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与 “着力即差”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的父亲在隐退仪式上,对叶问和众人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句古语出自《华严经》。
公元 1101 年,苏轼病重卧床,生命垂危。他的好友维琳和尚在其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意思是让苏轼不要忘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事。苏轼回答道:“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表示西方有没有极乐世界不清楚,但此中不应用力去追求。另一位好友钱世雄在旁说:“固先生平时践履,今此更须着力”,认为苏轼平时践行佛法,此时更应努力。苏轼则用微弱的声音回应:“着力即差”,随后与世长辞。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与 “着力即差”,这两句看似相悖的话语,实则从不同维度揭示了人生与事物发展的规律,它们如同阴阳两极,相互补充,共同勾勒出面对生活与追求目标的立体认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核心在于强调信念与坚持的力量。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某个目标怀有强烈的渴望,并始终将其铭记于心、付诸行动,这种持续的专注与努力,会在无形中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凭借这份执着成就非凡。在科学和历史领域,有许多关于睡梦中发现真理或获得重要启示的故事,其实就是念念不忘,时时刻刻都在想,睡梦中也在想,最终顿悟和得到大脑的回响。
1864 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正坐在壁炉前打瞌睡。睡梦中,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起舞来,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惊醒之后,凯库勒终于明白苯分子是一个环,由六个碳原子首尾相接。从此,有机化学教科书中便有了苯环的六角形结构。
洛伊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1921 年,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伊从梦中醒来,抓过一张纸迷迷糊糊地写了些东西,倒下去又睡着了。早上 6 点钟,他发现自己昨夜记下了一些极其重要的东西,却看不明白写的是什么。幸运的是,第二天凌晨 3 点,同样的思想又回来了,那是一个实验的设计方法。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就这样被发现了,这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洛伊也因此获得 1936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869 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写《化学原理》教材时,为如何将当时已知的 63 种化学元素进行系统排列而深感困扰。一天夜晚,门捷列夫在极度疲劳中入睡,睡梦中他看到了一张元素周期表,各种元素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相应的格子里。醒来后,他立刻拿起笔将梦中的表格画了下来,经反复验算,发现只有一处需要修改 6。就这样,门捷列夫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绘制出了首版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还根据周期律预言了 “Eka 硼”“Eka 铝” 和 “Eka 硅” 等新元素的存在及性质。后来,镓、钪、锗等元素的相继发现,充分证明了元素周期表的科学性。
在现代社会,创业者们怀揣梦想,日夜拼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是凭借着对事业的执着坚守,不断克服困难,才有可能在商海中开辟出一片天地。这种观点激励着人们在面对目标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相信通过不懈的奋斗,终将实现心中的理想。
然而,“着力即差” 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人们,过度用力、刻意强求可能适得其反。这句话大意是凡事太过用力,反而落了下乘。它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不刻意强求的人生哲学,并非倡导消极懈怠,而是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懂得适度,保持平和心态,享受过程而非只看重结果。这一观点蕴含着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精髓,强调做事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顺势而为。在艺术创作领域,许多伟大的作品并非刻意雕琢而成。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诗句,正是他在自然生活中随性而发,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却以质朴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令人向往的田园意境;画家吴道子作画时,常常是灵感乍现,笔走龙蛇,将心中的意象自然流淌于画布之上,这种不拘泥于形式、不刻意用力的创作方式,反而成就了他 “画圣” 的美誉。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过于执着于追求某个人的认可、某个结果的完美时,往往会因为紧张、焦虑而表现失常。感情中,越是用力去抓,越容易让对方感到窒息,最终适得其反;工作中,为了追求短期的业绩目标而过度透支精力、采取急功近利的手段,可能会损害长远的发展。因此,“着力即差” 告诫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时,要放下过度的执念,以平和、从容的心态去对待,尊重事物发展的节奏,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
这两个观点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是前提和动力,它让我们明确方向,坚定前行;而 “着力即差” 则是方法和智慧,它提醒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要避免因过度执着而陷入偏执和焦虑,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调整节奏,遵循规律。就像培育一株幼苗,我们首先要有让它茁壮成长的坚定信念,悉心照料、持续关注(念念不忘),但同时也要遵循植物生长的规律,不过度浇水、施肥,给予它自然生长的空间(着力即差),如此才能收获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与 “着力即差” 这两句话,一个给予我们前行的勇气和动力,一个赋予我们处事的智慧与从容。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怀揣梦想,坚定执着地追求,又要懂得适时放下执念,以自然、豁达的心态面对得失。唯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既不迷失方向,又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平衡,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之路。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酱紫的小白兔】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19e65b0ba27275b66d5837464】。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