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2025 年等保测评政策核心变革与实施要点

一、政策框架升级背景
2025 年哈尔滨等保测评政策紧密衔接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立法进程,以公安部最新印发的 1001 号、1846 号文件为执行依据,同步落地《黑龙江省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实施细则》地方要求,形成 “国家立法 + 省级细则 + 市级执行” 的三级合规体系。政策重点聚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新兴技术安全管控及测评流程优化,推动等保工作从 “合规达标” 向 “风险防控” 转型。
二、测评标准重大调整
在结论判定体系上,全面取消传统百分制评分,采用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 三级结论。其中 “符合” 需满足符合率≥90% 且无重大隐患,“基本符合” 对应 60%≤符合率 < 90% 或存在非致命隐患,符合率 < 60% 则直接判定为 “不符合”。同时引入重大风险隐患管理机制,明确三类高危情形:可导致系统瘫痪的架构缺陷、存在大规模数据泄露风险的漏洞、可能引发级联故障的安全短板,均需按 CVSS 4.0 评分系统分级处置。
三、实施流程优化要点
备案环节实现 “材料简化 + 时限压缩”,企业提交系统拓扑图、定级报告等资料后,哈尔滨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将审核时限控制在 5 个工作日内,通过后核发电子《备案证明》。测评实施阶段要求机构采用 “工具扫描 + 人工核查” 双轨模式,覆盖物理安全、网络通信等 73 项技术控制点及安全管理制度等管理要求,测评完成后 10 个工作日内出具含风险处置方案的报告。整改环节明确三级系统漏洞修复周期压缩至 15 天,未通过测评单位需在 90 日内完成整改并提交补充测试申请。
四、行业专项要求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需执行年度强制测评,教育、医疗行业系统须达到三级以上保护标准,其中医疗系统新增患者数据动态权限管理要求,跨境电商平台需同步满足等保 2.0 与 GDPR 合规要求。所有三级及以上系统运营者需向属地公安机关报送保护工作方案,内容涵盖资产清单、现有防护措施、整改计划等核心要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