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AIPC 的“名利场”里,Wintel 联盟还有机会吗?

作者:Alter
  • 2024-05-17
    浙江
  • 本文字数:3766 字

    阅读完需:约 12 分钟

AIPC的“名利场”里,Wintel联盟还有机会吗?

联想、华硕、华为、荣耀、三星、雷神……几乎所有的主流 PC 厂商都推出了 AIPC 产品。不管你是否理解、是否认同 AIPC 的理念,在终端厂商自上而下地推动下,属于 AIPC 的时代都已经到来。

PC 重新主流视线的同时,暗淡了多年的 Wintel 联盟也找回存在感:目前已经推出 AIPC 的厂商,大多数选择了英特尔的酷睿 Ultra 系列处理器,而在操作系统上依然绕不过 Windows。

以至于不久前在台北举办的开发者活动中,英特尔和微软罕见地联合发声,为 AIPC 给出了新的定义:须配备 NPU、CPU 和 GPU,并支持微软的 Copilot,且键盘上直接配有 Copilot 物理按键。



企图不言而喻。可问题在于,曾错失移动端的 Wintel 联盟,是否还有能力继续辖制下游的 PC 厂商呢?

01 强敌环伺的英特尔

2000 年 10 月,《财富》杂质刊登了一篇题为《他们的统治结束了》的文章,暗示垄断市场近 20 年的 Wintel 联盟即将崩塌:“在新的、更多样化的 IT 世界里,互联网协议将一切紧密连接,昔日的瓶颈已然不复存在,他们的统治地位也因此动摇。”

回头来看,《财富》的预言似乎只说对了一半,英特尔的市值在 2000 年一落千丈,至今都没能回到 20 多年前的高峰。而微软幸运的抓住了移动和云的风口,现在已经是市值超过 3 万亿美元的巨无霸。

如果说 AIPC 寄托了微软守住桌面市场的希望,对英特尔则是一场不容失败的生死之战,注定了英特尔要不遗余力地为 AIPC 摇旗呐喊。

早在 2023 年 9 月,英特尔就提出了 AIPC 的概念,并在 2023 年底推出了代号 Meteor Lake 的酷睿 Ultra 处理器,第一次在芯片中集成了 AI 专用的 NPU,和核显 GPU、CPU 形成了三级 AI 加速。根据英特尔官方日前披露的信息,力争两年内出货 1 亿多颗酷睿 Ultra 芯片,野心可见一斑。



为了加速占领市场,英特尔还启动了 AIPC 加速计划,试图与数百家独立软件厂商、硬件厂商和开发人员合作,包括 Adobe、zoom、大象声科等等,计划在 2024 年向市场推出 300 多种以 AI 为中心的功能,比如协作和设计、创意工具、设备管理等,希望从芯片延伸到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巩固英特尔在 AIPC 市场的护城河。

英特尔的狙击策略,并非没有缘由。

毕竟 AMD 在 2023 年 1 月就推出了集成独立 Ryzen AI 加速引擎的锐龙 7040 系列,年底时推出了锐龙 8040 系列,NPU 性能较前代提升了 60%。联想、华硕等陆续推出了搭载 AMD 锐龙处理器的 AIPC 产品,预计 2024 年将有更多产品上市。

另一家芯片企业高通,在 2023 年 10 月发布了 ARM 架构的 PC 芯片 X Elite,并在上个月推出了全新的骁龙 X Plus 平台,在官方给出的信息和基准测试中,性能可谓“脚踩 Intel”、“赶超苹果 M2 Max 和 M3”,被媒体形容为“AI 性能逆天”。

比较尴尬的是,SemiAccurate 曝光了高通的“跑分作弊行为”,引用一家 OEM 厂商的话称 X Elite 并没有达到宣传的水平。



有媒体将原因归咎于 Windows on Arm。高通和微软曾签署一份排他性协议,要求 OEM 厂商推出的 Windows on Arm 产品,必须要使用高通的芯片组。

