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 字谈普通人如何用 AI 利益最大化

本文适合没有任何AI基础的小白、有基础但非技术背景、技术背景的,想要通过AI实现商业利益的同学。
在开讲之前简单自我介绍:
我自营工作室承接 AI 培训、AI 项目开发 toB 商单。当过一些嘉宾,中国传媒大学工程学院独立开发实训营指导专家、亚马逊云科技分享嘉宾、王坚院士 2050AI 大会、指北 AI 社区、超越之路社区演讲者。6 项 AI 应用赛事获奖者。
互联网大厂打工人,负责网易千万粉丝新媒体矩阵内容运营、今日头条全国热榜运营。自媒体专栏作者被 100+媒体转载,专注应用层小白教学、AI 工具测评等。
我讲的是我的路,不一定适合你
1、我讲的大约能达到的效果如上,大概率更差,按需实践。
2、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还是连自媒体更新都坚持不住,赶紧关掉。
3、商单部分太吃资源了,我自己资源还行,所以没有太大普适性,下面均为你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做的
预期管理:独立开发,如果扑街只能用来发小红书
很多人提到 ai coding 立马就是 AI native 之类的词。我现在就戳烂你的春秋大梦。
但是你现在能看到的跑出来的 AI 产品都是大厂或者至少团队创业的。而规模化意味着你做的产品再好还是离不开团队氪时间精力进去。
首先,普通人几乎没有经济抗风险能力,全职做 AI 的话,普通人两三万零花钱,都去缓冲产品刚刚上架的上新期了。一旦存款花完了立马想回去上班,根本不太可能坚持到产品盈利。
兼职的话又进度很慢,吭哧吭哧上架之后最大的用处估计就是发发小红书来几个赞,然后石沉大海。
我现在看到的 ai coding 最火的圈子里,都是自己已经有经济基础支撑一个团队的。你看到的很多初创团队创始人好像没有露过脸之前,但很多都是已经经营过几家公司的连续创业者,所以在 AI 时期他们融资也更加方便——就像现在投融资都是投一些开箱即用的人——就拿我身边被投的人在中国美国都已经有自己的公司而且手上还有核心硬核科技。
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搞 AI 马上融资的励志故事,你就听听算了。
时间:现在已经不是最好的 AI IP 时期
现在已经不是追求 AI 个人利益最大化——不管是做 IP 还是升职的最好时期了。AI 这个东西作为第四次工业歌名就像宇宙大爆炸,时间越久爆发力越差。
建议给自己洗脑一点也不迟。所谓求上得中,洗脑往高了洗,效果可能还凑合,如果你现在觉得晚了,那你不用做了。
空间:北上广深杭
AI 在哪里最热,是个你选择环境的先决条件。
严格来说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但是我还是推荐北上广深杭。因为你一但脱离了这个环境,有活动也和你没关系,会失去一个最直观的交流方式。毕竟大家还是不太相信只是在网上看过头像的人。包括我自己,大佬如果叫我还是当面吃饭,根本不可能线上就相信你。
你指望人在鹤岗远程建立信任?春秋烂梦,早点洗洗睡。特别是超过 1 万块钱的商单,都是要见面的。所以,如果你要投身到 AI 这档子事,必须在一线城市,否则你就是包中包被人家薅秃噜。
方向取舍:拥抱私域,曲线救国
所以今年,个人还想利用 AI 搞超级个体之类的、不会做深度软件开发的。方向选择还是指向私域的、卖课的、卖资料的。
