,但不敢肆意点评,不过,“日子不好过了”应该是大多企业面临的话题,即便是处于新能源、芯片等热门板块,也在“大竞争、大内卷、大变局时代”面临种种挑战。

同时,经过了长时间高速发展,以及“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优质条件所产生的诸多业务场景,中国已经产生了国外想都不敢想的大量新形态,其中又以互联网平台型经济最为有代表性。在这些企业也面临破局的难题时,就不再是靠上一套 ERP,借鉴一下欧美经验能帮到我们了,在很多方面,他们还不如我们先进,更不如我们勤奋。或许在“术、器”的层面,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欧美的,但在“道、法”的层面,到了需要有新理论支撑的必然时间点了。

我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和 12 月招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中读到的答案就是“创新”二字。创新是求变,求突破,甚至对很多企业来说,是“求活路”,是在有限时间、有限资源下做出尽可能多的尝试,找到活下去、活得好的路。因此,二十大报告标题紧跟着“守正创新”的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八个字。

创新从何而来?企业还是那家企业,人还是那些人,突然招开了一个创新大会,从来没人想到的点子就冒出来了,一用之就出奇效,销售额大涨……那我觉得这不叫创新,可能是有些奇才之前没挖掘到位。更大的可能是,企业已经想尽了办法、穷尽了办法,甚至这些“常规手段”已经是在行业里早就有了尝试。我个人一直认为,在内在条件不变化、外部刺激不产生的情况下,真正的创新不会到来,这在传统行业可能尤为显著。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对农业生产也略为了解,当下国家也极为关注农业,提出了“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但即使有五十年的农业领域业务经验的地道农民,想破头也只能是冒个险:去年种玉米不来钱,今年试试大豆。而 5G、无人机、大数据 这些科技和数字化手段就得靠“外部刺激”了,要有懂行的专业团队,让农民朋友尝到甜头,才能让科技创新实在地转化为价值。这些专业人士很懂科技,未必真的自己种过玉米大豆,但他们听得懂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话,能结合自己对科技的理解,把他们应用在农业业务场景上,通过与业务专家的交流一起探索科技创新的可能性。

有朋友可能会说“去年种玉米不来钱,今年试试大豆”属于业务创新,但我想农民朋友们已经早就试过了,如果这种创新有用,广大农民朋友的日子可能会更幸福一些。这就像我前面所言,企业已经试过了各种求变手段,甚至是冒着风险做了突破,成功的方式被同行所效仿,成为了“新常规”,进入了“再次内卷”。但如果是基于数字化手段得出结论,“今年种三亩大豆,两亩花生”是最优方案,到了次年,大家都种大豆,又基于大数据得出“今年种五亩高粱”更好,这就大不一样了。换句话说,有了数字化的加持,业务创新也会变得更加从容。

聊到最后,扣下题再聊聊数字化、创新、企业价值三者关系。我认为当很多企业能躺着就把大钱挣了的时候,创新也只能是锦上添花,往往在生死存亡或是极为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创新更能成为企业在主观和客观上的抓手。战争不打了、大国和睦了、疫情驱散了,或许还能盼来更轻松的经营环境,但不是每家企业都能等到这一天的,那就只能靠自己了。而目前来看,数字化确实是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为数不多的可以选用的战略选项。数字化本身是创新的重要手段,而创新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手段。创新可以说是“道、法”,数字化是“术、器”。创新了尚且不能保证一定成功,那数字化转型了就一定能成功吗?我的浅见是,必须得相信数字化转型会成功,一定能成功。只要有这样自信乐观的“红旗渠精神”在,我们的企业就会更有活力,能够创造更多价值。再次引用二十大标题做个收尾: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后记

写完这篇闲散文字,也是对自己思路的一个梳理。做为一名数字化领域的从业人员,承担了时代赋予的使命,“行云创新”四字,便是——行“云原生、数字化”之能,让企业都能高效创新。

受限于个人水平和表达能力,文中如有说得不对之处,请您留言指正。也期盼您与我一起,交个朋友,共谈数字化大势,一起做点有意思、有意义的事。

用户头像

行云创新

关注

全国领先的云原生数字化创新平台厂商。 2019-03-12 加入

行云创新(www.cloudtogo.cn) · 专业云原生数字化创新平台厂商,云原生领域佼佼者; · 上汽、格力、华为、中信银行等各行业头部企业信赖; · 阿里云云原生核心合作伙伴。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老马闲评数字化【1】数字化转型,不转得死,转了也未必活?_云原生_行云创新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