却也在无形中阻碍了 Windows on ARM 的发展,几乎只有高通在推动,Windows on ARM 和传统 x86 架构的 Windows 系统在体验上有着不小的差距,最终让苹果占据了 ARM PC 市场 90%的份额。

不过,Stratechery 报道称高通和微软的独家合作将在 2024 年底到期,微软预计会在 Build 开发者大会上发布 Windows on Arm 的重大公告,届时联发科、英伟达等都可能参与到 AIPC 的争夺战,而英特尔也将面临新势力的威胁。

02 微软的“天险”与变量

比起英特尔强敌环伺的处境,微软仍然在 PC 市场拥有独一无二的话语权。和芯片不同,操作系统的壁垒和门槛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生态。PC 厂商可以在英特尔、AMD、高通之间取舍,却无法绕开 Windows。

不夸张的说,Windows 就像是微软的天险,赋予了微软定义 AIPC 的特权。就像“Copilot 物理按键”,不排除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成为 AIPC 的标配,进一步夯实微软争夺 AI 入口的先天优势。

为什么微软要采取这般“强势”的姿态推广 Copilot 呢?绝非只是为了和英特尔深化联盟关系。



2023 年 2 月初,微软就宣布旗下所有产品将全线整合 ChatGPT,包含 Office 全家桶、Azure 云服务、Teams 聊天程序、Bing 搜索等等。而后在 Windows11 上进一步强化了 AI 应用,在系统层级上集成了 Copilot,并对画图、视频编辑器 Clichamp、截图工具、照片等产品进行了 AI 升级,应用深度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

在微软的理解中,Windows 和 Copilot 的深度融合,可以说是下一代 AI 驱动的操作系统的雏形,用户只需要和 Copilot 对话,就能完成复杂的操作和设置,进一步降低操作难度,将对用户的交互方式和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就像 Office 365 对微软营收的贡献,倘若能够通过预装和内置的方式将更多 AI 应用推送给用户,为用户的生产力提效,单单是这些工具类产品的订阅费,就足以支撑起微软下一个十年的稳定增长。

现阶段恰恰是市场教育和用户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而 PC 厂商和芯片企业力推的 AIPC,无疑给微软提供了培育杀手级应用的土壤。

只是在微软的 AI 故事里,仍存在一些不可控的新变量,至少苹果和谷歌已经表达了不一样的想法。

在 AI 布局上慢半拍的苹果,一直是媒体“嘲讽”的对象,却不能低估苹果的硬实力。半个月前的春季新品发布特别活动上,苹果意外打破了 M 系列新芯片在 MacBook 上首发的传统,将 M4 首先搭载到了 iPad Pro 上。



按照发布会现场对 M4 芯片的描述:“比当今任何 AI PC 的任何神经引擎都强!”

即便苹果尚未透露 AI 相关的太多信息,依然让外界浮想连篇:大模型正在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当“用嘴编程”之类的应用即将成为现实,键盘和鼠标是否还是生产力工具的必需品,桌面操作系统是否还是 AIPC 的最优解?

与此同时,在被 GPT-4o 夺了风头的 I/O 开发者大会上,谷歌连珠炮般甩出了 22 项 AI 大招,譬如 AI 助手 Project Astra 的演示、端侧大模型 Gemini Nano 的多模态功能、安卓和 Gemini 的合体、Google Workspace 上应用 Gemini 等等,无不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工具。

在 AIPC 的组合词中,AI 的权重无疑大于 PC,一旦大模型重构了人机交互的方式,“智能体”的概念被用户接受,越来越多的软件服务 SaaS 化,Windows 的天险是否不可逾越?显然是微软需要深思的问题。

03 终端厂商的“小心思”

Wintel 联盟缔造了 PC 市场的繁荣,可对终端厂商而言,并不完全是一个好消息:微软和英特尔从上游统一了产品标准,降低了 PC 制造的门槛,同时也攫取了巨额暴利,终端厂商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代工厂”。