因为 ai coding 他是有空窗期的,发出去一个月要不要时间验证?三个月没人用什么办?你喝西北风去吗?所以,如果 AI 不能让你成为下个小扎小马,但可以通过贩卖这些东西每个月多几千块钱。
而这几千块钱可以让你有更多时间去做 ai coding,口粮不能断啊,朋友们。包括你看到的头部的智能体开发者,其实也是已经开始卖课了。而那些鄙视卖课的人,现在可能连卖课的钱还没赚够。
私域贩售是所有环节最最最关键的,也是大部分 PM 和技术根本不会的。
我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的客户群是个微不是企微,导致用户之间相互添加好友客户流失,对广告引流毫无防范措施。一旦群里的人相互添加完毕,社群续费的概率跟着降低,活跃度也会受影响。这些私域运营的基础常识很多人都不知道。
所以我也整理在文末了。
关键:必须有老师带
现在大家看到的 AI kol ,大部分都是学 AI 接近 2 年了。从 AI 进入中国开始学习。我也是在学习 AI 整整 1 年之后,才开始参加比赛的。
2024 年,我早上 7 点可就开始看 AI 资讯,中午吃饭看,晚上下班看,别人午休我看,别人双休我还看,因为我害怕开车,所以有很多时间在公共交通上看各种 AI 资料。从找不到终端到能不看代码打出 stall xxx,再到看文档能自己装项目,再到自己开发插件、app……
好在我找了个好的 AI 启蒙老师,主要是人品还行,在素不相识的情况下我在外面电脑手机没电了给我打了个车,所以才跟着这个老师学,一晃就是 2 年。然后突然有一天,被他说”产品经理根本不是你的对手,程序员和你不在一个竞争位上“,我才发现我不该和这两类路子比,开始寻找自己的差异化定位。
所以,学 AI 最重要的是老师的人品,知识都那样,看老师到底愿意不愿意教你用到哪些能获利的场景,毕竟不是哪个老师都有商业思维。
另外,我要特别提醒文科生的是,技术方向的老师一般说话比较直接,如果你找到一个好老师,千万别因为被骂就放弃。他们有时候没有恶意,只是习惯了直来直去的沟通方式,或者缺乏一些你没义务教他们的为人处事的好习惯。所以不要因为老师风格换老师,谁真的用 AI 搞到钱了就跟谁学。
所以,如果你们想学 AI 并且谋利,离不开一个导师,离不开长达 1 年半载的学习。小技能点可能 1 个月就会个大概,但是对一个非技术背景、非 PM 的人来说,真正让自己的思维稍微产品经理一点、技术一点,肯定要超过半年。(产品经理还好点,毕竟天天和技术打交道)
顺序:从散装知识,社群讨论开始
很多人问过我怎么学习 AI,如果非要分个先后,我建议通过星球、社群了解 AI。
因为现在 AI 的使用门槛已经非常低了,你买体系课可能没心情看。但是如果你能跟着一些知识星球上的内容,每天体验一个工具。你会慢慢找到手感。然后!你再去看想要细分到哪个方向上去看。你有时间疑惑到底选哪个方向,你就已经看完星球有答案了。先动起来。
毕竟 AI 至少包括 AI+私域、AI+大模型基础、AI+产品经理……至少 12 个方向。(这个是我平常一直在卖的知识库的目录,文末有完整版)。
如果没有社群你学的完吗这么多?找个学习搭子一起学。最好泡在社群里,给自己点动力。
参赛
在去年,你随便参赛都可以给自己捞几个背书经营私域,因为去年很多做技术的人还没反应过来 AI 能带来的 IP 价值。
在今年,你就是头发掉一把也不一定能获奖,因为不管是做技术的还是小白都已经反应过来了,再去参赛已经很难获奖了,除非你本身就是技术专家。
IP 打造
既然 AI 时代就来了,我还是建议直接做 AI+自己擅长的赛道。
如果你本身就是学自媒体的,AI+自媒体赋能赛道;
如果你本身是做产品经理的,就直接 AI PM 赛道;
以此类推。
做 AI 垂类 IP 的条件是什么?
