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编程之路 -7(T 型人才)

用户头像
顿晓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6 月 05 日
我的编程之路 -7(T型人才)

我的编程之路-1(启蒙)

我的编程之路-2(首秀)

我的编程之路-3(熟练)

我的编程之路-4(进阶)

我的编程之路 -5(停滞)

我的编程之路 -6(新时代)


时间来到了 2015 年,有一股洪流比「Android」对我的影响还大、还快。



在 InfoQ 组织的技术大会上,大家开始拉微信群,很短的时间内把分散在全国的大量程序员聚在了一起。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覆盖的范围,瞬间达到了全国级,在大大小小的微信群和公众号里流传着。



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程序员而言,大量高质量的信息变得唾手可得,深刻影响了之后的道路,让成为「 T 型人才」变得容易。


没错,这次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加入到这股微信造就的信息洪流中,正如「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所言,此时的微信才真的让我换了一个生活方式。



加的群多了,订阅的公众号多了,微信的 IM 功能对于我而言已退化成边缘功能,信息获取才是不可或缺的。



1,2 年下来,看得多了,虽然工作中用不到,但起码混了个面熟。为了让如此多的技术关键词在自己已有的概念中能够相容,总得进行消化理解,然后归类整理,最终在知识体系中找到安放的位置。无意中拓宽了自己的横向技能。



然后「极客时间」出现了,推出了大量基础课程。对于我这样从没觉得自己学过基础课程的程序员而言,心中一直会有个疑问,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



2,3 年下来,累计听了 100 多门课程,虽然不是说全覆盖,但也对基础知识的全貌有了踏实的感觉。



积累到现在,光知识存量就基本能满足日常工作中大部分问题的解决,特别是提高了工作效率;内在方面,持续的输入,越发引起概念间更多的化学反应,自己的思路、视角也逐渐开始产生增量知识,并开始越发熟练。


时间再次回到 2015 年,还有 2 件事对我影响重大。其一,我接触到了「Domain-driven design (DDD)」,然后是「Behavior-driven development (BDD)」,并买了一本电子书《BDD in Action》在 15 年的 1 月份啃完;其二,公司请外部教练做了 2 天的架构培训,教练推荐了看「企业应用架构模式 Patterns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这类的经典架构书籍。



这打开了我认识「架构」的 2 扇门,从此成为我关注的重点对象。开始 2 年,自己还停留在概念的理解上,有些概念各有各的说法,但自己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其中的缘由,离实践还有很远的距离。



2017 年有本新书《系统架构:复杂系统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自己发现后,立刻就买来看了。这本书刚好填补了架构方法和实践之间的 GAP,并解释清楚了其中的缘由。至此,自己才勉强算「架构」入门,用在实践中时,能动用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有了架构视角的加持,之后自己再做新的开发领域,如前端;新语言,如 Rust;以及老的 C/C++ 项目,过程已然和之前完全不同,每一步的选择开始有了理论依据,心态也稳了很多。


以上,就是我的「T 型人才」简略过程。横向拓展更多是借势,只需保持技术敏感性,多关注一点社区在发生的事,就可以事半功倍。纵向发展则要靠自己坚持,或者说,筛选出自己容易坚持的方向,比如「架构」就是我经过时间和事实筛选剩下的,中途我也选过其他方向,如云原生、AI,只不过中途放弃了。

发布于: 2020 年 06 月 05 日 阅读数: 119
用户头像

顿晓

关注

因观黑白愕然悟,顿晓三百六十路。 2017.10.17 加入

视频号「编程日课」 一个不爱编程的程序员, 一个用软件来解决问题的工程师, 一个有匠心的手艺人。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我的编程之路 -7(T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