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ze 教程:核心功能 - 智能体创建与角色设计
1. 智能体核心概念
在 Coze 平台上,智能体(Agent) 是指具备特定身份和能力、能与用户进行自然交互的 AI 实体。它通常由一个大语言模型驱动,并通过插件、知识库、工作流等扩展能力,实现特定领域的任务处理。
1.1 智能体的基本构成
一个完整的 Coze 智能体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元素:
大脑(核心模型):选择适合的大语言模型(如 DeepSeek-R1、豆包等)作为智能体的核心处理引擎。
身份与角色:通过人设与提示词定义智能体的身份、背景、性格和对话风格。
知识与记忆:通过知识库和数据库为智能体提供专属领域知识和记忆能力。
技能与工具:通过插件和工作流扩展智能体的能力,使其能够执行搜索、图像生成、数据查询等具体任务。
交互界面:包括开场白、快捷指令、语音设置等,优化用户与智能体的交互体验。
1.2 智能体的应用模式
Coze 智能体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单 Agent 模式:自主规划模式:由一个大模型自主思考决策,适用于逻辑相对简单的对话场景。对话流模式:智能体严格按预设的对话流程执行,支持保留多轮历史对话记录,更适合结构化或有明确流程的任务(如客户服务、数据查询等)。
多 Agents 模式:在一个智能体中设置多个 Agent 协作,共同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每个 Agent 负责不同的子任务或领域。
2. 智能体创建步骤
2.1 创建入口与基本信息填写
登录 Coze 平台,在个人或团队工作空间中点击“创建智能体”(或“创建 Bot”)。
填写智能体的名称(必填)和描述(选填,但建议清晰填写,有助于理解智能体用途)。
选择创建方式:Coze 支持“标准创建”和“AI 创建”两种方式。对于初学者,建议从“标准创建”开始,以便更全面地了解配置选项。
2.2 模型选择与配置
智能体的“大脑”至关重要,你需要为其选择一个合适的大语言模型(LLM):
模型类型:Coze 平台提供了多种模型选择,例如豆包系列、DeepSeek-R1(选择时注意需选用“工具调用”结尾的模型,以便使用各种插件)、通义千问等。不同模型在语言理解、生成能力、上下文长度(如 4K, 32K, 128K 等,K 值越大通常容纳的对话内容越多)和特色功能上可能有所差异。
关键参数调整:
随机性:控制输出内容的随机性和创造性。值越高,回答越多样;值越低,回答越确定和可预测。对于需要精确输出的任务(如代码生成、事实问答),可适当调低。
回复长度:设定单次生成内容的最大长度。根据需求调整,避免回答过长或过短。
携带上下文轮数:决定模型能记住并参考之前多少轮对话的内容。对于需要多轮交互的场景,应设置足够的轮数以保证对话的连贯性。
2.3 角色与身份定义(人设与回复逻辑)
这是塑造智能体个性的核心环节,主要通过编写系统提示词 来实现。
2.3.1 提示词的核心结构
一个清晰有效的系统提示词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提示:上述结构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删调整。
2.3.2 设计技巧与注意事项
清晰具体:避免模糊不清的描述,尽可能具体地定义角色、技能和限制。
使用示例:提供输入输出示例是引导模型理解你期望的有效方式。
强调优先级和规则:使用“必须”、“优先”、“禁止”等词汇强调重要规则。
迭代优化:角色设计很少一蹴而就。通过预览调试不断测试和优化你的提示词。
语言风格:如果你希望智能体使用特定的语言风格(如口语化、严谨、可爱),请在提示词中明确说明并给出示例。
2.3.3 实例片段:测试工程师助手
注:这是一个简化示例,实际应用中需更加详细。
2.4 添加知识与能力
2.4.1 知识库
知识库允许你上传专属文档(如产品需求文档、测试规范、API 文档、历史缺陷报告等),让智能体能够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回答,极大提升在特定领域的准确性。
操作:在智能体编辑页面,找到“知识库” section,点击“添加”并上传你的文件(支持 PDF, Word, Excel, TXT 等格式)或填写在线文档 URL。