1. 高于平均的持续内容输出能力
AI 类内容最大的特点是更新过于频繁。模型更新的速度太快了。
即使你不追热点,一周最少 3 篇, 追模型热点,可能要日更。
所以如果你没有持续、专业的内容输出能力,或者说没有变成这样的决心,你其实是无法走 AI 方向的 IP 之路的。
我见过很多人用 claude 糊弄的技术文章。这样的文章其实根本没办法建立比较深的链接。写了不如不写,愿意深入到 mcp 的人都不会太蠢。
另外,不要转载任何 kol 的文章!任何 kol。
你做 IP 意味着表达方式至少要是原创的。一但开始转载填充内容,你就成了其他 kol 的喇叭,用户对你这个账号的认知也会变得没那么清晰。毕竟 IP 指的是一个人,不是一个账号,你把账号当成一个报纸,别人就不会把你当人。因为屏幕背后的人想看到的是人,而不是只是单纯的一份刊物。
具体还能展开讲一万字,此处省略,回头我更新到小报童里。
2. 灵活的商业头脑
IP 和自媒体是两种概念,正是因为它的后端指的是商业售卖。但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把 IP 理解为自媒体了。
IP 一定负载了商品,一起售卖。而不是我让你认识我,然后很喜欢我然后我什么都没卖出去。
❝
设想一下:
1、如果你不收费让别人白用,真的产生交换了吗?
2、如果一个普通人问你要钱,你不会答应。但是你花时间成本做的东西,为什么你就能免费给?
3、你是觉得,你的时间不值钱?还是你不配?
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定要有商品呢?
没错,价值交换可以是付费的也可以是不付费的,但是最大的需求、最高的肯定、最深切的交换,一定是到付费那一步了,因为你提供的效率杠杆让别人只能通过钱来争夺和回报。 因为需要所以愿意更进一步,也就是付费。
不该做什么?
比如,你学了 AI,你还去卖一些和 AI 无关的东西。短期看你能赚到几百块,但是这样的赛道是完全不能帮你发展 IP 的。不属于长线发展价值。等你把这些号养活了之后,你想另起 IP,可能已经很难了。
什么人适合学了 AI 却做 AI 赛道无关的事情?
知道 AI 是趋势所以学了很多 AI,但本身不能上镜、没有持续输出的创作能力,这样的人适合和 AI 红利完全擦肩而过。
但凡你不是,你就不要在 AI 最热的时候选和 AI 无关的赛道。
3. 高于普通人的执行力
我自己是一个执行力爆炸的人。我常常怀疑我给别人的办法别人执行不了。但是大部分人是能做到至少和我一样卷的,一天工作 14 个小时以上。
我 2023 年之前都在混吃等死。
2024 年年底,我神经了搞了连卷 2 个月计划。每天坚持做自媒体 or 其他任何事情,第二个月的最后几天我快累哭了。所以两个月一过,彻底对卷免疫了。你如果能对自己狠到 2 个月不休息,你也可以提高执行力。
不管是不是 AI IP、自媒体,任何一种都需要下苦功夫更新。大部分人都是被卡死在这一步。
因为我们的惯性是退一步,但 AI IP 这块是遇到问题,不要退一步。
就是你很害怕,但是还是要尝试的进一步,完全逆人性做一些事情。做不到就不要想在 AI 这件事上搞什么收益了。
4. 高于平均的自我纠错能力(小 ego)
很多人的自我假体是非常可怕的,一旦别人比他好,就会系统性崩溃。这样的人不要碰 IP 之路,因为 IP 之路必然充满误解、差错、追赶。
你 ego 如果很小,你最好就是用 AI 提升职场技能足够,不要想去做 kol 或者 IP,会很痛苦。
毕竟 AI 这个圈子里的同学基础素质都是比较高的。大厂 PM 下班朝死里更新的不在少数。所以如果决定做了,那就做好自我破碎的准备。比你优秀的人在这个圈子会尤其多。
自媒体
AI 自媒体现在最火的仍然是公主号和小红薯。日更大概率受不了,最好是每周三更。
而且自媒体的门槛是很高的。
两个方面:
一个是整体定位思路上, 一个是内容上。
至少能回答这些问题:
❝
你该写教程还是写认知?
你写的教程对于做 IP,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为什么?
你对观众要保留到什么程度?是知无不言还是有所保留,如果知无不言,剩下的东西怎么盈利?
你的 IP 人设是男是女,喜欢干什么,说话什么腔调,做事什么性格?
从引流物料到成交的全流程链路是什么?当前最卡壳的点是什么?
