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代码!3 步搞定自动化测试,Apipost 让你的效率飙升 300%
Apipost 自动化测试功能介绍:零代码!3 步搞定!
“测试 1 小时,改 Bug 一整天”, 传统手动测试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遗漏关键场景,导致线上事故频发。目前,全球 Top 10 的科技公司中,90%的团队早已抛弃手动测试,转向更智能的解决方案——自动化测试!
不过,许多人对自动化测试的认知仍停留在“高门槛”“复杂代码”的误区中。
自从上手 Apipost,发现并非如此: 无需写一行代码,三步操作即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测试,小白也能 10 分钟上手。

快速上手
1. 新建测试用例
打开 Apipost,点击“新建测试用例”,给你的测试任务起个名字,比如“用户登录接口测试”。

2. 编排测试用例
在测试用例中,你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接口拖拽进来。比如,先添加“用户登录接口”,再添加“获取用户信息接口”。

3. 设置测试条件
测试环境:从下拉菜单中选择你的测试环境(比如开发环境、预发布环境)。
执行轮次:设置跑多少次测试,比如跑 5 次验证稳定性。
间隔时长:每次测试之间隔多久,比如设置为 3 秒。
- img_v3_02kv_bb639aa2-75ce-4e88-a673-5cc6a0281cag.jpg
生成测试报告
点击“保存并执行”,Apipost 会自动生成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接口响应时间、断言结果、失败原因等。
- img_v3_02kv_ea660a32-4032-43a8-921b-43a6b98455ag.jpg
使用测试数据
1. 测试数据的创建:从零到一的蜕变
1.1 上传测试数据文件
打开 Apipost,进入测试用例编辑页面,点击左侧的“测试数据”。
点击“新建测试数据”,选择“上传文件”,支持 CSV 和 TXT 格式。
示例:准备一个 CSV 文件,包含用户登录所需的
username
和password
字段。
上传后,Apipost 会自动解析文件内容,你可以在右侧预览数据。
- img_v3_02kv_5154a458-2885-4cc6-8913-38b25a8e582g.jpg
1.2 环境隔离:不同环境不同数据
在 Apipost 中,支持为每个环境单独配置测试数据。例如:
开发环境使用
local_users.csv
。生产环境使用
prod_users.csv
。切换环境时,系统会自动识别对应环境的测试数据。
- image.png
2. 测试数据的使用:让数据“活”起来
2.1 参数化接口请求
编辑接口时,将请求参数设置为变量,例如
{{username}}
和{{password}}
。img_v3_02kv_3a93f026-fe3b-4a88-80b3-e1be2325649g.jpg在测试条件中选择刚创建的测试数据,Apipost 会自动将数据填充到接口中。
img_v3_02kv_6aec69a5-d988-463b-9ed4-3a1d8bcd782g.jpg
2.2 循环控制器与测试数据的结合
添加“循环控制器”,选择“完成所有测试数据的迭代”模式。
设置循环间隔为 1 秒,确保每次请求之间有足够的时间。
在循环体内调用接口,使用
{{username}}
和{{password}}
引用数据。- img_v3_02kv_c4733a12-b222-4b71-8540-de843c80ffeg.jpg
2.3 动态数据提取与再利用
如果接口返回的数据是数组格式(如用户列表),可以通过 JSONPath 表达式提取数据。

使用
$.data
提取数组。image.png然后在后续接口中通过使用
{{username}}
和{{password}}
引用数据。image.png
性能测试实战
性能问题是接口测试的“隐形杀手”。Apipost 的性能测试功能,能帮你快速定位瓶颈!
1. 固定模式压测
设置并发数为 100,模拟 100 个用户同时登录。
查看压测报告中的“平均响应时间”和“失败率”,判断接口是否能扛住高并发。
- img_v3_02kv_758742a6-4830-4cf8-b3ac-fb6bb69e53fg.jpg
2. 爬坡模式压测
从 10 个并发开始,逐步增加到 100 个并发,观察接口性能的变化趋势。
如果响应时间突然飙升,说明接口在某个并发点出现了性能问题。
- img_v3_02kv_823484c7-d34c-4736-8b09-e1296866286g.jpg
CICD 实战指南,从安装到集成
1. Apipost CLI 工具:自动化测试的“发动机”
1.1 安装 CLI 工具
打开终端,运行以下命令安装 Apipost CLI:
如果你之前安装过旧版本的
apipost-cli
,请先卸载:
1.2 生成 CICD 命令
进入你的测试用例页面。
点击“持续集成”,新建--Apipost Cli,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运行链接和 Token。
复制生成的命令,例如:

