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等保测评:问题剖析与安全进阶之路

技术层面:潜在风险待化解
在牡丹江等保测评的技术层面,防火墙策略的宽松成为一大隐患。不少防火墙存在“any to any”的宽松策略,未能按照最小权限原则开放端口,这就如同敞开大门欢迎不速之客,使得外部攻击轻易就能突破网络防线。
系统弱口令问题也较为普遍,部分系统密码设置简单,且未遵循 90 天强制更换密码的规定。这就好比给安全大门配了一把极易被撬开的锁,大大增加了被攻击的风险。
日志管理问题突出,存储时间不足 6 个月且未集中管理,安全事件发生时,难从海量日志中追溯有效信息,影响原因查明与应对。敏感数据多明文存储,未加密脱敏,泄露风险大。部分系统高危漏洞长期未修复,生产系统补丁更新滞后,如房屋破损不修,易引发安全事故。数据备份不合规,未执行“321”方案,也未定期演练验证,如同救命稻草仅存一处且未测试。
管理层面:执行细节待完善
管理层面,安全制度多流于形式,缺乏落地记录。如安全培训无签到表、考核成绩等档案,无法证实培训效果。员工离岗后账号权限未及时注销,如同离职员工仍持公司钥匙,隐患大。第三方运维合作时,部分企业未审核资质、签保密协议,易致信息泄露。应急演练仅书面记录,无实战与预案优化,难以检验应对能力。部分企业还自行降系统定级、选无资质测评机构,使测评结果无效。
本地适配层面:特殊需求待满足
本地企业面临特殊适配问题。跨行业合规冲突常见,部分企业未按更高标准防护,难以满足统一安全要求。部分中小企业预算有限,对高危漏洞拖延整改,如同有病不治。还有企业未按要求选省内测评机构,后续响应与整改对接易出问题。此外,牡丹江冬季低温或影响机房温控设备,部分企业未强化机房物理安全,留下环境防护漏洞。
这些问题为牡丹江信息安全敲响警钟。唯有正视并解决,提升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才能保障各行业稳定发展。未来,需加强等保测评,完善技术与管理,适应本地需求,构建安全信息环境。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等保测评】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186040faf332279a0a685a2d3】。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