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云十周年:于时代的「十字路口」,相信持续精进的力量
一专多能的广度 VS. 死磕一行的深度,职场的不同通关路线 battle,你更认同哪一种?
程序员纪录片《十字路口》收官作,多面手程序员杨庆麟、融云 IM 研发负责人李宏博共同讲述——
相信持续精进的力量。
带领我们穿越周期的程序员精神,内核是永不停止的自我进化。
相信持续精进的力量:一专多能的广度 VS. 死磕一行的深度
对杨庆麟来说,互联网一直是冒险家的乐园。他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开端,在人才市场被“月薪六千”吸引,结果贷款进入了编程培训班。
虽然打开方式不太基础,但也因此触发了他从网管到四大会计事务所技术负责人、月薪增长十倍的人生脚本。

当然,他的讲述需要搭配特定的时代 BGM。不同时代网民的反应差异,在 B 站的评论区可以窥见一斑(见下图)。

就像本期另一位讲述者李宏博记忆中,外企中国研发中心关闭后“HR 拉横幅抢人才,凭借工牌就能入职”一样,都是年轻人听过没见过的传说,是黄金时代最后的落日余晖。
但即便到了 AI 时代,杨庆麟也并没有被甩下。在经历过打工和创业后,他选择成为超级个体,“看看一个人可以创造多少产值”。并且在 AI 的协助下通过智能投放系统,在跨境电商行业初步实现了拥有“睡后”收入的梦想。
杨庆麟把这些归功为敢于跨界尝试,“我比做市场的要会写代码,比会写代码的懂市场,比做销售的会研发。”
“100 个 60 分,一定比一两个 90 分强。”这就是杨庆麟所认为的程序员精神——“持续精进”的内核是持续破圈,而这会带来跨行业降维打击的优势。
李宏博则走了“持续精进”的另一条路线。iPhone 4 发布的那年进入飞信运营团队,从此死磕通信技术。后来加入融云,随着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变化稳步精进技术,并完成了从一线研发到管理岗位的转型。
在 AI 时代,李宏博认为通信和 AI 的关系就像血液系统和大脑。发挥两者相辅相成这一关系,融云打造“通信+ AI”闭环架构,推出了 AICP(AI Communications Platform)智能通信平台(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在一行走到黑,但要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迭代自己。这是李宏博的“持续精进”。
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我们都在找“答案”
到这期为止,融云十周年献礼纪录片《十字路口》正式收官。我们用 5 期系列内容,以不同主题视角来探讨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时代变化,个体如何选择?
每个主题都承载着讲述者们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成长经历,这些故事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个体命运的脆弱与坚韧。
《AI 狂飙,先手上桌》让我们看到技术人自我进化的能力,以及 AI 这个不容小觑的爆炸性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商业模式带来的巨大变革。技术平权的意义不仅在于大家可以平等地获取信息,更在于“做大做强、融资上市”这个旧叙事的统治地位不攻自破了。公民开发者成为可能,“创业变得更加多元”,这将是市场进一步繁荣的前提。
《出海人的“逆旅”与乘风》展现了不同代际出海人之间的差异。早期出海人靠着最本真的活下去的欲望,在日复一日地解决实际问题中蹚出了路,并最终在奔涌的浪潮中拥有了一席之地。今天的出海人面对完全不同的基建和共识环境,机会缝隙却也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坚韧和智慧,以及给世界更多惊喜的笃定。
《妳很了不起》《三十而立,35+ 而已》聚焦更广泛的社会议题,讨论外界的要求、社会的时钟和自我主体性的矛盾。面对深入人心的隐形轨道、年龄和性别的标签暴力……我们需要打破常规的线性发展模式,寻找更开放、更多维的可能性。
收官作《相信持续精进的力量》则试图给所有的疑问找到“答案”。这一期内容中有我们无限怀念的“经济上行美”,与当前这种随着“电梯停了”席卷而来的焦虑和迷茫形成强烈对比。
资产上涨、阶层流动……当这些预期无法稳定兑现,被裹挟进历史进程激流中的普通个体对确定性和秩序感的情感需求,成为人们在当下集体想“上岸”的根本原因。
然而,经济上行美或许是在我们回头看时被加上了金色滤镜。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代人都可能在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正如每个时代都有干劲满满,跟宏大叙事握手言和,然后在持续精进和积极行动中对抗焦虑的人。
面对先进技术的冲击,身处不确定性的漩涡,我们用先行动起来去破题。而无数个体的主动选择,成就了整体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突破。
相信持续精进的力量,这是融云基于十年服务积累和数次浪潮迭代延展出的品牌价值主张。秉持长期主义精神,务实专注又与时俱进。沿着专业价值日复一日地向前跋涉,避免短期焦虑驱动下的动作变形和崩塌可能。而这,也是我们面对市场波动和周期演进的共同“答案”。
最后,让我们来 Call Back 一下预告片的结尾吧。不管上个时代的落日余晖有多美,我们都要欣然迎接新一天的日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