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工业互联网:从萌芽到崛起,开启智能制造新纪元

  • 2025-01-06
    福建
  • 本文字数:5285 字

    阅读完需:约 17 分钟

工业互联网,究竟是何方神圣?



工业互联网,可不是简单地给工业披上一层互联网的外衣,它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打个比方,传统工厂就像是一个各自为战的 “散兵游勇”,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之间缺乏高效协同,信息流通不畅,对人力依赖程度高。而工业互联网则像是一位神奇的 “指挥官”,通过连接人、数据和机器,实现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和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让工厂里的设备、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乃至产品都能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从本质上讲,工业互联网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借助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这意味着,企业能实时掌握生产线上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测故障并进行维护,避免停工停产带来的损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和产品设计,实现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生产的转变;还能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让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紧密协作,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回首往昔:工业互联网的成长轨迹



工业自动化:信息化萌芽(20 世纪 80 年代 - 9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工业领域迎来了一场重大变革 —— 工业自动化阶段。在这一时期,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开始崭露头角,逐步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之中,使得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就拿汽车制造来说,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让汽车零部件的加工、组装变得更加精准高效,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这种自动化在当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局限于单个设备或工厂的小范围之内,设备之间缺乏连接,数据也无法共享,就像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彼此之间难以沟通协作。


互联网 + 工业:初步融合探索(20 世纪 90 年代 - 21 世纪初)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工业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企业开始尝试将互联网与工业相结合,迈出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一步。许多工厂将生产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即便身处千里之外,也能通过电脑或手机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一旦出现故障,还能迅速进行远程诊断和修复,极大地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而且,互联网为工业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渠道,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产品、接收订单,与全球各地的客户建立联系,商业机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的转型升级。


全面普及应用:工业互联网新时代(21 世纪初至今)


进入 21 世纪,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全面普及和应用的黄金时代。在这个阶段,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纷纷融入工业领域,让工业互联网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如今,工厂里的各种设备不仅实现了互联互通,还能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设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和深度分析。通过这些数据,企业能够精准掌握生产线上每一个环节的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实现业务的优化升级。比如,一些化工企业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设备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及时安排维护,避免了因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的停产损失。而且,工业互联网还打破了企业之间的壁垒,促进了不同企业和行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可以通过共享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共同开展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推动了产业链的整合和创新。


当下格局:国内外发展现状洞察



国外:巨头领航,多元共进


在全球工业互联网的舞台上,美国和德国无疑是两大领军者,诸多巨头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前瞻布局,抢占了发展先机。


美国通用电气(GE)堪称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开拓者,早在 2012 年便发布相关白皮书,率先提出这一概念,并于 2013 年推出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 ——Predix。该平台具备连接工业设备、采集分析海量数据等强大功能,旨在通过优化生产流程、节约能耗成本,助力企业提升效益。GE 还与亚马逊等科技巨头携手,借助云技术打造 “工业云” 产品,试图构建一个庞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德国西门子则以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百年底蕴为基石,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战略。通过一系列并购,如 2007 年收购 UGS 公司获取信息物理网络(CPS)技术,西门子将数字化工厂优势与自动化专长深度融合,打造出 MindSphere 工业云平台。这一平台具有出色的开源性与兼容性,能够无缝连接各类设备,广泛收集分析工业数据,为企业提供从设备管理到生产优化的全方位支持。


除了美、德两国,其他发达国家也纷纷入局。日本以 “互联工业” 为核心,致力于构建基于机器人、物联网和工业价值链的顶层体系,将本土企业与全球工厂紧密相连,实现产业链的高效协同;英国投资巨额资金支持工业战略挑战基金项目,推动工业互联网在本土的创新应用;法国发行国债助力数字技术促进工业转型,成立未来工业联盟,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各国政府的战略布局与政策扶持,为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国内:政策赋能,蓬勃发展


在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全方位支持。近年来,工信部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从网络、平台、安全、标识、数据等关键维度发力,为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5G + 工业互联网” 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应用模式,加速工业互联网落地生根。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5+2” 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面建成,接入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 370 个,接入的企业节点超过 45 万家。这一体系如同工业互联网的 “神经系统”,为海量工业数据的精准定位与高效流转提供了坚实支撑。以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为例,其建成的电机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现了从原材料到产品安装调试全流程的数据追溯,产能提升 20%,人力投入降低 40%。

“百城千园行” 活动的深入开展,更是让工业互联网走进了万千企业。各地政府与产业园区携手,将政策、技术、标准、产品、服务等要素一体化输送至企业,助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这一浪潮中,中小企业不再是旁观者,它们通过与链主企业协同,积极对接标识解析体系,实现降本增效。江苏华芯智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加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网络后,有效解决了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下游供应商之间互联互通,企业运营效率大幅提升。


