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创作者之路上的一点思考
坚持很重要
过去的一周,出现了一个瓶颈:文章的阅读很少,粉丝的增长很少,网站的访问更少。
对我的情绪影响很大,我没有想到。
尽管如此,我还是给自己打气。
首先,我创作的内容还是有曝光的。
其次,创作的过程确实迫使我去思考了。
再者,证明当前的方法存在问题。
在坚持创作与思考中,我能感受到不一样。保持每天一定强度的输出,让自己能保持一种感觉,不至于完全放下。
有时候,一件事如果一旦放下,意味着很难再启动。
坚持并不容易,尤其是因为各种原因阻力太大时,必须要克服自己的懒散状态,始终保持开放心态。这本身是一种成长型思维的作用。
现在最关键的两个问题:
不知道写什么?
不知道怎么写?
关于第一个问题,自己尝试了很多方法和思路,基本上摸到了一些门道。比如,修改老的作品。
但是现在第二个问题好像成了一个障碍和门槛。自己应该如何去写,如何写出有价值、有深度、吸引到用户的文章呢?
一开始,我不知道从哪里去找到一个切入角度,不知道如何去提炼观点,不知道如何搜集素材,不知道如何把文章的观点论证透彻。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技术层面的东西。
应该如何解决?其实要定位问题,问题通常就在问题的背后。
对我而言非不是真不会写,只是不清楚如何吸引到用户。因此,我将问题细化:
如何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如何吸引到客户?
如何让客户转发我的内容?
如何增加网站的曝光?
如何留住用户?
我将以上细化的问题一个个在网上搜索。慢慢地,我就有了一些想法。然后我就搜集更多素材,根据自己新的认识再创作。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先模仿再超越,这是很捷径的一条路。但是,要把这件事做好,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同时,一定要加大输入和思考,积极主动去记录心得笔记。无论结果如何,过程中也有结果。
这是为了给自己培养思维和感悟所用,也是为了给自己积累一定的素材和案例所用。
阅读很重要
当读书输入少的时候,自然就无法输出。输出一定要带有价值,一定要是有意义。轻松获得内容往往是廉价之物。
每当我读完一本书,能记住几个点,能运用一个点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如果读的少,自然无法做到高质量输出。
读 10 本书,才有可能运用几个点,这几个点经过自己的验证变成了自己的认知,才能更好成为自己的知识。
这时候才有可能写一篇高质量文章,才会有价值,有吸引力;而不是天天碎碎念,东拼西凑,搏一点随机流量。
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大量读书,大量思考,同时辅以大量写作。
自己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读书写作这件事放下,真的很重要。
接下来自己有这么几个计划:
第一,自己的写作训练计划
把看到过的、想到过的、学到的各种写作训练方法都拿来训练。从选题、正文、疗愈、拆解等各方面进行刻意练习。
第二,读书计划
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每天阅读,每读完一本书就进行总结。不要面面俱到,但要把自己最有感触的几个点整理出来。
最终做到,拿到一本书,可以给人简明扼要地说出讲的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重复很重要
独立创作者是我未来的破局之路。我喜欢,我选择,也没有别的选择,也不需要别的选择。
在这里,我想按照自己的理解,简单阐述一下对于独立创作者的基本认识。
首先,写作是什么?
顾名思义,写作,就是一种自我表达。一种自己与外界的能量价值的交换。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
对内,自我情绪梳理,自我能力提升。
对外,能量价值交换。
同时,写作就是思考。
其实,原因很好理解,史蒂芬平克说过,写作是把大脑中的网状结构的知识,通过树状结构的梳理,用线性文字输出的过程。
这就有点像费曼学习法,即用自己的语言把要学习的知识复述一遍,只有当自己能够完整地用通俗语言复述出来,并且可以写出来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可以很好的掌握这个知识了。
所以,读书和写作都应该以思考作为基本。
其次,作品是什么?
独立创作者的作品并不是单纯的一个产品或服务,这里有多个组成部分:
产品或服务,这是最基本的部分
文章与经验,创作过程的积累
对内的独创能力,这是独立创作者最大的收益
对外的影响力,独立创作者只是一个开始
我觉得每天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模板去创作内容,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思维和写作习惯的方式。
不管写的好不好,先开个好头再说。
不管写的完不完美,先完成了再说。
怎么才能更好的开始,更好的完成呢?
持续不断地公开发布内容,并收集反馈。
无论是文章还是代码,自己私密创作和公开创作,感受是不一样。
私密创作时,内容会比较随意一些,而且没有一个监督机制,想完成就完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
在Build In Public的介绍中,我已经罗列了一些公开的好处,要考虑一个大众影响问题,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展现,这也是代码的最直接益处。
总结
独立创作者之路不是一帆风顺,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总的来说:要做成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坚持、行动与思考都必不可少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