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式等待、显示等待和强制等待
等待机制简介
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引入等待机制可以保证代码运行的稳定性,保证代码运行不受网速、计算机性能等条件的约束。
等待就是当系统运行时,如果页面的渲染速度跟不上程序的运行速度,就需要人为地去限制程序执行的速度。
测试人员在做 Web 自动化测试时,一般要等待页面元素加载完成后,才能执行测试操作,否则会报找不到元素等错误,这样就要求在有些测试场景下加上等待机制。
最常见的等待机制有 3 种:隐式等待、显示等待和强制等待。
1、隐式等待
我们在测试用例中设置一个隐式等待时间,测试用例执行时会按时间轮询查找(默认 0.5 秒)元素是否出现,如果在轮询查找的时间内元素没出现系统就抛出异常。
隐式等待的作用域是全局的,隐式等待可以在 setup 方法中设置,是作用在整个 Session 的声明周期。也就是说只要设置一次隐式等待,后面就不需要再设置。如果再次设置隐式等待,那么后一次的设置会覆盖前一次的设置。
Python 版本实现代码
Java 版本实现代码
2、显示等待
显示等待是在代码中定义等待条件,触发该条件后再执行后续代码,这是根据判断条件进行等待。通俗地讲就是,程序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条件判断,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下一步;否则继续等待,直到超过设置的最长时间。核心用法代码如下。
Python 版本
这里通过导入 expected_conditions 这个库来满足显示等待所需的使用场景,但是 expected_conditions 库并不能满足所有场景,这个时候就需要定制化开发一个库来满足特定场景,Java 版的实现如下。
Java 版本
3、强制等待
强制等待是使程序中的线程休眠一定时间。强制等待一般在隐式等待和显式等待都不起作用时使用。
Python 版本
Java 版本
搜索微信公众号:TestingStudio 霍格沃兹的干货都很硬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