之所以有这么多厂商推出 AIPC,本质上是为了扭转销量上的颓势。IDC 的报告显示,2023 年亚太地区 PC 市场的出货量下降了 16.1%。而 AI 似乎能够为 PC 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被视为新一轮的增长机遇。

再深挖一层的话,终端厂商销量焦虑的根源在于营收和利润。所以在利益的推动下,不约而同地耍起了“小心思”。

比如不断为 AIPC 造势的联想,认为 AIPC 必须具备五个核心特征,即内嵌个人智能体,实现多模态自然语言交互;内嵌由本地大模型和个性化本地知识库构成的个人大模型;全面标配 CPU + GPU + NPU 的本地混合 AI 算力;开放连接丰富的 AI 应用生态;提供设备级的本地化个人数据和隐私保护方案。



将“个人智能体”作为 AIPC 的第一个特性,和联想的“私心”脱不了关系。参考联想官方的介绍:联想小天是用户专属的“个人智能体”,由嵌入本地的天禧大模型驱动,通过自然交互,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等诸多场景中带来新 AI 体验。

至少在 Copilot 无法使用的中国市场,联想已经汲取过去 20 年的教训,开始孵化自己的核心应用。

而从智能手机跨界到 PC 的华为、荣耀等厂商,对 AIPC 的理解已然跳出了英特尔和微软给出的定义。

荣耀 CEO 赵明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基于手机的 AI 的服务和呈现是更多样化一些,因为 AI 很多能力是基于它的数据来进行日复一日的训练,手机一定是最聪明、最懂用户的,也是 AI 服务多样化最好的承载体。而笔记本的算力会更强,当用户需要更强大算力支撑的时候,可以通过 MagicRing 的统一账号,来使用笔记本的算力。

华为终端 BG 平板与 PC 产品线总裁朱懂东认为:华为智慧 PC 强调的不是办公,而是创作,将 PC 作为智慧办公场景的入口,在 AI 时代变成创作主设备,核心目的是激发用户的灵感与潜能,去做更好的创作。



个中原因并不难解释。

在旧有的 Wintel 体系下,终端厂商做的是卖硬件的生意,只有搭载英特尔处理器、微软操作系统的硬件才有市场。而在智能手机主导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厂商并未对高通、安卓产生强依赖,逐渐形成了硬件、生态服务和周边产品在内的多元化盈利体系,形成了不同于传统 PC 的营收结构。

只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终端厂商还需要英特尔、AMD、高通等芯片厂商的算力,需要 Windows 沉淀多年的软件生态,所以在英特尔和微软高举 AIPC 的旗帜后,主流终端厂商迅速跟进,毕竟新概念可能是刺激销量的驱动力,没有哪个品牌想要逆势而行。

可彼此对于 AIPC 的构想,已经不完全相同。

英特尔押注的是 AIPC 带来的增长空间,微软志在 AI 应用落地的载体,而终端厂商的着力点在于全新的终端生态格局,想要整合 AI 算力,打造用户需要的“智能体”。英特尔和微软并不缺少号召力,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这种号召力大概率不会和市场统治力画等号。

04 写在最后

影响 Wintel 联盟话语权的因素中,还涉及到技术路线的争夺。

AIPC 故事的关键,在于终端算力,在本地运行大模型。说服用户使用端侧 AI 的理由,无外乎响应速度和数据安全。

而 OpenAI 新近发布的 GPT-4o,音频响应速度已经低至 0.23 秒,和人类的响应时间相似。如果端侧大模型不是刚需,所谓的 AIPC 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又或者说生产力工具的形态会局限于 PC 吗?

诺基亚没有赌对智能手机的技术路线,英特尔和微软能改写命运吗?或许只有时间才知道答案。

用户头像

Alter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2-03-25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AIPC的“名利场”里,Wintel联盟还有机会吗?_Alter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