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读书笔记之《普罗普:故事形态学》

用户头像
AI代笔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9 月 15 日

关于作者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是苏联的一位文学结构主义学者,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为《故事形态学》,其他还有《神奇故事的历史根源》、《俄罗斯故事论》。



关于本书

第一版发行于1928年。“故事形态学”同时也是作者创建的一种针对故事学的研究方法,其方法的重点在于考察“神奇故事”这种民间文学的形态规律与法则。



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31种功能项和7种角色行动圈。



核心内容

功能

功能的定义

功能指的是从其对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角色行为。



功能的基本原理:

  1. 角色功能充当了故事的稳定不变因素,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以及怎样完成。它们构成了故事的基本组成部分。

  2. 神奇故事已知的功能项是有限的。

  3. 功能项的排列顺序永远是同一的。

  4. 所有的神奇故事按其构成都是同一类型。



31种功能项:

  1. 一位家庭成员离家外出(外出)。

  2. 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禁止)。

  3. 打破禁令(破禁)。

  4. 对头试图剌探消息(刺探)。

  5. 对头获知其受害者的信息(获悉)。

  6. 对头企图欺骗其受害者,以掌握他或他的财物(设圈套)。

  7. 受害者上当并无意中帮助了敌人(协同)。

  8. 对头给一个家庭成员带来危害或损失(加害)。

  9. 灾难或缺失被告知,向主人公提出请求或发出命令,派遣他或允许他出发(调停)。

  10. 寻找者应允或决定反抗(最初的反抗)。

  11. 主人公离家(出发)。

  12. 主人公经受考验,遭到盘问,遭受攻击等等,以此为他获得魔法或相助者做铺垫(赠与者的第一项功能)。

  13. 主人公对未来赠与者的行动做出反应(主人公的反应)。

  14. 宝物落入主人公的掌握之中(宝物的提供、获得)。

  15. 主人公转移,他被送到或被引领到所寻之物的所在之处(在两国之间的空间移动)。

  16. 主人公与对头正面交锋(交锋)。

  17. 给主人公做标记(打印记)。

  18. 对头被打败(战胜)。

  19. 最初的灾难或缺失被消除(灾难或缺失的消除)。

  20. 主人公归来(归来)。

  21. 主人公遭受追捕(追捕)。

  22. 主人公从追捕中获救(获救)。

  23. 主人公以让人认不出的面貌回到家中或到达另一个国度(不被察觉的抵达)。

  24. 假胃主人公提出非分要求(非分要求)。

  25. 给主人公出难题(难题)。

  26. 难题被解答(解答)。

  27. 主人公被认出(认出)。

  28. 假胃主人公或对头被揭露(揭露)。

  29. 主人公改头换面(摇身一变)。

  30. 敌人受到惩罚(惩罚)。

  31. 主人公成婚并加冕为王(举行婚礼)。



同化(一个功能项具有双重形态意义的几种情形)

同化指不同的功能项用完全一样的方式完成。

  1. 所有导致寻找的难题当视为功能项B(调解)。

  2. 所有导致获取宝物的难题当视为功能项Д(测试)。

  3. 所有其余的难题当视为功能项З(任务)。



例子:



测试:伊万跟老妖婆要一匹马。她让他从一群一模一样的马中挑一匹最好的。他挑的很准,然后把马带走了。



任务:主人公想取水妖的女儿。水妖要求他从12个一模一样的姑娘中把自己的未婚妻挑出来。



一个功能项具有双重形态意义例子:



公爵离家时,禁止妻子走出家门。到她这儿来了“一个女人,看起来是那么纯

朴可亲!她说道:‘你很寂寞吧?你哪怕朝人世间看一眼呢!哪怕去花园里走走呢!’”诸如此类(加害者的劝诱r')。公爵夫人去了花园里。她就这样接受了加害者的劝诱(g ),同时打破了禁令(b')。



角色

角色标志及其意义

角色的名称和标志是故事的可变因素。标志指的是人物所有外部特点的总和:他们的年龄、性别、状况、外貌、外貌的特征等。



7种角色行动圈:

  1. 对头(加害者)的行动圈。它包括:加害行为(A),作战或与主人公争斗的其他形式(B) ,追捕(Ip)。

  2. 赠与者(提供者)的行动圈。它包括:准备转交宝物(I) ,将宝物提供给主人公(Z)。

  3. 相助者的行动圈。它包括:主人公的空间移动(R) ,消除灾难或缺失(JI) ,从追捕中救出(Cn) ,解答难题(P),主人公摇身一变(T)。

  4. 公主(要找的人物)及其父王的行动圈。它包括:出难题(3) ,打印记(K) ,揭露(O) ,认出(Y) ,惩罚第二个加害者(H) ,婚礼(C),公主与其父王无法按照功能精确地截然分清界限。

