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开发面试题自测
哪些情况会导致内存泄漏
什么是 DOM 和 BOM?
DOM 指的是文档对象模型,它指的是把文档当做一个对象,这个对象主要定义了处理网页内容的方法和接口。
BOM 指的是浏览器对象模型,它指的是把浏览器当做一个对象来对待,这个对象主要定义了与浏览器进行交互的法和接口。BOM 的核心是 window,而 window 对象具有双重角色,它既是通过 js 访问浏览器窗口的一个接口,又是一个 Global(全局)对象。这意味着在网页中定义的任何对象,变量和函数,都作为全局对象的一个属性或者方法存在。window 对象含有 location 对象、navigator 对象、screen 对象等子对象,并且 DOM 的最根本的对象 document 对象也是 BOM 的 window 对象的子对象。
display 的属性值及其作用
React-Router 的实现原理及工作方式分别是什么
React Router
路由的基础实现原理分为两种,如果是切换 Hash
的方式,那么依靠浏览器Hash
变化即可;如果是切换网址中的Path
,就要用到HTML5 History API
中的pushState
、replaceState
等。在使用这个方式时,还需要在服务端完成historyApiFallback
配置在
React Router
内部主要依靠history
库完成,这是由React Router
自己封装的库,为了实现跨平台运行的特性,内部提供两套基础history
,一套是直接使用浏览器的History API
,用于支持react-router-dom
;另一套是基于内存实现的版本,这是自己做的一个数组,用于支持react-router-native
。React Router
的工作方式可以分为设计模式与关键模块两个部分。从设计模式的角度出发,在架构上通过Monorepo
进行库的管理。Monorepo
具有团队间透明、迭代便利的优点。其次在整体的数据通信上使用了 Context API 完成上下文传递。在关键模块上,主要分为三类组件:
第一类是 Context 容器
,比如 Router 与 MemoryRouter;第二类是消费者组件,用以匹配路由
,主要有 Route、Redirect、Switch 等;第三类是与平台关联的功能组件
,比如Link、NavLink、DeepLinking
等。
参考: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对盒模型的理解
CSS3 中的盒模型有以下两种:标准盒子模型、IE 盒子模型 盒模型都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 margin、border、padding 和 content。
标准盒模型和 IE 盒模型的区别在于设置 width 和 height 时,所对应的范围不同:
标准盒模型的 width 和 height 属性的范围只包含了 content,
IE 盒模型的 width 和 height 属性的范围包含了 border、padding 和 content。
可以通过修改元素的 box-sizing 属性来改变元素的盒模型:
box-sizeing: content-box
表示标准盒模型(默认值)box-sizeing: border-box
表示 IE 盒模型(怪异盒模型)
什么是物理像素,逻辑像素和像素密度,为什么在移动端开发时需要用到 @3x, @2x 这种图片?
以 iPhone XS 为例,当写 CSS 代码时,针对于单位 px,其宽度为 414px & 896px,也就是说当赋予一个 DIV 元素宽度为 414px,这个 DIV 就会填满手机的宽度;
而如果有一把尺子来实际测量这部手机的物理像素,实际为 1242*2688 物理像素;经过计算可知,1242/414=3,也就是说,在单边上,一个逻辑像素=3 个物理像素,就说这个屏幕的像素密度为 3,也就是常说的 3 倍屏。
对于图片来说,为了保证其不失真,1 个图片像素至少要对应一个物理像素,假如原始图片是 500300 像素,那么在 3 倍屏上就要放一个 1500900 像素的图片才能保证 1 个物理像素至少对应一个图片像素,才能不失真。 当然,也可以针对所有屏幕,都只提供最高清图片。虽然低密度屏幕用不到那么多图片像素,而且会因为下载多余的像素造成带宽浪费和下载延迟,但从结果上说能保证图片在所有屏幕上都不会失真。
还可以使用 CSS 媒体查询来判断不同的像素密度,从而选择不同的图片:
隐藏元素的方法有哪些
display: none:渲染树不会包含该渲染对象,因此该元素不会在页面中占据位置,也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visibility: hidden:元素在页面中仍占据空间,但是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opacity: 0:将元素的透明度设置为 0,以此来实现元素的隐藏。元素在页面中仍然占据空间,并且能够响应元素绑定的监听事件。
position: absolute:通过使用绝对定位将元素移除可视区域内,以此来实现元素的隐藏。
z-index: 负值:来使其他元素遮盖住该元素,以此来实现隐藏。
clip/clip-path :使用元素裁剪的方法来实现元素的隐藏,这种方法下,元素仍在页面中占据位置,但是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transform: scale(0,0)**:将元素缩放为 0,来实现元素的隐藏。这种方法下,元素仍在页面中占据位置,但是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title 与 h1 的区别、b 与 strong 的区别、i 与 em 的区别?
