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从大循环到双循环的宏观背景

用户头像
JiangX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1 月 19 日

“政策及商业宏观形势洞察”学习总结系列之一

 

1987 年,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王建向中央提交了《关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构想》,所谓国际大循环就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换回外币,为重工业发展取得所需资金与技术再用重工业发展后所积累的资金回来支援农业,从而通过国际市场的转换机制,沟通农业与重工业的循环关系”。

 

“国际大循环”的构想促成了“沿海发展战略”的提出,1992 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经济开始融合到世界经济秩序。中国成功抓住了这一轮的全球化浪潮,成功制定了“依赖国际大循环开启国内市场化改革,构建内部市场化大循环”的外向型发展战略。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国际大循环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出口与投资所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在此背景下,国家 2006 年和 2011 年分别出台的“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均明确强调了对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进行修正。国际大循环的经济策略调整为国内外循环相协调。

 

之后至今的 10 年效果显著,GDP 对外贸的依存度从 2006 年的 63%下降到 2019 年的 33%,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已经超过了 70%。

 

然而,从长周期形势来看,全球的老龄化趋势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停滞将会是一个新常态,从短周期形势来看,逆全球化、实体经济停滞、供应链断裂等问题还会在疫情的效果下加重,这个长周期和短周期相互叠加后,就是我们目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外部环境。

 

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全球范围来看,老龄化最严重的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会提升老龄化程度。老龄化问题使得经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驱动力都会减弱,这个问题未来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值得关注。

 

人口变化一般有两个转折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和总增长人口数量的变化。中国是在 2010 年的时点,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从正到负,这会影响到国家 GDP 的潜在增长能力,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是供给侧的问题。很多机构预测中国在 2025-2030 之间人口数量达到峰值,总增长人口从正到负,这将会代表着总需求的下降。

 

再来看驱动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外需、投资及消费。中国消费率长期以来偏低,在最终消费(分为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中,居民消费占据了 70%,城乡居民分别的比例为 78.2%和 21.8%,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未来会是重要的拉动经济需求的因素。


发布于: 2021 年 01 月 19 日阅读数: 42
用户头像

JiangX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18.11.19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从大循环到双循环的宏观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