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钉钉飞书的 AI 大战,一场繁花还是一地鸡毛?

作者:脑极体
  • 2024-01-23
    天津
  • 本文字数:4616 字

    阅读完需:约 15 分钟

移动办公行业,最近有且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钉钉和飞书之间的 AI 大模型之战。

过去我们一般认为,移动办公三分天下。钉钉、飞书和企业微信各有擅长,飞书适合中小型团队,钉钉适合大中型企业和体系庞大的零售业态,而企业微信则适合对微信私域流量有高度依赖的企业。三者侧重不同,发展方向也差异明显。

但当时间来到 2023 年,伴随着 AI 大模型的爆火,飞书和钉钉表现出对这一机遇的高度认可,展现出了近乎一致的“AI 步调”。

2023 年 4 月,钉钉启动智能化战略,接入阿里系的通义千问大模型。8 月,钉钉 17 条产品线、55 个场景接入大模型,并推出数字员工。到了今年 1 月,钉钉推出了 AI 助理功能,其服务范围几乎覆盖钉钉所有产品线,接下来还将在 4 月上线 AI 助理市场。

而飞书几乎无缝推进了同样的智能化节奏。2023 年 4 月,飞书推出了交互式 AI 助手“My AI”。随后在 11 月提出了“AI Ready”目标,并推出了依托大模型能力的“飞书智能伙伴”。

可以看到,无论是助理还是伙伴,钉钉和飞书的智能化切口都是一样的。即通过大语言模型能力来调动办公软件功能,提供办公场景的 AIGC 服务。

同样的应用,同样的客户,同样的大模型。


这次移动办公平台罕见的短兵相接,究竟会带来什么?

移动办公场景的 AI 革命,会演变成最近很火的《繁花》,还是像很多科技故事一样,最终变成一本《一地鸡毛》?

面对这场刚刚开演的大戏,虽然一切论断都为时尚早。但我们可以在思辨中,共同来寻找一些答案。

花团锦簇的对垒

首先有请正方发言,钉钉和飞书如此重视 AI,这件事的合理性在哪里?

跟大家一样,最近我们也是刚追完《繁花》。其中,爷叔刚开场时候说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上海人做生意讲究三个头,派头、噱头、苗头。

这句话同样也可以放在今天,互联网人做生意也讲这三个头。钉钉飞书齐聚 AI 赛道,核心原因就是“三头具备”。

让我们倒过来说,首先是苗头。

所谓苗头,就说“大模型+办公”这个组合,本身的合理指数简直爆表。自从 ChatGPT 一出,眼尖的打工人就发现了这东西多么适合职场摸鱼。啊不对,是多么适合“提升办公效率,降低场景协同成本”。

无论是内容生成,记录整理,还是跨部门查询知识,AI 大模型的功能简直是为职场人量身定制。这个事情天日昭昭,从比尔·盖茨、奥特曼这些大佬,到一枚最为普通不过的打工人,都能轻易感受到大模型带给办公的震撼。所以很多科技巨头都认定,办公和教育,是大模型最先落地的两站。

这种情况下,AI 办公成了命中注定的机会。而移动办公平台就成为距离这个机会最近的行业。苗头如此旺盛,不抓岂不可惜?

所谓噱头,是移动办公平台的 AI 化,找到了一个非常容易理解,同时非常具有感染力的卖点。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无论是钉钉的 AI 助理还是飞书的智能伙伴,都在给 AI 能力强调出一个“拟人”的概念。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 AI 的理解千差万别,但对助理的理解都非常清晰:那是一种领导有而我没有的事物,那意味着可以找个人来替我干活。至于这个人是真人还是 AI,显然也并不太重要。

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可以非常直接抓住用户需求。于是我们看到飞书和钉钉纷纷将智能化重心放到“伙伴”“助理”这个概念上。

飞书提出智能伙伴可以用在内容创作、内容总结、数据分析、场景构建、系统搭建等业务场景,并且其具备开放的 AI 服务框架,可以让企业根据业务场景来更换大模型。

而钉钉则宣布 7.5 版本全量上线 AI 助理,它绑定在通义千问上,可以带来报销制度、周报生成、差旅管理等功能。钉钉还宣布未来三年将在钉钉市场孵化 1000 万 AI 助理,并将在 4 月上线“AI 助理市场”。


哎,说句题外话。AI 助理市场,那就是买卖 AI 助理的地方。这怎么好像还有点赛博朋克的味道?