strong 标签有语义,是起到加重语气的效果,而 b 标签是没有的,b 标签只是一个简单加粗标签。b 标签之间的字符都设为粗体,strong 标签加强字符的语气都是通过粗体来实现的,而搜索引擎更侧重 strong 标签。
title 属性没有明确意义只表示是个标题,H1 则表示层次明确的标题,对页面信息的抓取有很大的影响
i 内容展示为斜体,em 表示强调的文本
JavaScript 有哪些数据类型,它们的区别?
JavaScript 共有八种数据类型,分别是 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String、Object、Symbol、BigInt。
其中 Symbol 和 BigInt 是 ES6 中新增的数据类型:
Symbol 代表创建后独一无二且不可变的数据类型,它主要是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全局变量冲突的问题。
BigInt 是一种数字类型的数据,它可以表示任意精度格式的整数,使用 BigInt 可以安全地存储和操作大整数,即使这个数已经超出了 Number 能够表示的安全整数范围。
这些数据可以分为原始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栈:原始数据类型(Undefined、Null、Boolean、Number、String)
堆:引用数据类型(对象、数组和函数)
两种类型的区别在于存储位置的不同:
原始数据类型直接存储在栈(stack)中的简单数据段,占据空间小、大小固定,属于被频繁使用数据,所以放入栈中存储;
引用数据类型存储在堆(heap)中的对象,占据空间大、大小不固定。如果存储在栈中,将会影响程序运行的性能;引用数据类型在栈中存储了指针,该指针指向堆中该实体的起始地址。当解释器寻找引用值时,会首先检索其在栈中的地址,取得地址后从堆中获得实体。
堆和栈的概念存在于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内存中,在数据结构中:
在数据结构中,栈中数据的存取方式为先进后出。
堆是一个优先队列,是按优先级来进行排序的,优先级可以按照大小来规定。
在操作系统中,内存被分为栈区和堆区:
栈区内存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堆区内存一般由开发着分配释放,若开发者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垃圾回收机制回收。
BFC
块级格式化上下文,是一个独立的渲染区域,让处于
BFC
内部的元素与外部的元素相互隔离,使内外元素的定位不会相互影响。
IE 下为
Layout
,可通过zoom:1
触发
触发条件:
根元素
position: absolute/fixed
display: inline-block / table
float
元素ovevflow !== visible
规则:
属于同一个
BFC
的两个相邻Box
垂直排列属于同一个
BFC
的两个相邻Box
的margin
会发生重叠BFC
中子元素的margin box
的左边, 与包含块 (BFC)border box
的左边相接触 (子元素absolute
除外)BFC
的区域不会与float
的元素区域重叠计算
BFC
的高度时,浮动子元素也参与计算文字层不会被浮动层覆盖,环绕于周围
应用:
阻止
margin
重叠可以包含浮动元素 —— 清除内部浮动(清除浮动的原理是两个
div
都位于同一个BFC
区域之中)自适应两栏布局
可以阻止元素被浮动元素覆盖
对 this 对象的理解
this 是执行上下文中的一个属性,它指向最后一次调用这个方法的对象。在实际开发中,this 的指向可以通过四种调用模式来判断。
第一种是函数调用模式,当一个函数不是一个对象的属性时,直接作为函数来调用时,this 指向全局对象。
第二种是方法调用模式,如果一个函数作为一个对象的方法来调用时,this 指向这个对象。
第三种是构造器调用模式,如果一个函数用 new 调用时,函数执行前会新创建一个对象,this 指向这个新创建的对象。
第四种是 apply 、 call 和 bind 调用模式,这三个方法都可以显示的指定调用函数的 this 指向。其中 apply 方法接收两个参数:一个是 this 绑定的对象,一个是参数数组。call 方法接收的参数,第一个是 this 绑定的对象,后面的其余参数是传入函数执行的参数。也就是说,在使用 call() 方法时,传递给函数的参数必须逐个列举出来。bind 方法通过传入一个对象,返回一个 this 绑定了传入对象的新函数。这个函数的 this 指向除了使用 new 时会被改变,其他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这四种方式,使用构造器调用模式的优先级最高,然后是 apply、call 和 bind 调用模式,然后是方法调用模式,然后是函数调用模式。
JavaScript 类数组对象的定义?
