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共享各阶段面临的挑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只是实现了“从 0 到 1”的突破,大型企业受规模、架构等影响,共享建成后需要在外部挑战和内部需求的双驱动下持续优化,深度应用,实现卓越运营。建立财务和业务的全方位链接,助力全价值链数据的贯通。笔者通过对众多案例集中总结发现,企业在财务共享运营各阶段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初期(0-1 年),业务、财务在共享模式下初入磨合期
业务人员需要在对共享系统不熟悉的情况下正确填报单据的费用类型、日期等,否则会影响共享审批流程效率。
传统财务模式中,不同公司业务人员填报差旅单据如果出现错误,都可以由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修改,帮助他们保障流程顺利完成,也不会影响后续结算。财务共享建成之后,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无权修改各公司财务提交的单据,只能退回原单位,由各公司提交单据的业务人员修改后重新提交。部分业务人员会抱怨“提报手续繁琐、工作量反而增加”。所以在磨合期,坚持贯彻既定的规范和流程至关重要。个别企业在此期间继续帮业务部门修改、填报,致使全员参与的业务操作平台未起到效率提升和数据汇集的作用,也失去了进一步数据建模、经营分析的基础。因此,需要给员工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共享的管理模式,可以借助专业培训和操作手册帮助大家尽快适应。
运营阶段(2-5 年),业财一体化深度融合受阻
在共享建设时,为了打破信息孤岛,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系统集成。但由于业务系统的普遍不完善,在流程梳理时,传递的价值信息并不完整,很多共享审批环节还是要通过表单接入来完成,所以存在数据准确性问题,没有做到真正的业财融合。
大多数企业的业务系统此前主要集中在费用报销、应收应付、财务结算等容易标准化的财务流程上,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系统与各类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接口来实现信息交互,共享的大多只有财务信息而没有业务信息,没能实现真正的业财一体化。
财务管理无法真正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有效整合,也就不可能做出准确、高效的分析、预测管理,更不用说实现提升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等效果。
运营深入(5-7 年),财务共享平台数据赋能的挑战
共享运营不断深入,集团公司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由于财务共享平台汇集了各公司、各层级、各种类纷繁复杂的数据,只有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建模,根据关系关联创建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体系,并通过数据整合、分类、清洗,才能及时准确地满足各数据使用方需求。如果财务管理停留在会计信息统计管理、报表生成、财务维度分析等数据列示层面,将无法构建业财融合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各类信息间没有建立相应的关联关系,财务共享中心系统也无法发挥真正的价值赋能作用。
独立运营(7 年以上),财务共享作为独立公司运营的难度
财务共享中心一方面要不断承接公司发展带来的各类型企业或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一方面也会作为独立公司面向社会去承接业务。
无论是哪种情况,财务共享中心都已经走过了最早的磨合期、业财一体化、数据价值赋能阶段,财务共享中心形成了自己的运营理念。此时无论是将哪种类型的公司纳入共享体系,首先完成新纳入公司的财务标准化、信息化基础评估成为重中之重。然后进行纳入共享时的模块选择和流程优化,以及纳入后的职责切分和业务承接。这远比企业重新筹建一个共享中心要花费更少的人员和精力,却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