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企业级软件定制:摒弃“银弹思维”,回归场景务实求解

作者:TechLead Studio
  • 2025-04-08
    湖北
  • 本文字数:936 字

    阅读完需:约 3 分钟

企业级软件定制:摒弃“银弹思维”,回归场景务实求解

今日早会,一位同事抛出了一个极富创新性的设想,直击我们在企业级软件市场长久以来面临的核心痛点——如何实现客户定制化需求与企业级软件产品的解耦,确保产品升级时定制内容不受影响。

该同事提出采用继承类的方式,让定制开发需求通过复写产品源码来实现。乍一看,这方案确实有解决部分问题的潜力。会后,我马上和他深入探讨起来。

一番细致讨论后,我们发现此方案虽有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限制。一方面,它无法覆盖所有应用场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从定制开发的实际操作来看,要实现“无论产品设计如何变动,定制内容都能保持稳定”,开发团队得对产品改动内容有极其深入的理解,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次讨论引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或许就是我们行业面临的核心难题所在。

团队的小伙伴们也贡献了不少新颖想法。有人提议产品提供原子化的接口,这样定制时基于这些接口就能实现多样化需求。只要接口逻辑稳定,无论产品怎么变,定制内容都能保持不变。

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原子化接口?其粒度该如何精准界定?我们的产品曾对外提供了 6000 多个接口,有人觉得这够原子化了,但接口数量过多又增加了用户使用难度。要是把这些接口聚合起来,又会牺牲产品的灵活性。所以,准确界定原子化接口的定义,着实是个不小的挑战。

无论是复写代码,还是借助原子化接口,本质上都是在寻找一种能解决行业定制化需求痛点的根本性方案,这是典型的“银弹思维”。但现实中真的存在这样的“银弹”吗?要是有,企业级软件市场的诸多问题估计早就解决了。多年来,行业精英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始终没找到,或许说明它根本不存在。

基于此,我的思路是回归具体的定制场景,放弃寻找万能方法解决所有未知定制需求的念头,针对每个具体场景,寻找最适配的解决方案。

试图寻找万能解决方案显然是条死胡同。我们只能回到一个个具体的定制需求上,逐个分析,判断需求能否通过插件形式解决,或者能否转化为产品的配置功能。只有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地积累经验,才能有效缩小产品定制范围,提升实施效率。

把时间浪费在追寻所谓的“银弹”解决方案上,注定一无所获。即便投入再多时间和精力,也难有实质性成果。所以,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完美方案,不如立足实际,为具体问题找切实可行的办法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6
用户头像

团队赋能者 | 模型思维践行者 2025-03-31 加入

20年软件研发行业深耕者,从一线开发成长为60+人团队管理者,主导过多个敏捷转型与产品化战略落地项目,推动研发流程标准化与创新。坚信“管理无标准答案,唯有参考答案+具体情境”的实战哲学。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企业级软件定制:摒弃“银弹思维”,回归场景务实求解_软件研发_TechLead  Studio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