一个拥有 length 属性和若干索引属性的对象就可以被称为类数组对象,类数组对象和数组类似,但是不能调用数组的方法。常见的类数组对象有 arguments 和 DOM 方法的返回结果,还有一个函数也可以被看作是类数组对象,因为它含有 length 属性值,代表可接收的参数个数。
常见的类数组转换为数组的方法有这样几种:
(1)通过 call 调用数组的 slice 方法来实现转换
(2)通过 call 调用数组的 splice 方法来实现转换
(3)通过 apply 调用数组的 concat 方法来实现转换
(4)通过 Array.from 方法来实现转换
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是前端开发中避不开的问题,
性能问题无外乎两方面原因:渲染速度慢、请求时间长
。性能优化虽然涉及很多复杂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但其实只要通过合理地使用标签,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渲染速度以及减少请求时间
1. script 标签:调整加载顺序提升渲染速度
由于浏览器的底层运行机制,
渲染引擎在解析 HTML 时,若遇到 script 标签引用文件,则会暂停解析过程
,同时通知网络线程加载文件,文件加载后会切换至 JavaScript 引擎来执行对应代码
,代码执行完成之后切换至渲染引擎继续渲染页面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
页面渲染过程中包含了请求文件以及执行文件的时间
,但页面的首次渲染可能并不依赖这些文件,这些请求和执行文件的动作反而延长了用户看到页面的时间,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为了减少这些时间损耗,可以借助 script 标签的 3 个属性来实现。
async 属性
。立即请求文件,但不阻塞渲染引擎,而是文件加载完毕后阻塞渲染引擎并立即执行文件内容
defer 属性
。立即请求文件,但不阻塞渲染引擎,等到解析完 HTML 之后再执行
文件内容HTML5 标准 type 属性,对应值为“module”。让浏览器按照 ECMA Script 6 标准将文件当作模块进行解析,默认阻塞效果同 defer,也可以配合 async 在请求完成后立即执行。
绿色的线表示执行解析 HTML ,蓝色的线表示请求文件,红色的线表示执行文件
当渲染引擎解析 HTML 遇到 script 标签引入文件时,会立即进行一次渲染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构建工具会把编译好的引用 JavaScript 代码的 script 标签放入到 body 标签底部,因为当渲染引擎执行到 body 底部时会先将已解析的内容渲染出来,然后再去请求相应的 JavaScript 文件
2. link 标签:通过预处理提升渲染速度
在我们对大型单页应用进行性能优化时,也许会用到按需懒加载的方式,来加载对应的模块,但如果能合理利用 link
标签的 rel
属性值来进行预加载,就能进一步提升渲染速度。
dns-prefetch
。当link
标签的rel
属性值为“dns-prefetch”时,浏览器会对某个域名预先进行 DNS 解析并缓存
。这样,当浏览器在请求同域名资源的时候,能省去从域名查询 IP 的过程,从而减少时间损耗
。下图是淘宝网设置的 DNS 预解析preconnect
。让浏览器在一个 HTTP 请求正式发给服务器前预先执行一些操作,这包括DNS 解析、TLS 协商、TCP 握手
,通过消除往返延迟来为用户节省时间prefetch/preload
。两个值都是让浏览器预先下载并缓存某个资源
,但不同的是,prefetch 可能会在浏览器忙时被忽略
,而preload 则是一定会被预先下载
。prerender
。浏览器不仅会加载资源,还会解析执行页面,进行预渲染
这几个属性值恰好反映了浏览器获取资源文件的过程,在这里我绘制了一个流程简图,方便你记忆。
3. 搜索优化
meta 标签:提取关键信息
通过 meta 标签可以设置页面的描述信息,从而让搜索引擎更好地展示搜索结果。
示例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致力于让网民更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百度超过千亿的中文网页数据库,可以瞬间找到相关的搜索结果。">
VDOM:三个 part
虚拟节点类,将真实
DOM
节点用js
对象的形式进行展示,并提供render
方法,将虚拟节点渲染成真实DOM
节点
diff
比较:对虚拟节点进行js
层面的计算,并将不同的操作都记录到patch
对象re-render
:解析patch
对象,进行re-render
补充 1��VDOM 的必要性?