以后会不会产生这样的对话?“今天你买了几个小助理啊?”“不多,才三个。有个助理不听话,转手又给卖了。”

总之,核心卖点是平台引进新技术时很难找到的东西。但 AI 与移动办公的结合,已经坦白清晰的把核心卖点,也就是那个“噱头”交在了厂商手中。

最后来说说派头,也就是钉钉和飞书目前所占据的市场格局。这个市场格局带来了市场自信,让他们可以更大胆、主动地推进智能化战略。

目前在移动办公领域,有规模的只有钉钉、飞书、企业微信。微信系产品向来独立于其他生态,不会轻易做大幅度的技术创新。而百度如流、金山 WPS 等确实在 AI 能力上更为激进,但其用户规模还小。

所以,市面上只有钉钉和飞书,有用户规模且有技术创新能力。这局游戏,将在很长时间里保持“二人转”的场面。

目前来看,钉钉在智能化上走在更前面,可以实现全开放的 AI 能力。飞书紧随其后,二者基本没有明显代差。

移动办公+AI 大模型的故事,在互联网语境里是无论如何也能讲通的。

未摘干净的鸡毛

好了,正方发言结束,那就该唱唱反调了。

提到移动办公平台,可能很多用户印象没有多好。这也难怪,毕竟提起上班,大家可能对所有东西印象都不好。但移动办公平台媚老板、PUA 打工人、捆绑企业等负面评价确实还历历在目。推动智能化这件事,可能对这些问题不会造成很大改观,甚至还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从而让移动办公行业没有摘干净的鸡毛,变得更复杂一些,比如说:

1.背后模型的差异化难题。

目前阶段,钉钉和飞书的智能化,都绑定在背后阿里与字节的大模型能力上。飞书发布的智能伙伴主要基于云雀大模型,而钉钉的 AI 助理则底层全部由通义千问来支持。但要实事求是地看到,目前大模型本身处在“量多而质不优”的状况里。各家大模型的差异化是什么?未来能否以模型本身获得智能体验的不同?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


模型能力的趋同,就会导致产品层面的差异模糊。钉钉和飞书的 AI 能力到底有什么不同,具体怎么选?恐怕在全开放之后也会变成一个各说各话的问题。这也就导致厂商主攻 AI 能力,但反而最后用户的抉择要素不在 AI 上。想要避免南辕北辙,钉钉和飞书需要尽快将宏大叙事下沉,聚焦在具体、精准的 AI 功能与体验上。

2.与 ChatGPT 的争夺战。

AI 办公当然很好,肉眼可见身边很多朋友都选择了和 AI 共同工作。从大厂到体制内,如今都在用 AI。但是问题来了,好像大多数朋友的选择,都是直接用 ChatGPT?

事实上,想要在移动办公平台用 AI,前提是需要了解平台功能,形成平台应用习惯。而这本身就是有门槛,有学习成本,并且需要在企业侧自上而下推动。反过来,类 ChatGPT 的 C 端应用没有门槛,完全开放,并且往往智能化水平更高。这其实更符合打工人自下而上进行 AI 化的诉求。钉钉此前被诟病的一点,就是功能非常复杂,学习成本较大。除非领导要求用,员工自己是懒得用的,而加入 AI 之后这种情况会得到好转,但显然也不如直接调用 AIGC 平台来得省事。

所以说,AI 大模型不仅带来了新的机会,也一定程度上给办公平台带来了新的对手。

3.最大的敌人是,“想象一下”。

由于现在移动办公、在线协作类平台的 AI 能力并不多,使用体验也欠打磨。所以可以看到这类平台在进行 AI 功能发布时,发言人总是说,“请想象一下,未来……如果……那么……”。


这个句式说多了,一些问题也来了。正所谓成也想象一下,败也想象一下。当用户现阶段真正用上 AI 办公体验,会发现跟想象里“AI 助手”的能力差异还是很大。经常听不懂需求,找的东西驴唇不对马嘴,执行的操作还要自己重新检查一遍,告诉你这个功能还没上线,那个功能敬请期待。

这就好比说,公司通知明天给你配个助理,你满怀期待高兴了一晚上,结果上班发现这位助理年方三岁,说什么都不是很明白的样子。好么!原来是来给领导带孩子的。好么!原来是来陪领导玩 AI 的。

对于这个问题,飞书在强调“AI Ready”的概念。飞书 CEO 谢欣说,“目前 AI 能力还很有限,它不一定能让我们的每一项任务都如期所愿。我们当下更重要的是先让自己做到 AI Ready”。

那打工人可能就要有点情绪了。你们的功能不如期所愿,领导就拿我的时间和精力来 Ready?那我被 AI 气出甲状腺结节的时候,要求你退钱 ready 不 ready?

