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碍做出正确决策的 5 种认知谬误
人类的大脑在极端情况下会呈现出不可理喻的一面,从而妨碍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介绍了 5 种常见的认知谬误,识别并克服这些认知谬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决策。原文: Want to Make Better Decisions? Avoid These 5 Cognitive Distortions
我们所处的环境并不适合做出可靠决策,有时我们会陷入非理性或消极的思维模式,从而导致习惯性思维错误,无法准确看待现实。
从进化角度来看,人类发展出的认知谬误是一种生存方式——适应即时生存的思维使人类走到了今天,但在史前时代对我们很有帮助的思维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信息和数字时代。
人类在科技、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取得了惊人成就,但大脑中的神经回路没有足够的时间跟上新的现实。
造成认知偏差的原因有很多,但人类大脑倾向于走捷径是主要原因。
安妮·杜克在《对赌》中写道:"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自动处理,有一些我们很少察觉的习惯和默认行为(从紧握铅笔到为了避免车祸而急转弯)。我们需要捷径,但这是有代价的。许多决策失误源于对反射系统的压力,要求它快速、自动完成工作。没有人早上醒来会说'我想要封闭思想,不考虑别人。'"
在高风险决策或非理性思维具有长期影响的事件中,与这些认知谬误作斗争需要自我意识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些习惯能让你做出有意识的决定,而不是让大脑自动运行。
本文将介绍 5 种认知谬误。
模糊效应(Ambiguity effect)
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
呈现效应(Framing effect)
情感跷跷板(Emotional seesaw)
非黑即白(All or nothing thinking)
我们将逐一深入研究。
模糊效应(Ambiguity effect)
模糊性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即决策受到信息缺乏或"模糊性"的影响。该效应表明,人们倾向于选择出现有利结果的概率已知的选项,而不是出现有利结果的概率未知的选项。
我们都不喜欢不确定性,也不喜欢不知道结果会如何而带来的不适感,这让我们选择安全的选择,而放弃了包含风险的巨大机会。
不冒险就不会有增长。尽职尽责很重要,但勇于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很重要。
人们在职业生涯早期总是犯这样的错误。他们害怕失败,担心出错对职业生涯的不良影响。因此总是选择那些已经知道如何做好的选择,而不是去寻找那些能帮助他们成长和培养新技能的机会,做一直在做的事情或失败风险较低的事情所带来的短期舒适感限制了他们的长期成长。
模糊效应影响认知谬误的例子
假设你的老板让你在两个项目中选择一个。一个项目比另一个更清晰,有更高的成功机会,但可以学到的东西不多。另一个项目有许多不确定性,不能保证成功。解决未知并且补全缺失部分的机会应该会吸引许多人,但模糊效应使大多数人选择更安全的选择。
如何解决?
为了避免这种认知谬误的影响,要练习走出舒适区,挑一些困难的问题,有目的地把自己置于不舒服的环境中,要求自己克服压力和焦虑,这些压力和焦虑来自于你不知道如何做某事。这样做可以锻炼你接受风险的精神力量,这样就不再把未知视为威胁,而是一个发挥潜力和培养新技能的机会。
简而言之,风险越低=增长越慢。
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
聚光灯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在这种现象中,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受到了比实际更多的关注。
高估别人注意到我们行为的程度会导致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认为别人在关注我们,判断我们的行为和行动,会让我们无法真实表达自己。
这种认知谬误使我们沉迷于过去的错误、曾经说过或做过的事情。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如何评价我们时,别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他们总是为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而烦恼,几乎没有时间考虑别人。
很难准确评估一个人被别人注意的程度。
聚光灯效应影响认知谬误的例子
假设你给团队做了一个关于即将推出的产品线的演示。一切都很顺利,但在讨论中却发现了一个错误,你不会为结果如何而高兴,你的思绪总是飘到错误被指出的那一刻。
讨论会已经结束,每个人都去忙别的事情了,但你却陷在那里。在聚光灯效应下,你内心在不断重复"我怎么会犯那样的错误?大家一定都觉得我很蠢。"
如何解决?
为了避免这种认知谬误的影响,与其担心别人怎么想,不如提醒自己没有人真正关心你。每个人都被困在自己的聚光灯效应中,没人有这个闲工夫把你放在聚光灯下。
简而言之,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担心别人的想法。
呈现效应(Framing effect)
呈现效应(也称为框架效应)是一种认知偏见,在这种偏见中,人们决定选择的依据是选择的呈现结果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比如是损失还是收益)。当出现积极的呈现时,人们倾向于规避风险,而当出现消极的呈现时,人们倾向于寻求风险。
即使有多个同样有效的选项,根据信息呈现方式、突出的功能,某个选项也可能比另一个更有吸引力。
呈现效应使我们选择呈现较好的糟糕选项,而不是呈现较差的好选项。
正如心理学家、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当直接比较或权衡彼此时,损失会比收益更大。"换句话说,我们对损失厌恶的自动倾向使我们避免有损失的选择。因此,我们自然会发现突出呈现积极属性的选项更具吸引力。
呈现效应影响认知谬误的例子
假设两个产品经理就两个要开发的新产品提出想法。一个产品经理说产品有 90%的可能性会大获成功,而另一个产品经理说产品失败的可能性只有 10%。在呈现效应下,即使两条信息都指向相同的结果,你也可能选择成功率为 90%的那条。
如何解决?