创建真实 DOM 的代价高 :真实的
DOM
节点node
实现的属性很多,而vnode
仅仅实现一些必要的属性,相比起来,创建一个vnode
的成本比较低。触发多次浏览器重绘及回流 :使用
vnode
,相当于加了一个缓冲,让一次数据变动所带来的所有node
变化,先在vnode
中进行修改,然后diff
之后对所有产生差异的节点集中一次对DOM tree
进行修改,以减少浏览器的重绘及回流。
补充 2:vue 为什么采用 vdom?
引入
Virtual DOM
在性能方面的考量仅仅是一方面。
性能受场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同的场景可能造成不同实现方案之间成倍的性能差距,所以依赖细粒度绑定及
Virtual DOM
哪个的性能更好还真不是一个容易下定论的问题。Vue
之所以引入了Virtual DOM
,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解耦HTML
依赖,这带来两个非常重要的好处是:
不再依赖
HTML
解析器进行模版解析,可以进行更多的AOT
工作提高运行时效率:通过模版AOT
编译,Vue
的运行时体积可以进一步压缩,运行时效率可以进一步提升;可以渲染到
DOM
以外的平台,实现SSR
、同构渲染这些高级特性,Weex
等框架应用的就是这一特性。
综上,
Virtual DOM
在性能上的收益并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它使得Vue
具备了现代框架应有的高级特性。
列举几个 css 中可继承和不可继承的元素
不可继承的:
display、margin、border、padding、background、height、min-height、max-height、width、min-width、max-width、overflow、position、left、right、top、bottom、z-index、float、clear、table-layout、vertical-align
所有元素可继承:
visibility
和cursor
。内联元素可继承:
letter-spacing、word-spacing、white-space、line-height、color、font、font-family、font-size、font-style、font-variant、font-weight、text-decoration、text-transform、direction
。终端块状元素可继承:
text-indent和text-align
。列表元素可继承:
list-style、list-style-type、list-style-position、list-style-imag
e`。
transition 和 animation 的区别
Animation
和transition
大部分属性是相同的,他们都是随时间改变元素的属性值,他们的主要区别是transition
需要触发一个事件才能改变属性,而animation
不需要触发任何事件的情况下才会随时间改变属性值,并且transition
为 2 帧,从from .... to
,而animation
可以一帧一帧的
isNaN 和 Number.isNaN 函数的区别?