  5. 派遣者的行动圈,包括的只有派遣(承上启下的环节,B)。

  6. 主人公的行动圈。动身去寻找(C↑),对赠与者要求的反应(T),婚礼(C*),第-一个功能项(C↑)对于充当寻找者的主人公是典型的,作为牺牲者的主人公要完成的只是其余的事情了。

  7. 假冒主人公的行动圈也包括动身去寻找(C↑),对赠与者要求的反应,总是负面的(neg),还有,作为一个专门的功能项一欺骗性的图谋(中)。



除了7种角色行动圈外,其他还有专门起衔接作用的人物(告状者、告密者、诽谤者),以及专门用于功能项w的叛变者。



如何按照单个的故事人物排列上述几个圈子?这里可能会有三种情形:

  • 行动圈与人物准确对应。

  • 一个人物兼涉几个行动圈。

  • 一个行动圈分布几个人物身上。



新角色进人行动过程的几种方式

对头(加害者)在行动过程中出场了两次。第一次他是突然出现的,从其他地方(飞来、从天而降等等),但随后就消失了。第二次他是作为被寻找到的人物进入故事,一般是有人引路。



赠与者是偶然相遇,最常见的是在林中(小木屋),或者是在野外、在路上、在街头。



神奇的相助者是作为礼物被引入。



派遣者、主人公、假冒主人公,还有公主都被纳入初始情境中。



更多内容

问题的历史

当数理科学已经拥有严整的分类法、为学界认可的统一术语系统、薪火相传不断完善的研究方法时,我们则没有这一切。



按类别分类

文特《民众心理》分类:(1)神话寓言故事。(2)纯粹的神奇故事。(3)生物的故事和寓言。(4)纯粹的动物寓言。(5)起源故事。(6)滑稽的故事和寓言。(7)道德寓言。



有以下问题:

寓言(这个术语在7类中出现了5次)是一个形式范畴。文特用它来指什么并不清楚。“ 滑稽”故事这个术语让人完全弄不懂,因为这样的故事可以被视为英雄式的,也可以被视为喜剧式的。接下去还要问的是:“纯粹的动物寓言”与“道德寓言”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纯粹的寓言”不是“道德的”寓言?反之亦然。



按情节分类

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简称AT分类法,是一套童话分类的方法。



该索引也存在着一系列致命缺陷:作为一种分类法,它未能幸免沃尔科夫犯过的错误。其基本类别如下:一、动物故事。二、本格故事。三、笑话。我们轻而易举地就能辨认出经过改头换面的以前的方法(有点奇怪的是,动物故事似乎不算本格故事)。接下去不由要问:要做到泰然地使用笑话这个概念,我们是否对笑话这一-概念有过足够准确研究(如文特所说的寓言)?我们不打算进人这种分类法的细节,只是限于谈论被其划为一个亚类的神奇故事。顺便要提一下的是:引入亚类这是阿尔奈的一大功劳,因为划分出类(po1bi)、型(BHIbI)和变体( pa3HOBHIHOcTn)在他之前还不曾有人做过。照阿尔奈看来,神奇故事包括以下范畴:1.神奇的对手,2.神奇的丈夫(妻子),3.神奇的难题,4.神奇的相助者,5.神奇的物件,6.神奇的力量或技能,7.其他神奇的母题。对于这个分类法,几乎可以一字不差地重复对沃尔科夫分类法的诘难。例如,如何处置其中有神奇的相助者解决神奇的难题的故事?这种情形颇为常见;还有,如何处置其中神奇的妻子就是神奇的相助者的故事?



故事的若干其他成分

三重化

三重化是民间故事中的一种特别现象,即同样性质的要素在故事中以不同样貌反复重复三次。三重化的对象既可以是故事的一个回合,一个功能项甚至一个细节(王子骑马经过了一座铜山,又经过一座银山,最后到达了一座金山)。三重化的具体形式和起源普罗普并未在自己的著作中过多论述。



缘由

缘由既指原因,也指引发人物这种那种行为的目的。他们属于故事中最不固定和最不稳定的成分。



故事中间部分人物的大部分行为自然可以用情节来说明,只有作为故事第一个基本功能项的加害行为需要补充点缘由。



故事作为一个整体

回合

从形态学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始于加害行为(A)或缺失(a)、经过中间的一些功能项之后终结于的功能项有时是奖赏(Z)获得所寻之物或者就是消除灾难(JI)、从追捕中获救(Cm)等等。这样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一个回合。每一次遭受新的加害或损失,每一个新的缺失,都创造出一个新的回合。