如果大佬不认可你卖课的方式,你会不会因为别人说两句就歇菜了?……
演讲
演讲一次等于你写10篇爆款文章。
这不是我说的,是我去 aws 演讲的时候听另一个 CTO 嘉宾说的。
从媒介传播理论上讲,媒介的叠加会导致传播效果增加。 同样一件事,如果只是报纸报道了你,算 1,如果是报纸+电视+人际社交都知道你做了这件事。效果翻倍是很有可能的 1×n。
碰瓷
在初期,「碰瓷」是最好的办法。用免费给别人宣发的方式让别人免费给你宣发。
你可以预测某些产品的发布时间,赶在宣发期间率先写一篇稿件出来,然后让官方发现这篇文章的存在。开始几次免费,之后收费。同理,所有的活动,你都可以先打工后收费。
之所以有这个办法还是我看到朋友圈一家知名 api 公司的 CEO 在他们宣发期间,转了一些我根本不认识的账号的文章。然后我就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发给了这位 CEO,他就把这篇文章发到他们公司,他们公司就开始给我进行地毯式转发,我才有了第一批粉丝。
所有的冷启动都可以看看这种“有针对性地利他碰瓷”。别人如果需要,你会得到粉丝。如果不需要,你也多了一个内容。而且这样循环几次之后,你就不会免费了。
只不过在发起第一步之前各种人的问题都是:万一我白干怎么办?
我一般都想这么回答他们:
你以为你是谁啊一干就行。
但是我都不回他们,发一个加油表情包过去。
远离白 p 党
我真正决定远离白 p 党是因为,看到有一个粉丝在别人评论区里评论说我这里白 p 不了。然后好几个人给这个人点赞了。
???
如果不是真的有人这么给我评论,我都不知道现在已经对白 p 已经习以为常到这种程度:
人们会因为你不让它白 p,指责你。
WTF!!!!
那一刻我突然更加坚定:别把自己的时间和自尊交到 sb 手里!毕竟任何文档也好,社群也好都是用时间换来的,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必然值得用金钱感谢。况且时间是普通人为数不多的可怜资产。
最后直接给 ta 回了一个:想白 p 什么?说说看❤️
所以超级个体筛选用户最好的办法就是付费。等有很多人加你,你就会遇到奇怪的人(我有时候真的能被气晕)。你可能聊了半天都在浪费时间,反而一开始就有付费意识的人,才是尊重你的时间的。
思维方式上
无视小丑
当你想要用 AI 改变生活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和我一样的问题——他人的眼光:
❝
当我第一次参加线下 AI 聚会的时候,我清楚记得和我一起学 AI 的人说:星姐要去 social 了。一堆阴阳怪气。
等我第一次去王坚 2050 演讲,有酸精说那个大会嘉宾质量太差,其实华大的尹烨也是嘉宾。
等我第一次去 aws 分享,又有 sb 说亚马逊花钱就上😂
接着我又开始去中国传媒大学分享,开始和社区搞联名,获得更多推荐,实在看不下去的人又说我都是吹的……
所以我现在基本对别人说啥已经完全免疫了,爆开的评论区一概不看,群聊消息直接划过去不看,我会只看我自己发了啥,深入思考我自己说的还,然后看看如何调整思路,然后好好规划下一步。
所以当你遇到普通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用 AI 开辟出新的路(他们不满意于只是做了工作提效,也可能会反向认知扭曲为只用来工作提效才是正确的),或者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的无能狂怒——你该做的就是,继续做自己的,不要理不要听不要看,毕竟自己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想与做
当我的学员开始执行的时候,有人变得非常犁地思维,自己想不明白上去就要蛮干,死干。正确的方法是,思考的时候慢一点,精细化一点。脑子里明显想不通的不要做,想清楚,立马做。所以这条路上的阻碍其实还有很多。
与过去的自己划清边界。这其中有一主客边界问题。
你自己才是要利用 AI 去做副业、搞零花钱,甚至做产品的人。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自己勇敢挑战,才能探索这个新风口,别的都是扯淡。
所以,放下负担,轻松出发吧。
最后,知识库文档在公主号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阿星AI工作室】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24978e15e8ee75ea933fc37c7】。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