函数 isNaN 接收参数后,会尝试将这个参数转换为数值,任何不能被转换为数值的的值都会返回 true,因此非数字值传入也会返回 true ,会影响 NaN 的判断。
函数 Number.isNaN 会首先判断传入参数是否为数字,如果是数字再继续判断是否为 NaN ,不会进行数据类型的转换,这种方法对于 NaN 的判断更为准确。
从输入 URL 到页面展示过程
1. DNS 域名解析
根 DNS 服务器 :返回顶级域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
顶级域 DNS 服务器:返回权威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
权威 DNS 服务器 :返回相应主机的 IP 地址
DNS 的域名查找,在客户端和浏览器,本地 DNS 之间的查询方式是递归查询;在本地 DNS 服务器与根域及其子域之间的查询方式是迭代查询;
在客户端输入 URL 后,会有一个递归查找的过程,从浏览器缓存中查找->本地的hosts文件查找->找本地DNS解析器缓存查找->本地DNS服务器查找
,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步找到了都会结束查找流程。
如果本地 DNS 服务器无法查询到,则根据本地 DNS 服务器设置的转发器进行查询。若未用转发模式,则迭代查找过程如下图:
结合起来的过程,可以用一个图表示:
在查找过程中,有以下优化点:
DNS 存在着多级缓存,从离浏览器的距离排序的话,有以下几种:
浏览器缓存,系统缓存,路由器缓存,IPS服务器缓存,根域名服务器缓存,顶级域名服务器缓存,主域名服务器缓存
。在域名和 IP 的映射过程中,给了应用基于域名做负载均衡的机会,可以是简单的负载均衡,也可以根据地址和运营商做全局的负载均衡。
2. 建立 TCP 连接
首先,判断是不是 https 的,如果是,则 HTTPS 其实是 HTTP + SSL / TLS 两部分组成,也就是在 HTTP 上又加了一层处理加密信息的模块。服务端和客户端的信息传输都会通过 TLS 进行加密,所以传输的数据都是加密后的数据
进行三次握手,建立 TCP 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 SYN 报文段。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段,需要对这个 SYN 报文段进行确认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 SYN+ACK 报文段,向服务器发送 ACK 报文段
SSL 握手过程
第一阶段 建立安全能力 包括协议版本 会话 Id 密码构件 压缩方法和初始随机数
第二阶段 服务器发送证书 密钥交换数据和证书请求,最后发送请求-相应阶段的结束信号
第三阶段 如果有证书请求客户端发送此证书 之后客户端发送密钥交换数据 也可以发送证书验证消息
第四阶段 变更密码构件和结束握手协议
完成了之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开始传送数据
发送 HTTP 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返回响应结果
TCP 连接建立后,浏览器就可以利用
HTTP/HTTPS
协议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了。服务器接受到请求,就解析请求头,如果头部有缓存相关信息如if-none-match与if-modified-since
,则验证缓存是否有效,若有效则返回状态码为304
,若无效则重新返回资源,状态码为200
这里有发生的一个过程是 HTTP 缓存,是一个常考的考点,大致过程如图:
3. 关闭 TCP 连接
4. 浏览器渲染
按照渲染的时间顺序,流水线可分为如下几个子阶段:构建 DOM 树、样式计算、布局阶段、分层、栅格化和显示。如图:
渲染进程将 HTML 内容转换为能够读懂 DOM 树结构。
渲染引擎将 CSS 样式表转化为浏览器可以理解的
styleSheets
,计算出DOM
节点的样式。创建布局树,并计算元素的布局信息。
对布局树进行分层,并生成分层树。
为每个图层生成绘制列表,并将其提交到合成线程。合成线程将图层分图块,并栅格化将图块转换成位图。
合成线程发送绘制图块命令给浏览器进程。浏览器进程根据指令生成页面,并显示到显示器上。
构建 DOM 树
转码(Bytes -> Characters)—— 读取接收到的 HTML 二进制数据,按指定编码格式将字节转换为 HTML 字符串
Tokens 化(Characters -> Tokens)—— 解析 HTML,将 HTML 字符串转换为结构清晰的 Tokens,每个 Token 都有特殊的含义同时有自己的一套规则
构建 Nodes(Tokens -> Nodes)—— 每个 Node 都添加特定的属性(或属性访问器),通过指针能够确定 Node 的父、子、兄弟关系和所属 treeScope(例如:iframe 的 treeScope 与外层页面的 treeScope 不同)
构建 DOM 树(Nodes -> DOM Tree)—— 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起每个结点的父子兄弟关系
样式计算
渲染引擎将 CSS 样式表转化为浏览器可以理解的 styleSheets,计算出 DOM 节点的样式。