技巧:确保上传的文档内容清晰、结构良好。可以告诉智能体优先使用知识库中的信息进行回答。
2.4.2 插件
插件是扩展智能体能力的“手脚”,使其能执行搜索、查询天气、生成图片、访问数据库等操作。
类型:Coze 平台提供官方插件(如必应搜索、头条新闻、图片理解等,通常更稳定)和第三方插件。
选择与添加:
在“插件” section 点击“**+**”号。
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如“搜索”、“天气”、“图片”)。
根据插件的“调用量”和“成功率”等指标判断其质量和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插件。
点击“添加到我的智能体”。
测试工程师常用插件:必应搜索(查询技术资料)、数据库插件(连接测试管理系统)、API 调用插件(集成内部工具)、代码执行插件(运行简单测试脚本)等。
2.4.3 工作流
工作流适用于复杂、多步骤的任务(如根据需求生成测试用例并自动格式化输出)。你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拖拽方式编排流程,精确控制智能体的行为逻辑。
创建:通常在“资源库”中先创建并发布工作流,然后在智能体编排界面点击“添加工作流”,选择已发布的工作流进行集成。
调用:在智能体的提示词或对话中,可以通过特定方式(如{})引用工作流,指导智能体在合适时机触发工作流。
2.5 优化交互体验
开场白:设置一段友好的初始问候语,向用户介绍自己并引导用户开始对话。这能提升用户体验和互动率。
快捷指令:预设一些常见问题或选项,用户只需点击即可触发,降低交互门槛,尤其适合移动端。
用户输入方式:可选择支持文本或语音输入。
2.6 预览、调试与发布
预览与调试:在界面右侧的预览区域,与你的智能体进行真实对话测试。观察其回答是否符合预期,检查插件、知识库、工作流是否正常调用。这是迭代优化角色设计和提示词的关键步骤。
发布:测试满意后,点击“发布”按钮。你可以选择将智能体发布到 Coze 平台商店,或集成到其他社交平台和通讯软件(如豆包、飞书),也可以通过 API 集成到业务系统中。
3. 测试工程师智能体角色设计实践
根据测试工程师的工作场景,一个高效的智能体角色设计应侧重以下几点:
明确核心使命:聚焦于“提升测试效率和质量”这一核心目标。
技能专业化:深入设计测试用例生成、缺陷分析、测试数据生成、自动化测试辅助等专业技能模块。
知识库赋能:务必上传产品需求文档、测试标准、历史 Bug 报告、API 文档等,这是智能体提供准确建议的基础。
流程整合:考虑创建“测试用例生成工作流”、“缺陷分析工作流”等,处理复杂任务。
严谨与清晰:在限制中强调输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导。鼓励智能体在不确定时询问澄清。
4. 常见问题与避坑指南
智能体行为偏离预期:首先检查系统提示词是否足够清晰具体。尝试增加示例或强化限制。其次,检查知识库内容是否相关且准确。
插件调用失败:检查插件是否需要额外的配置或认证信息。关注插件的“成功率”指标,优先选择高成功率的插件。
知识库未生效:确认文件已成功上传且处理完成。在提示词中明确指示智能体“优先参考知识库中的信息”进行回答。
响应缓慢:优化提示词的复杂度,检查是否调用了多个耗时较长的插件或工作流。
多轮对话记忆丢失:检查模型配置中的“携带上下文轮数”是否设置过小。
5. 总结
创建和设计一个优秀的 Coze 智能体,本质上是将明确的角色定位(通过精心设计的提示词)、合适的模型能力、丰富的扩展资源(知识库、插件、工作流)以及流畅的交互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的过程。
对于测试工程师而言,一个精心设计的智能体可以成为得力的助手,显著提升测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关键在于深入理解测试场景的需求,并将其精准地转化为智能体的角色设定和能力配置。
下一步学习建议:在掌握了智能体创建与角色设计的基础上,后续可以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知识库”深化智能体的领域知识,以及如何通过“工作流”实现复杂的测试自动化逻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