为了避免这种认知扭曲的影响,不要根据事物的呈现来做出选择。更深入挖掘信息,提出问题,从其他方面评估,而只依赖当前所呈现的。提醒自己,仅仅因为糟糕的信息被正面解读,并不会让选择变得更好。这样做并不能保证成功,但这个过程可能会带来更好的选择。
简而言之,不要沉迷于更好的故事叙述,而要超越表面文字。
情绪跷跷板(Emotional seesaw)
情绪跷跷板的玩法与坐在真正的跷跷板上上下起伏时体验一系列情绪的方式非常相似。
可能这一刻还满怀希望,下一刻就感到绝望。有些日子你势不可挡,有些日子你似乎一无是处。有时你精力充沛,准备好迎接这个世界,有时你会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在分崩离析。
被情绪所吸引会扰乱认知功能,从而损害清晰思考的能力。在某些情况下,情绪的突然转变(例如,从恐惧到解脱)甚至会导致无意识状态。由于当前认知资源较少,你可能会在不考虑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情绪跷跷板影响认知谬误的例子
假设你刚刚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犯了一个错误,导致诸如恐惧、羞耻和尴尬等负面情绪的突然爆发。然而,没有人发现你的错误,这又带来了解脱的感觉。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在刚刚经历的情绪拉锯的影响下,你的认知功能会受损。由于当前认知能力较差,随后做出的决定将缺乏考虑。
如何解决?
为了避免这种认知扭曲的影响,要警惕强烈的情绪。当遇到问题时,推迟做决定或暂时停下来,有意识分配资源来思考,而不是做最简单的选择或最省力的选择。
简而言之,不要让情绪压倒你或控制你的想法。
二极管思维(All or nothing thinking)
在二极管思维(非黑即白)中,思维是极端的,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老板不是对的就是错的,朋友不是公平的就是不公平的,你不是赢就是输。
当"永远"和"从不"这两个词支配着你的生活时,你看不到生活并不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运行,而是在两者之间的某个地方。决策并不总是好的或坏的,中间有一个灰色地带。
在这种认知偏差的影响下,你看不到决策和结果之间并不是 1:1 的关系——好的决策并不总是导致好的结果,坏的决策有时也可能导致好的结果。
正如安妮·杜克(Annie Duke)在《对赌》中解释的那样,"当我们从结果中回溯,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时,很容易陷入各种认知陷阱,比如在只有相关性的情况下假设因果关系,或者挑选数据来证实我们喜欢的叙述。为了维持结果和决策之间紧密联系的假象,我们会把很多方块插进圆洞里。"
二极管思维影响认知谬误的例子
假设你决定将组织中的聊天平台与第三方提供商集成在一起。在做决定的时候,那家公司做得很好,并且满足了你的所有要求,看起来很划算。然而,就在第二年,那家公司改变了集成模型,你意识到之前承诺的功能集将不再可用。尽管新的聊天平台满足了你的大部分需求,但在二极管思维的影响下,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交易。你没有意识到在那一刻已经做出了最好的决定,没人能预测未来。
如何解决?
为了避免这种认知扭曲的影响,不要考虑极端情况,确定什么是重要的,并评估权衡各种选择。与其百分百保证成功,不如选择一个当下最有意义的选择。
简而言之,没有 100%成功并不代表一无是处。
在生活和工作中,盲点最少的人才是赢家。消除盲点意味着看到现实,与之互动,并更接近于理解现实。更好的思考就是找到简单的过程,帮助我们从多个维度和角度解决问题,让我们更好的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为正确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的技能是智慧的一种形式 —— 谢恩·帕里什《思考的框架》
总结
认知谬误是指导致糟糕决策和结果的思维错误。
模糊效应让你规避风险、稳扎稳打,但也限制了你的学习和成长。
聚光灯效应会让你纠结于别人对你的印象,而不是专注于把工作做到最好。
呈现效应会让你更加重视积极的故事叙述,但仅仅因为故事很好并不能让它成为更好的选择。
"要么全对,要么全错"的二极管想法会抛弃任何不完美的结果。任何低于 100%的东西都不是 0%。
情绪跷跷板会耗尽你的认知资源,让你做出容易的、不费力气的选择。
你好,我是俞凡,在 Motorola 做过研发,现在在 Mavenir 做技术工作,对通信、网络、后端架构、云原生、DevOps、CICD、区块链、AI 等技术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平时喜欢阅读、思考,相信持续学习、终身成长,欢迎一起交流学习。为了方便大家以后能第一时间看到文章,请朋友们关注公众号"DeepNoMind",并设个星标吧,如果能一键三连(转发、点赞、在看),则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支持和动力,激励我持续写下去,和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俞凡】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4cbf3f29ff3209093f216cbf】。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