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产品设计软件值得推荐?3 个主流设计工具盘点

对于从事产品设计的人而言,每天用到的文档或设计文件,是否都散落在不同的软件中,不得不在多个软件间来回横跳……想基于一体化产品设计工具来完成产品管理,面对多个选择,比如 Pixso、Figma 和墨刀,你是不是想知道哪一款更适合你的团队?
毫无疑问,选择一款产品设计工具,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进度与效率。今天将深入浅出介绍这三款主流的产品设计工具及其各自间的差异,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哪一款。
Pixso、Figma 与墨刀软件是干什么用的?
在理清它们的差异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这三款软件的产品定位。Pixso、Figma 与墨刀,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现代数字化产品开发流程中的核心环节——设计与协作。它们为产研团队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工作台,让 UI/UX 设计师、产品经理、工程师乃至市场营销人员,能够在一个共享的环境中,共同完成从概念构思、原型搭建、界面设计到最终交付的完整闭环。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产品设计工具,设计师可能还在本地的电脑上离线设计,通过邮件或聊天工具反复传输笨重的设计文件,版本管理混乱不堪,团队间的沟通也充满了延迟和误解。
而 Pixso、Figma 与墨刀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它们将设计工作从孤立的桌面端解放出来,带来云端协同的全新体验。设计师可以绘制精细的矢量图形,构建可交互的产品原型,创建统一的设计规范。
更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一个链接访问最新的设计稿,实时留下评论和反馈,开发者也能轻松获取标注和切图资源。Pixso、Figma 和墨刀等新一代产品设计工具的诞生,是驱动产品创新、提升团队协作效率的关键引擎。
Pixso 与 Figma 的区别
谈及 Pixso 与 Figma 的区别,许多人会将它们视为直接的竞争对手,这不无道理。Pixso 与 Figma 在核心功能上重合度较高,都提供了顶级的在线 UI/UX 设计与协作体验。然而,细究之下,它们在产品理念、功能侧重以及生态构建上,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路径。
Figma 作为在线产品设计工具的代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开创性的实时协作模式和强大的社区生态。它某种程度上定义了现代 UI 设计工具的标准,让设计师们习惯于在浏览器中完成绝大部分工作。Figma 社区拥有丰富的插件生态,覆盖了从图形素材、流程图绘制到代码生成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边界。
Pixso 则展现了作为后来者的敏锐洞察力,它深入调研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痛点,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Pixso 不局限于 Figma 功能的简单对标,更在本土化服务和智能化方面下足了功夫。例如,Pixso 内置了强大的团队字体库功能,解决了国内团队因字体版权和分发带来的困扰。
在服务器部署上,Pixso 的国内服务器确保了访问速度和数据安全性,这对于许多国内企业或团队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双方博弈的大背景下。进入 2025 年,Pixso 2.0 版本更是全面拥抱 AI,推出了诸如“AI 文生设计稿”、“设计稿转代码”、“多模态智能搜索”等一系列智能化功能,旨在将设计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创意本身,可以说,Pixso 选择了一条更贴近国内用户、更聚焦于提升设计生产力的智能化水平的道路。
Figma 能不能导入 Pixso?
对于许多正在使用 Figma 但又对 Pixso 感兴趣的团队来说,一个核心的顾虑便是迁移成本,尤其是设计资产的兼容性问题。Figma 文件不仅可以导入 Pixso,而且整个过程相当顺畅。Pixso 在开发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与主流设计工具的生态衔接问题,对 Figma 文件的兼容性做了深度优化。
将 Figma 文件导入 Pixso 主要有两种便捷的方式——
第一种是本地文件导入。你可以在 Figma 中将设计稿导出为.fig 格式的本地文件,然后在 Pixso 的工作台中选择导入该文件。这种方式非常直观,适合对单个或少量重要文件进行迁移。
第二种方式则更为高效,即通过 URL 链接直接导入。你只需在 Figma 中获取文件的分享链接,粘贴到 Pixso 的导入窗口,Pixso 便会自动解析并获取文件内容,完成云端到云端的无缝迁移。这种方式省去了本地下载和上传的步骤,尤其适合批量迁移项目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Pixso 对 Figma 文件的解析度非常高,能够完整保留原始文件的图层结构、组件、样式、自动布局等关键信息。设计师将文件导入 Pixso 后,无需进行大量的调整和修复工作,可以立即投入到后续的二次编辑、迭代或交付中。这种高度的兼容性,极大地降低了团队从 Figma 转向 Pixso 的门槛,使得设计资产的平滑过渡成为可能。
Figma 与墨刀的区别
如果说 Pixso 与 Figma 是在同一赛道上的竞对,那么墨刀则在 2025 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演变路径。墨刀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一款出色的原型工具,而是迅速拓展其边界版图,演变为一个集原型、白板、设计、AIPPT 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产品设计平台。这种演变,使得墨刀与 Figma 的比较,呈现出更多维度的差异。
Figma 始终将其核心聚焦于 UI/UX 设计本身,追求极致的矢量编辑能力和设计协作体验。它的每一次更新,无论是推出开发者模式(Dev Mode)还是增强自动布局,都是为了让界面设计的过程更加精细和高效。Figma 的生态系统也是围绕着“设计”这一核心构建的,其丰富的插件和社区资源,为设计师提供了强大的创作火力。它更像一位专注的工匠,致力于将设计这门手艺打磨到极致。
相比之下,墨刀在 2025 年的迭代节奏更为迅速。它着眼于产品经理从需求构思到最终汇报的整个工作流。墨刀 AI 的推出是其转型之路上的关键一步,其“30 秒生成可编辑原型”的能力,极大地缩短了从想法到可视化的距离。新增的 AIPPT 功能,更是将产品设计工作的终点延伸到了项目汇报环节,让产品经理可以在同一个工具内完成从原型演示到 PPT 制作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近期公测的“墨刀设计”更是补齐了其在专业矢量设计上的短板,通过提供强大的钢笔工具、一体化的设计系统以及对 Figma、Sketch 等文件的无缝兼容,墨刀正在努力构建一个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原型设计与协作平台”。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设计工具,更像是一个为产研团队量身打造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Pixso、Figma 与墨刀区别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三款主流的产品设计工具的差异,下方的表格从多个维度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对比。这可以帮助你根据团队的具体需求和工作流程,快速定位最合适的产品设计工具。
基于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Pixso 则凭借其对国内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出色的兼容性和前沿的 AI 功能,成为了一个极具竞争力的 Figma 替代方案,尤其适合追求效率和智能化的本土团队。而墨刀则跳出了单纯“设计工具”的框架,致力于打通产品经理从需求到汇报的完整工作流,其在原型和 AI PPT 方面的创新,为产研团队提供了全新的价值。
如果你身处国内,希望拥抱更智能、更高效的设计协作方式,同时对数据安全和网络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那么 Pixso 会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它不仅在功能上全面对齐 Figma,更在本土化服务和 AI 创新上展现了巨大的潜力,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国内团队降本增效。
而如果你的角色是产品经理,或者你的团队希望打通从需求、原型、设计到汇报(方案评审)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那么墨刀提供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则充满了吸引力。它将不同的工作环节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之上,用 AI 能力串联起整个流程,这种“一体化”的产品设计解决方案,为产研团队的协作提供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职场工具箱】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7f542b2626baf0f44c03c34e】。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