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分析:制造行业数字孪生 AMC 分析 ——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步入市场启动期,闭环验证能力待优化
易观分析: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是用仿真工具构建实时数据驱动的工厂设备和产线模型,并实现生产制造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产品迭代式创新以及设备预测性维护。制造业的数字孪生步入市场启动期,闭环验证能力待优化。
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是以新一代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基础,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全流程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相较于传统制造,智能制造具有自我感知和决策的能力。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是用仿真工具构建实时数据驱动的工厂设备和产线模型,将产品的全制造流程和生产线排产可视化,以此来实现产线的分析规划,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和全工厂的布局管控。易观分析认为,数字孪生对智能制造带来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生产制造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产品迭代式创新,设备预测性维护。
易观分析将制造行业数字孪生市场的发展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探索期、市场启动期、高速发展期和应用成熟期,目前中国制造行业数字孪生市场正处于市场启动期。
中国制造行业数字孪生发展阶段分析如下:
探索期(2009 年-2020 年)
2009 年,美国国防部提出“机身数字孪生”的概念,将数字孪生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维护。直到 2015 年 5 月,通用电气推出数字化风电场,才把数字孪生技术推向商用。2017 年,更多国际巨头先后涉足数字孪生技术:西门子发布了数字孪生体应用模型;美国参数技术公司推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 IoT 解决方案。同年,我国北航数字孪生研究组发表了首篇数字孪生车间的文章,并于 2019 年牵头 18 家单位建立数字孪生车间标准体系。易观分析认为,到 2020 年,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孪生基本实现了从研究到实践落地的探索。
市场启动期(2021 年-2025 年)
2021 年由于疫情的推动,数字孪生相关的智能制造会进入市场启动期。美云智数数字孪生平台将数据集成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高效直观地对业务现场进行监测、预警、管理和执行,提供能监控整个生产制造价值链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易观分析预测,到 2025 年,体量较大的制造企业会基本实现数字孪生体系的构建,并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供给侧,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所需的工业软件能满足一半的国内市场需求,且竞争力显著提升。
高速发展期(2026 年-2035 年)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到 2035 年,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会全面普及数字化和基本实现智能转型。而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会在基础支撑的层面上推进数字孪生制造体系的搭建,落实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形成初步的服务网络。此外,仿真验证是数字孪生对制造业的重要价值。在产品制造阶段,借助数字孪生车间,可实时反馈产品的生产和执行状态,以及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实时配套情况。
易观分析认为,随着数字孪生进入工业端的高速发展期,智能制造业需要进入决策干预和自动优化期,并强调闭环控制。
应用成熟期(2035 年以后)
在 2035 年之后,数字孪生智能制造体系会趋向成熟,搭建数字孪生工厂的成本会通过共享应用和运营等举措得到下降,而行业数字孪生生态的系统会将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当做重点。
基于上述分析,易观分析对制造业用户的建议如下:
数字孪生主要用于复杂资产或流程建模。尽管实时数字化镜像能推动企业实现绩效提升,但各个企业数字化基础不同,且建模、计算和存储的成本过于高昂,数字孪生及其海量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对多数企业来说仍是一个难以掌控的领域。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很难以数字化的形式完整记录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并动态的掌握实际应用情况,其突破口在于先在某一环节或者领域入手,在该生产环节实际应用后再将经验复用并推广到整个生产流程。同时,由于数字孪生在工业端的搭建产业链路比较长,用户也要考虑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能力和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接入问题。
数字孪生智能制造代表厂商列表:
解决方案厂商:DataMesh、袋鼠云、海尔卡奥斯、美云智数、全应科技、泰瑞数创、云飞励天、优锘科技、51world
VR 云服务商:腾讯点云、众趣科技
仿真模型供应商:奥格科技、飞渡科技、广联达、祝融科技
物联网智能终端:地平线、海康威视、华为、升哲科技
易观分析将开启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成熟度指数研究,全面、深入、量化地呈现国内产业数字化发展成熟度现状、趋势和机会,量化跟踪区域数字化进程并发掘行业数字化跃迁机会,敬请期待。
同时,易观分析也将开启制造业转型的相关研究,为智能制造行业参与者提供技术实施路径和关键能力分析。
本次研究的最终成果将以标准研究报告形式呈现,并发布于易观博阅,研究内容也可能被易观分析师引用,或用于易观企业数字化行业分析解读以及易观分析主办的行业活动发布。
声明须知:易观数字化在本文中引用的第三方数据和其他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易观数字化不对此承担任何责任。任何情况下,本文仅作为参考,不作为任何依据。本文著作权归发布者所有,未经易观数字化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易观数字化发布的任何内容。经授权后的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使用时应原文引用并注明来源,且分析观点以易观数字化官方发布的内容为准,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删减、增添、拼接、演绎、歪曲等。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的争议,易观数字化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并保留向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权利。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易观分析】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40aa1c9d6b8af73d71a789c37】。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