CSS 样式来源主要有 3 种,分别是通过 link 引用的外部 CSS 文件、style 标签内的 CSS、元素的 style 属性内嵌的 CSS。
页面布局
布局过程,即
排除 script、meta 等功能化、非视觉节点
,排除display: none
的节点,计算元素的位置信息,确定元素的位置,构建一棵只包含可见元素布局树。如图:
其中,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回流和重绘
生成分层树
页面中有很多复杂的效果,如一些复杂的 3D 变换、页面滚动,或者使用 z-indexing 做 z 轴排序等,为了更加方便地实现这些效果,渲染引擎还需要为特定的节点生成专用的图层,并生成一棵对应的图层树(LayerTree)
栅格化
合成线程会按照视口附近的图块来优先生成位图,实际生成位图的操作是由栅格化来执行的。所谓栅格化,是指将图块转换为位图
通常一个页面可能很大,但是用户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把用户可以看到的这个部分叫做视口(viewport)。在有些情况下,有的图层可以很大,比如有的页面你使用滚动条要滚动好久才能滚动到底部,但是通过视口,用户只能看到页面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绘制出所有图层内容的话,就会产生太大的开销,而且也没有必要。
显示
最后,合成线程发送绘制图块命令给浏览器进程。浏览器进程根据指令生成页面,并显示到显示器上,渲染过程完成。
Ajax
它是一种异步通信的方法,通过直接由 js 脚本向服务器发起 http 通信,然后根据服务器返回的数据,更新网页的相应部分,而不用刷新整个页面的一种方法。
面试手写(原生):
jQuery 写法
promise 封装实现:
const 对象的属性可以修改吗
const 保证的并不是变量的值不能改动,而是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不能改动。对于基本类型的数据(数值、字符串、布尔值),其值就保存在变量指向的那个内存地址,因此等同于常量。
但对于引用类型的数据(主要是对象和数组)来说,变量指向数据的内存地址,保存的只是一个指针,const 只能保证这个指针是固定不变的,至于它指向的数据结构是不是可变的,就完全不能控制了。
常见的图片格式及使用场景
(1)BMP,是无损的、既支持索引色也支持直接色的点阵图。这种图片格式几乎没有对数据进行压缩,所以 BMP 格式的图片通常是较大的文件。
(2)GIF 是无损的、采用索引色的点阵图。采用 LZW 压缩算法进行编码。文件小,是 GIF 格式的优点,同时,GIF 格式还具有支持动画以及透明的优点。但是 GIF 格式仅支持 8bit 的索引色,所以 GIF 格式适用于对色彩要求不高同时需要文件体积较小的场景。
(3)JPEG 是有损的、采用直接色的点阵图。JPEG 的图片的优点是采用了直接色,得益于更丰富的色彩,JPEG 非常适合用来存储照片,与 GIF 相比,JPEG 不适合用来存储企业 Logo、线框类的图。因为有损压缩会导致图片模糊,而直接色的选用,又会导致图片文件较 GIF 更大。
(4)PNG-8 是无损的、使用索引色的点阵图。PNG 是一种比较新的图片格式,PNG-8 是非常好的 GIF 格式替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使用 PNG-8 而不是 GIF,因为在相同的图片效果下,PNG-8 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除此之外,PNG-8 还支持透明度的调节,而 GIF 并不支持。除非需要动画的支持,否则没有理由使用 GIF 而不是 PNG-8。
(5)PNG-24 是无损的、使用直接色的点阵图。PNG-24 的优点在于它压缩了图片的数据,使得同样效果的图片,PNG-24 格式的文件大小要比 BMP 小得多。当然,PNG24 的图片还是要比 JPEG、GIF、PNG-8 大得多。
(6)SVG 是无损的矢量图。SVG 是矢量图意味着 SVG 图片由直线和曲线以及绘制它们的方法组成。当放大 SVG 图片时,看到的还是线和曲线,而不会出现像素点。SVG 图片在放大时,不会失真,所以它适合用来绘制 Logo、Icon 等。
(7)WebP 是谷歌开发的一种新图片格式,WebP 是同时支持有损和无损压缩的、使用直接色的点阵图。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为 Web 而生的,什么叫为 Web 而生呢?就是说相同质量的图片,WebP 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现在网站上充满了大量的图片,如果能够降低每一个图片的文件大小,那么将大大减少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进而降低访问延迟,提升访问体验。目前只有 Chrome 浏览器和 Opera 浏览器支持 WebP 格式,兼容性不太好。
在无损压缩的情况下,相同质量的 WebP 图片,文件大小要比 PNG 小 26%;
在有损压缩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图片精度的 WebP 图片,文件大小要比 JPEG 小 25%~34%;
WebP 图片格式支持图片透明度,一个无损压缩的 WebP 图片,如果要支持透明度只需要 22%的格外文件大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