个案分析

选择《天鹅》做为例子



|内容| 功能 |

|-|-|

|有这么一对老夫妻;他们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年幼的儿子。 | 1.初始情境(i)。 |

|“女儿呀,女儿呀”,妈妈说,“我们去干活啦,我们会给你带个面包圈,给你缝条花裙子,给你买条小手帕。不过,你得听话,看好你弟弟,别出家门”。|2.以许诺强化的禁令(б)。 |

|大人们走了,|3.长辈离家(е)。|

|可女儿把对她的 叮嘱忘在了脑后,|4.说明打破禁令的理由(Mor)。|

|她把弟弟放在窗下的草地上,自己跑到外边玩去了。|5.破禁(b)。|

|飞来了一群天鹅,它们抓起小男孩,驮在翅膀上飞走了。|6.加害(А)。|

|小姑娘牍到家里,看到弟弟不见了。|7.通报灾难的遗迹(B)。|

|她大叫一声,东一头西一头地乱转-—-弟弟就是没了。她大声喊叫,眼泪哗哗地,哭诉着爹娘会怎么样惩罚她,—弟弟就是不应声。|8.详细说明;三重化的遗迹。|

|她跑到了空旷的田野里。|9.离家去寻找(↑)。|

天鹅在远处一闪就消失在黑黝黝的树林后面。天鹅早就有坏名声,搞过很多偷孩子恶作剧。这小姑娘猜出是天鹉带走了她弟弟,她立刻去追赶它们。|10.因为这个故事里没有通报灾难的派遣者,这个角色稍后转移到了窈取者身上,他一闪而过通报了灾难的性质(衔接 )|

|她跑呀,跑呀,眼前出现了一个炉子"。|11.考验者出现(其出现的经典形式是偶然相遇)|

|“炉子炉子告诉我,天鹅飞到哪里去了?”---“你吃一块我烤以的黑麦馅饼我就告诉你。”|12.与考验者的对话(极简略)及考验(Д)|

|“哟,我们家不吃麦子做的东西。”|13.回答傲慢无礼二主人公的否定性反应(没经住考验(Гneg))。|

|(接着碰到了苹果树和小河。类似的提议和类似的傲慢回复两次。三次都没有奖赏。)|14.三重化。母题Д=Гneg再重复两次。三次都没有奖赏(Zneg)。|

|于是她在田野里乱跑,在树林里乱转,幸亏碰到了一只刺猬|15.感恩的相助者出现。|

|她想踢开它|16.相助者不请求手下留情的无助状态(Zneg)|

|她怕被刺伤”,问道:|17.留情(Г)|

|“剌猬剌猬你看见了吗?天鹅飞到哪儿去了?”|18.对话(衔接成分)。|

|刺猬指点说:“就朝那边飞走了。”|19.感恩的刺猬指路(Z=R)。|

|她跑呀跑一出现了一座鸡足小木屋,屋子还在转动着。|20.对头—加害者的住所。|

|老妖婆呆在小木屋里,一张瘦巴巴的脸,有一只黏土捏的脚?'。|21.对头的外表。|

|弟弟就坐在凳子上”,|22.所寻找的人物出现了。|

|他手里摆弄着几只金苹果”。|23.金子—…-是所寻找人物身上固有的细节之一。标志物|

|姐姐看见弟弟后,悄悄走过去,一把抓起他带着就跑了。|24、运用计谋或力气达到目的(Л)|

||25.没有说出来,但意味着归来(↓)。|

|天鹉跟在后面飞着追上来﹔这些坏蛋赶上来喊:“往哪里跑?”|26.飞着追捕(Пр)。|

|还是原来的那些人物再次让他们经受三次考验,但正面的回答使他们得到了考验者自己将其从追捕中救出的帮助。小河、苹果树和别的树掩护了小姑娘”。故事以小姑娘回到家中结束。|27.同样的考验再出现三次(Д),主人公这一次的反应是正面的(Г),考验者供主人公驱使(Z),从追捕中获救因此而得以实现(Сп)|



读书目的

读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了解故事形态学,对我最近研究的计算机程序叙事生成能有所帮助。由于没有找到这本书中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的材料,也由于自己对机器学习方面的知识是懂非懂,目前只开发了原型,严格来说没有最终完成通过程序生成叙事文本。原型网址www.aidaibi.net



发布于: 2020 年 09 月 15 日阅读数: 94
用户头像

AI代笔

关注

分享机器人写作、人工智能写作等技术 2020.09.09 加入

邮箱:1282301776@qq.com 网站:https://www.aidaibi.net 代码:https://github.com/zcqiand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读书笔记之《普罗普:故事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