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如何让 DeepSeek 的回答从“还行”变成“绝了”?——提示词构建的终极指南

  • 2025-02-26
    北京
  • 本文字数:3667 字

    阅读完需:约 12 分钟

作者:京东物流 林诗登

前言

大家好,我是一个懒人,一个懒得写文章但偏偏又想参加神灯社区征文的懒人。当我看到“DeepSeek”这个主题时,我的大脑立刻进入了一种“躺平模式”:“怎样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写出一篇吸引人的文章呢?”


答案显而易见:让 DeepSeek 帮我搞定啊!


于是,我打开了 JD 的 AIChat 网站的 671B DeepSeek 模型,开始了我的“懒人写作之旅”。首先,我让 DeepSeek 给我输出十个吸引人的主题,最终我选择了 DeepSeek 提示词这个主题。为什么呢?因为自从 DeepSeek 的推理模型横空出世,之前的提示词工程似乎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提示词工程真的没用了?


当然不是!关键在于,怎么用提示词拿到 DeepSeek 的最佳输出结果?


于是,我就让 DeepSeek 自己总结了一套如何给 DeepSeek 撰写提示词的方法论。为了让这篇帖子更有趣,我还特意让 DeepSeek 把这些方法论改写成幽默且吸引人的文案。最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又让 DeepSeek 检查了一遍这个方法论(当然,我骗它说这是另一个模型输出的,让它帮忙看看对不对)。


最终的结果呢?我只写了这个前言(甚至前言也是生成的),就完成了这篇帖子! 剩下的内容,全部由 DeepSeek 搞定。怎么样,是不是很懒很高效?

第一章:deepseek 提示词构建指南

虽然 deepseek 通过使用推理模型,已经对复杂的提示词逐渐“say goodbye!但是,我们仍旧需要写好提示词,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输出结果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问了 DeepSeek 一个问题,结果它的回答让你感觉像喝了一杯温开水——不咸不淡,毫无波澜?


虽然 deepseek 通过使用推理模型,已经对复杂的提示词逐渐“say goodbye!但是,我们仍旧需要写好提示词,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输出结果。


今天就来教你如何用提示词“调教”DeepSeek,让它从“还行”变成“绝了”!



1. 背景信息:别让 DeepSeek 猜谜语 🧩

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人工智能?”


它可能会回你:“嗯,人工智能很厉害。”


但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请从技术发展、伦理挑战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分析。”


它立马变身“AI 界福尔摩斯”,给你一篇深度分析!


技巧:别让 DeepSeek 猜,给它明确的主题、范围和角度,让它有的放矢!



2. 框架设定:别让 DeepSeek“自由发挥” 🎨

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气候变化?”


它可能会东拉西扯,最后你也不知道它到底想说什么。


但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气候变化?请从原因、现状、解决方案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它立马变成“逻辑大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技巧:用“请从……方面分析”“请按照……结构回答”等指令,让 DeepSeek 的回答更有条理。



3. 多维度视角:让 DeepSeek 变身“全能选手” 🎭

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教育公平?”


它可能只会从单一角度泛泛而谈。


但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教育公平?请从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个不同主体的角度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它立马变成“多面手”,视角多样,分析透彻!


技巧:明确要求从多个维度或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问题。



4. 具体场景:别让 DeepSeek“飘在空中” 🌍

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它可能会给你一堆抽象的理论。


但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请结合具体案例(如 TikTok 或 Instagram)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它立马变成“实战专家”,回答接地气,参考价值爆表!


技巧:在问题中加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帮助 DeepSeek 聚焦。



5. 开放性问题:别让 DeepSeek“偷懒” 🤔

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远程办公?”


它可能只会回你:“嗯,挺好的。”


但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远程办公的利与弊?它对员工效率、企业文化和环境保护分别有哪些影响?”


它立马变成“思考者”,深入分析,金句频出!


技巧:使用“如何”“为什么”“有哪些影响”等开放式问题,激发 DeepSeek 的思考。



6. 讨论目标:别让 DeepSeek“跑偏” 🎯

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元宇宙?”


它可能会给你一堆技术名词,最后你也不知道它到底想表达什么。


但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元宇宙?请分析其技术潜力、商业应用和伦理风险,并探讨它可能如何改变未来的社会互动方式。”


它立马变成“预言家”,目标明确,分析精准!


技巧:在问题中明确讨论的目标或方向,例如“探讨未来影响”“分析潜在风险”等。



7. 结合热点:别让 DeepSeek“落伍” 🔥

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新能源?”


它可能会给你一堆老生常谈的内容。


但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新能源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发展前景?请结合当前政策、技术突破和市场趋势分析。”


它立马变成“时事评论员”,紧跟热点,分析犀利!


技巧:在问题中融入热点事件、政策或趋势。



8. 批判性思考:别让 DeepSeek“盲目乐观” ⚖️

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人工智能?”