所以说,如果不能克服一系列技术与产品挑战,尽快将 AI 能力变成真正好用、易用,且误差很小的办公功能。AI 繁花,还是很可能最后不了了之,变成一个时期里的一段故事。

就像很多类似的故事一样,被互联网记住,但被厂商和用户遗忘。

各自江湖各自路

其实,现阶段钉钉和飞书的 AI 大战,并不是那种高强度的红海争夺。二者虽然技术手段和产品方案差不多,但他们的发展诉求是不同的。

简单来说,飞书依旧需要解决用户规模的问题,而钉钉则需要尽快提升商业化水平。


从去年 8 月拆分以来,钉钉需要面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竞争,这就导致以亏损换规模的时代需要尽快结束。而钉钉面临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纳为,大企业不想被绑定,小企业不想花钱。面对中国办公软件付费习惯本身就不好的大环境,钉钉需要找到更多商业支点来完成付费转化。

对于飞书来说,目前阶段主要的用户群都被企业微信和钉钉分走,留给飞书的更多是较为分散的新兴行业用户,而且肉眼可见的未来中,也没有成规模的行业能走进来。

所以,钉钉飞书的 AI 大战,不是要直接从对方那里抢客户,而是各自江湖路要各自走,要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

首先,二者都需要解决企业不想被办公软件绑定这个老大难话题。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上云都非常谨慎克制,更别说把整个办公体系放到单一应用上。而当办公平台加上能吸收数据、理解数据的 AI 能力,那么这种“绑定感”会变得更加具有压迫力。

这种情况下,办公平台一方面需要强化安全能力,给出可信的安全方案。同时还需要提供更加软化、灵活的应用策略。不是企业把办公放到平台上,而是平台成为企业办公的一小部分,一个选择。


在这方面可以看到很多尝试。比如飞书智能伙伴支持企业采用包括开箱原生版本、白盒化订制、手动搭建、接入第三方模型四种使用方式。更加大幅度、高强度推进被集成战略,是钉钉和飞书在智能化过程中的必选项。

其次,是钉钉更加看重的商业化能力。

AI 给办公在线办公软件商业化带来的期待,一方面来自整体用户体验的升级,同时也来自单体应用的不可替代性。假如办公平台能够快速拿出具有极大应用价值,且缺乏竞品的 AI 功能,那么在目前 AI 付费升温的大环境下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比如说报销应用、差旅应用这种能够解决企业用户实际问题的应用,都有被 AI 深挖的可能性。企业需要的是某种能力的飞跃式升级,而不是整体化,但缺乏重点的 AI 加持办公。

再次,是飞书或许会更加看重的客户群挖掘。

在这方面能够看到两种尝试。一种是办公软件从通用性走向专业性,提供特定行业的定制版,以此开拓实体经济规模庞大的客户群。这个领域,可以将 AI 能力与专业需求、专业系统结合,从而提供具体行业的办公智能化方案。


另一种尝试则是移动办公平台从 B 端走向 C 端,进军大众用户市场。钉钉已经开始将战火延伸到 C 端,推出了钉钉 AI 助理的个人助理版本。其可以提供个人的工作 AI 助理、旅游 AI 助理、资讯 AI 助理等功能。

纵向打通行业,还是出圈走向大众,这将是移动办公+AI 的下一个问题。

说到这里还有个问题,难道我们真的想在日常生活中继续看到办公软件吗?会不会有一种天然、单纯、完全生理上的排异反应?


总结一下,钉钉与飞书的 AI 大战,既有非常合力且充沛的动力,同时也面临不少难关。率先克服这些难题的一方,将在这局游戏中获得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制空权”。同时,面临规模和商业化的不同问题,钉钉和飞书也会有不同的选择,从而将中国的 AI+办公领域锻造出更多可能性。

这个世纪的 20 年代,AI 大模型很好,就像 20 世纪 90 年代的股票很好一样。

但这种好,终究要看怎么炮制。旺盛的火苗可能开出繁花,也可能最后烧成鸡毛。

重研发,轻概念,近用户,或许是很多问题的答案。

钉钉总裁叶军说,“AI 确实让钉钉和以前很不同了”。

但问题是,这种不同将往何处去?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5
用户头像

脑极体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0-06-12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钉钉飞书的AI大战,一场繁花还是一地鸡毛?_AI_脑极体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