2. 集成到 CI/CD 流程:让测试成为流水线的一部分
2.1 Jenkins 集成
在 Jenkins 项目配置中,添加一个新的“执行 shell”步骤。
粘贴刚才生成的 CICD 命令,确保在代码提交后自动触发测试。
示例配置:

2.2 GitHub Actions 集成
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
.github/workflows/test.yml
文件。添加以下内容:

实战场景:用户充值查询系统
场景描述
假设我们有一个用户管理系统,包含以下四个接口:
用户注册接口:允许新用户注册。
用户登录接口:验证用户凭据并返回认证 token。
用户充值接口:允许用户为账户充值。
查询账户信息接口:查询用户的账户余额和充值历史。
我们将使用 Apipost 对这些接口进行自动化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测试流程设计
1. 创建测试用例
打开 Apipost,点击“新建测试用例”,给测试任务起个名字,比如“用户完整流程测试”。

2. 添加接口并编排顺序
按照以下顺序将接口拖拽到测试用例中:
用户注册接口
用户登录接口
用户充值接口
查询账户信息接口
- img_v3_02l0_30d0209e-41e9-4c69-89e2-b8185d619a4g.jpg
3. 设置请求参数和动态数据提取
用户注册接口:
请求参数:
断言:
响应状态码为 200。
响应体中包含
"status": "success"
。提取
userId
并存储为全局变量。- image.png
用户登录接口:
请求参数:
断言:
响应状态码为 200。
响应体中包含
"token"
字段。提取
token
并存储为全局变量。- image.png
用户充值接口:
请求头:

请求参数:
断言:
响应状态码为 200。
响应体中包含
"transactionId"
字段。- img_v3_02l0_5c61b880-5a13-4ff8-b9dc-91757853167g.jpg
查询账户信息接口:
请求头:
查询参数:
断言:
响应状态码为 200。
充值金额是否为 100。
- img_v3_02l0_0fb8e8a4-264e-4c64-8f72-588bd9f155ag.jpg
4. 设置测试条件
测试环境:选择你的测试环境(如开发环境)。
执行轮次:设置为 1 次(完整流程测试)。
间隔时长:设置为 2 秒(确保接口响应稳定)。
- img_v3_02l0_83abe2ea-4450-41e3-88ea-784dfbd5775g.jpg
5. 生成测试报告
点击“保存并执行”,Apipost 会自动生成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接口响应时间、断言结果、失败原因等。

动态数据提取与再利用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动态数据提取功能,将注册接口返回的userId
和登录接口返回的token
存储为全局变量,并在后续接口中引用这些变量。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重复输入数据的工作量,还确保了测试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性能测试
为了验证接口在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我们可以在登录接口上进行性能测试:
固定模式压测:设置并发数为 100,模拟 100 个用户同时登录。
爬坡模式压测:从 10 个并发开始,逐步增加到 100 个并发,观察接口性能的变化趋势。
- img_v3_02l0_bb72746d-ef9c-467c-8f07-5aff373bfd9g.jpg
CI/CD 集成
将测试用例集成到 CI/CD 流程中,确保每次代码提交后自动触发测试:
Jenkins 集成:在 Jenkins 项目配置中,添加执行 shell 步骤,粘贴 Apipost 生成的 CICD 命令。
GitHub Actions 集成:在项目根目录下创建
.github/workflows/test.yml
文件,添加安装 Apipost CLI 和运行测试命令的步骤。- img_v3_02l0_44d883c4-5216-49e6-ae27-cae273927afg.jpg
Apipost 自动化测试的核心优势
零代码:拖拽式编排,小白友好;
全场景覆盖:接口测试、性能压测、数据驱动一网打尽;
CI/CD 集成:一键生成 CLI 命令,无缝对接 Jenkins、GitLab!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数据追梦人】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25ee604e563a883daaf90a321】。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