它可能会给你一堆赞美之词。


但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请分析其潜在风险(如失业、隐私问题)以及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社会责任。”


它立马变成“批判家”,一针见血,观点犀利!


技巧:使用“潜在风险”“挑战”“如何平衡”等关键词,引导 DeepSeek 进行批判性思考。



9. 回答长度:别让 DeepSeek“偷工减料” 📏

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区块链?”


它可能会给你一段简短的概述。


但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区块链技术?请用 500 字以上的篇幅,详细分析其原理、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


它立马变成“长篇大论者”,内容详实,信息量大!


技巧:使用“详细分析”“用……字篇幅”“深入探讨”等指令。



10. 互动元素:别让 DeepSeek“自说自话” 💬

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未来的教育?”


它可能会给你一堆理论,但你毫无参与感。


但如果你问:“DeepSeek 怎么看未来的教育?请提出三个可能的变革方向,并探讨它们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潜在影响。你认为哪一种变革最有可能实现?”


它立马变成“互动达人”,激发你的思考,引发讨论!


技巧:在问题中加入“你认为”“哪种可能性更大”等互动性元素。



综合示例:让 DeepSeek“火力全开” 💥

“DeepSeek 怎么看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请从技术突破、伦理挑战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如 AI 诊断系统)探讨其未来发展。你认为 AI 医疗的最大瓶颈是什么?如何解决?”

第二章:deepseek 对提示词构建指南的自查

这份关于如何提升与 DeepSeek(或其他 AI 模型)交互的提示词方法,整体上是非常实用且合理的。它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技巧和示例,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引导 AI 生成更高质量、更符合需求的回答。以下是对这些方法的分析和评价:



1. 背景信息:别让 AI 猜谜语

评价:非常正确。


AI 模型需要明确的上下文和具体的问题才能生成有针对性的回答。模糊的问题会导致模糊的回答。


建议:在提问时尽量提供具体的背景信息、范围或角度,避免过于宽泛的问题。



2. 框架设定:别让 AI“自由发挥”

评价:合理且有效。


通过为 AI 设定回答框架(如“从原因、现状、解决方案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分析”),可以引导生成更有条理和逻辑的回答。


建议:在复杂问题中,明确要求 AI 按照某种结构或顺序回答。



3. 多维度视角:让 AI 变身“全能选手”

评价:非常实用。


要求 AI 从多个维度或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问题,能够生成更全面、更深入的回答。


建议:在涉及复杂社会、经济或技术问题时,明确要求多维度分析。



4. 具体场景:别让 AI“飘在空中”

评价:非常正确。


具体场景或案例能够帮助 AI 聚焦,生成更接地气、更具参考价值的回答。


建议:在问题中加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避免过于抽象的描述。



5. 开放性问题:别让 AI“偷懒”

评价:合理且有效。


开放性问题(如“如何”“为什么”“有哪些影响”)能够激发 AI 的思考,生成更深入的回答。


建议:在需要深入分析时,使用开放性问题而非封闭性问题。



6. 讨论目标:别让 AI“跑偏”

评价:非常正确。


明确讨论目标或方向(如“探讨未来影响”“分析潜在风险”)能够帮助 AI 聚焦,避免回答过于发散。


建议:在复杂问题中,明确讨论的目标或方向。



7. 结合热点:别让 AI“落伍”

评价:合理且有效。


结合热点事件、政策或趋势能够生成更具时效性和相关性的回答。


建议:在提问时融入当前的热点或趋势,确保回答的时效性。



8. 批判性思考:别让 AI“盲目乐观”

评价:非常实用。


引导 AI 进行批判性思考(如“潜在风险”“如何平衡”)能够生成更全面、更客观的回答。


建议:在涉及技术、政策或社会问题时,明确要求 AI 分析潜在风险或挑战。



9. 回答长度:别让 AI“偷工减料”

评价:合理且有效。


通过明确回答长度(如“用 500 字以上的篇幅”),可以引导生成更详细、更深入的回答。


建议:在需要详细分析时,明确要求回答的长度或深度。



10. 互动元素:别让 AI“自说自话”

评价:非常实用。


在问题中加入互动性元素(如“你认为”“哪种可能性更大”)能够激发用户的参与感,生成更具启发性的回答。


建议:在需要用户参与或讨论时,加入互动性元素。



综合示例:让 AI“火力全开”

评价:非常全面。


这个示例结合了背景信息、框架设定、多维度视角、具体场景、开放性问题、讨论目标、热点结合、批判性思考、回答长度和互动元素,是一个非常好的综合示例。


建议:在需要高质量回答时,可以参考这种综合提问方式。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2
用户头像

拥抱技术,与开发者携手创造未来! 2018-11-20 加入

我们将持续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领域的开发者,提供技术干货、行业技术内容、技术落地实践等文章内容。京东云开发者社区官方网站【https://developer.jdcloud.com/】,欢迎大家来玩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如何让DeepSeek的回答从“还行”变成“绝了”?——提示词构建的终极指南_京东科技开发者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