破局之路: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关键路径



技术攻坚:筑牢根基


技术创新无疑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动力。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如同工业互联网大厦的基石,每一块都不可或缺。


5G 以其低时延、高带宽、广连接的特性,为工业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远程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远程手术、智能电网等领域,5G 技术让操作更加精准流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云计算则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资源,让企业无需再投入巨额资金购置硬件设备,只需按需租用云端服务,就能轻松应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需求。这就好比为企业配备了一个超级 “云大脑”,随时待命,智能高效。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从海量的生产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生产决策、质量优化、设备维护等提供精准依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深度分析,企业可以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提前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的发生。


物联网技术让工业设备、产品、传感器等实现互联互通,构建起一个庞大的 “工业物联网”。企业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产品的物流轨迹,实现全流程的可视化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可控。


人工智能更是为工业互联网注入了 “智慧灵魂”。智能质检系统能够以极高的准确率识别产品缺陷,替代人工进行繁琐的检测工作;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根据订单需求、设备产能、物料库存等因素,自动优化生产排程,提高生产效率;预测性维护系统则通过对设备数据的实时分析,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及时安排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生产连续性。


产业协同:合纵连横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绝非单个企业的 “独角戏”,而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多方共同参与的 “大合唱”。


在企业内部,跨部门的协作至关重要。研发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售后部门等需要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与流程协同。研发部门可以根据市场反馈和生产数据,及时优化产品设计;生产部门能够依据销售订单和库存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计划;销售部门可以实时掌握产品库存和生产进度,为客户提供准确的交货期承诺;售后部门则能将客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及时传递给研发和生产部门,推动产品持续改进。http://www.jnpfsoft.com/?from=001YH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更是实现工业互联网价值最大化的关键。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服务商等应紧密合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供应商通过与生产商的信息共享,能够精准掌握原材料需求,实现准时配送,减少库存积压;生产商与经销商实时对接销售数据,可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调整生产策略,避免产品滞销;服务商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运维服务等,保障整个产业链的顺畅运行。


产学研用合作也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能够为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前沿技术研发。企业则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实践场景和应用需求,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双方携手合作,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工业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政策引导:保驾护航


政府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 “引路人” 角色。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多个维度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政策制定方面,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 “互联网 + 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各地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各地政府也纷纷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资金支持是政府助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政府减轻了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的资金压力,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许多地方政府对企业开展的工业互联网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


标准规范的制定,为工业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政府组织行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制定工业互联网的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安全标准等,确保不同企业、不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信互认。统一的标准规范,促进了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降低了企业的应用成本和风险。


人才培养是工业互联网长远发展的关键。政府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支持企业与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工业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活动等,挖掘和储备优秀人才,为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展望未来:工业互联网的无限可能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空间,它将像一位神奇的 “魔法师”,深度重塑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


在智能化生产领域,工业互联网将推动工厂迈向更高阶段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线能够依据实时订单需求、原材料库存、设备状态等数据,自动、精准且灵活地调整生产流程,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想象一下,未来的汽车制造工厂,机器人与人类员工紧密协作,机器人凭借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算法,精准完成复杂零部件的加工与组装,人类员工则专注于创新设计与质量把控,一辆辆定制化汽车高效下线,生产效率相比现在呈指数级提升。


个性化定制将成为工业生产的新常态。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能够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传输至工厂,工厂借助大数据与智能设计软件,迅速生成定制化生产方案。比如,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定制一款个性化的智能手表,不仅能选择表盘样式、表带材质,还能定制专属的健康监测功能模块。工厂接收订单后,快速调配生产资源,从芯片焊接、外壳制造到软件植入,各个环节紧密协同,短时间内就能将独一无二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追求。


绿色可持续发展也是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发力方向。通过实时监测工厂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挖掘节能降碳潜力,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例如,化工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优化生产工艺参数,精准控制化学反应过程,减少能源浪费与废弃物排放;钢铁企业通过能源管理系统,智能调度电力、热力等能源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向低碳生产迈进。


工业互联网还将在全球产业链协同方面发挥关键纽带作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能够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打破地域界限,实现深度的产业协同与资源共享。从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到产品组装、市场销售,全产业链各环节无缝对接,加速全球产业一体化进程,催生更多跨区域、跨行业的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全球工业蓬勃发展。

用户头像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3-06-19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工业互联网:从萌芽到崛起,开启智能制造新纪元_工业互联网_快乐非自愿限量之名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