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高效能笔记法》读后感

作者:凌晞
  • 2024-01-19
    广东
  • 本文字数:873 字

    阅读完需:约 3 分钟

《高效能笔记法》读后感

《高效能笔记法》给我最大的感受不在于文字是否优美,不在于构思是否奇趣,而在于作者的“高瞻思维”。

记笔记是一件比较细枝末节的事情,除了中小学课堂上老师偶尔提点下,大部分社会组织都不会对这个话题着墨太多。然而鼓动他人记笔记真的这么简单吗?


首先,记笔记的内在出发点是对知识的重视和收集,而重视知识源自认知。通常来讲认知越高的人,越发谦卑越发重视自我提升。书中引用“邓宁-克鲁格效应”,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位于愚昧之巅、绝望之谷、开悟之坡和认知高原的曲线上,位于哪个点待多久取决于我们对自身的客观理解程度,而从曲线上移动的动力之一就是学习。即认知是学习的恒动力。


其次,学习要有阶段性目标。在目标的驱动下,我们才能够持续抵抗来自外界的干扰和自身的惰性。即目标是学习的内动力。


其次,学习的过程会充满挑战,知识浩如烟海,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框架思维(即结构思维),很容易如糖碰到水立即无形了,框架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去整理形形色色的知识,去关联杂乱无章的知识,去编织知识网罗,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其中的一个节点,形成纲举目张的效果。这就是战术,也就是书中篇幅较多的“道-法-术”笔记结构。战术是学习的指导思想,帮助我们穿越丛林和沼泽。


最后,学习需要行动,且需要持续的刻意的练习。闻道而践行,才是真的开始。践行是学习的内化。


放下书本,“认知(定位)—〉目标(动机)—〉战术—〉行动”的思维结构不仅仅可以应用于记笔记等学习上,还可以广泛适应于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譬如为什么一个任务已经布置下去,大家却没有行动呢?为什么某个人老是出问题呢?这些都是“行动/行为”方面的表现,要真正解决问题,就不能停留在表象结果上,必须深刻回溯,找到行为背后的方法、目标(动机)、认知(个人定位)等,然后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药到病除,否则只是修修补补,事与愿违。


《企业架构研究与实践》

掌阅: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007348/1?p2=108694&share=1

微信读书:https://weread.qq.com/book-detail?type=1&senderVid=9239384&v=cb232a90813ab8441g016c47&wtheme=white&wfrom=app&wvid=9239384&scene=bottomSheetShare


发布于: 刚刚阅读数: 3
用户头像

凌晞

关注

一枝有思想有深度的芦苇 2011-02-27 加入

一名有文化素养的IT从业者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高效能笔记法》读后感_结构化思维_凌晞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