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云与传统监控软件比,到底强在哪里?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企业对 IT 基础设施的监控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监控软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些需求,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业务需求的复杂化,它们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复杂系统的需求。
首先,数据孤岛的问题。传统监控软件往往专注于单一的监控目标,如网络、服务器或应用程序性能等,它们收集的数据相互独立,难以实现跨系统的综合分析。在微服务架构和云原生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系统架构变得高度分布式和动态化,数据孤岛问题限制了企业对整个 IT 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和掌控。
其次,缺乏协作能力和缺乏上下文感知。传统监控软件通常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使得不同团队间(如开发、测试和运维)难以实时共享监控数据和洞察,这种信息孤岛可能导致团队间的沟通不畅和协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在复杂的 IT 环境中,监控数据需要与相关的业务和系统上下文相结合,以便于团队间理解问题的全貌。传统监控软件往往缺乏这种上下文感知能力,导致团队成员难以从监控数据中获得深入的洞察。
再者,云环境集成和兼容性不足。在当今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对 IT 基础设施的监控和管理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环境的集成和兼容性问题变得尤为突出。现代企业往往需要在多个跨云平台(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上运行其应用程序,这对监控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监控软件往往无法提供跨平台的统一监控视图,这限制了企业对整个 IT 生态系统的全面洞察。此外,企业为了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可能会采用多种技术栈来构建和运行其应用程序和服务。传统监控软件可能只支持有限的技术栈,无法与新兴技术或特定的开发框架兼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是在云原生环境下,云服务和容器化技术的兴起使得 IT 基础设施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动态化。传统监控软件往往难以为云服务和容器编排系统(如 Kubernetes)提供原生支持。它们缺乏与这些第三方服务的集成能力,导致集成困难,进而限制了监控数据的全面性和深度。
另外,缺乏智能化分析。传统监控软件通常依赖于预设的阈值来触发警报,这种基于规则的方法在静态和可预测的环境中效果良好。然而,在现代化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系统中,简单的阈值设置无法有效应对未知的问题和异常模式,需要更高级的智能分析能力来预测和识别潜在的问题。
最后,成本和资源消耗问题。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监控需求的增长往往伴随着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传统监控软件在应对这一挑战时,可能会面临硬件资源的扩展需求以及随之上升的维护成本。尤其是在企业部署了多套应用系统时,每套系统可能都需要独立的监控工具,这不仅增加了硬件和软件的采购成本,还可能导致多套监控系统的许可证费用累积,从而加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常见的传统监控软件,够用吗?
Zabbix:一个基于 Web 界面的分布式系统监控以及网络监控功能的企业级开源运维平台。
New Relic:提供应用性能管理和可视化服务。
Grafana:以数据可视化能力和灵活的查询编辑器脱颖而出,适用于大规模指标数据的展示和分析。
Kibana:专注于与 Elasticsearch 的集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探索和可视化功能。
Dynatrace:提供系统监控和性能诊断服务。
Prometheus:一个开源工具,以其轻量级和灵活的数据处理能力而受到开发者的青睐。
Splunk:一款综合性的日志分析平台。
确实,在当下复杂的云环境下,单一功能的监控工具往往难以满足企业对于 IT 基础设施监控和管理的全面需求。云环境的特点,如动态性、分布式、多租户和微服务架构等,要求监控工具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集成性。这些关键能力必须要具备:
1、多云和混合云支持: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多云和混合云策略,监控工具需要能够跨不同的云平台提供统一的监控视图,并可提供统一的仪表板,展示跨云资源的性能指标、健康状况和安全状态等。
2、容器和微服务监控:随着 Docker、Kubernetes 等技术的应用,监控工具需要能够监控容器的生命周期、性能和日志,并在微服务架构下要求监控工具能够追踪服务间的调用链,分析服务依赖和性能瓶颈。
3、自动化和编排能力:云环境中资源的自动化部署和扩展需要监控工具与自动化工具和编排系统紧密集成,以实现无缝监控。
4、安全性和合规性:云环境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监控工具需要提供高级的安全监控功能,并支持合规性报告。
5、集成和 API 支持:提供开放的 API,允许企业将监控数据与其他业务系统、自定义应用程序或第三方服务集成,并支持与云服务提供商的 API 集成,实现对云资源的深入监控。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在选择监控工具时,应考虑这些关键能力,并评估工具如何帮助他们适应云环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确保 IT 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新一代的监控观测平台——观测云,它专为满足现代云环境的需求而设计,以帮助企业从复杂的云环境中获得更深入的洞察,并优化其 IT 运营。
观测云的可观测能力,强在哪?
观测云作为现代化的监控观测平台,区别于其他单一传统监控软件,以其全面和高效的监控观测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新选择。观测云通过有效地整合企业现存的众多独立且分散的监控平台,营造一个统一的数据视角,从灵活性和可视化能力上,助力企业快速洞察业务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业务效率和可靠性,进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提升业务价值。
第一,全栈监控,一目了然。观测云与传统单一化的监控工具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全栈统一监控观测能力。它不仅能够监控硬件和系统的性能指标,还能够深入到应用程序和业务层面,提供全方位的监控观测服务。这种全面性使得企业能够从单一的监控视图中获取到所有关键信息,从而更有效地管理和优化其 IT 环境。
第二,SaaS 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多云和混合云策略,观测云展现出其强大的多云和混合云支持能力。它能够跨不同的云平台提供统一的监控视图,帮助企业实现云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优化。作为中国首款 SaaS 可观测服务平台,观测云已与国内外主流云厂商开通账单合并结算,支持按量计费、按天出账,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成本效益。
第三,简化管理,提升效率。观测云帮助团队站在同一数据视角上无缝协作。这一策略不仅优化了工作流程上的效率,还促进了跨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极大地提升协作效率与响应速度,确保所有团队都能基于统一的数据视角深入理解并有效解决问题,从而保障决策一致性与行动协同性。这对于快速定位问题,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第四,按需扩展,成本优化。企业无需担心因业务增长带来的监控需求增加,观测云支持按需扩展,企业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规模和监控需求,灵活调整服务配置。这种弹性的服务模式意味着企业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前期投资,就能够应对业务的快速增长,实现成本的优化。另外,它提供开放的 API 和集成框架,方便企业将监控数据与其他业务系统、自定义应用程序或第三方服务集成。这种实时性和可扩展性使得观测云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第五,持续更新,保持领先。作为 SaaS 服务,观测云始终保持每两周迭代更新和升级,引入最新的监控观测技术,确保企业随时可享受到最新的监控观测服务能力,保持其监控系统的领先地位。
第六,全球支持,无界服务。观测云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数据采集点,确保无论数据产生于何处,都能被及时收集和分析。根据不同区域,提供多语言界面和文档,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体验感。通过 SOC2 审计并严格遵循如 GDPR、CCPA 等国际数据保护标准,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数据安全管控体系,帮助企业满足多元市场的合规需求,降低法律与财务风险。
综上,观测云作为一款现代化的全栈式统一监控观测平台,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智能化的监控观测服务,相较于传统监控软件,观测云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企业应对云原生环境下 IT 系统监控的复杂需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