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i 人事谈 AI:既要放眼未来,也要专注当下

作者:ToB行业头条
  • 2023-05-25
    北京
  • 本文字数:7566 字

    阅读完需:约 25 分钟

i人事谈AI:既要放眼未来,也要专注当下

来源  /   ToB 行业头条  (ID:wwwqifu)  

作者 /   不二   ·  采访对象 /   i 人事创始人兼 CEO 朱德权


2023 年,AI 就像一粒未来的种子,在科技力量的催化下迅速发芽。

于是,互联网大厂们像达成共识一样,纷纷投入大模型的建设,但是,作为打通 AI 在应用层最后一公里的践行者,SaaS 厂商们对 AI 的看法,却莫衷一是。

这是因为,虽然 AI 像一束高光,打到科技公司身上,但是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技术赋能之外,SaaS 厂商们也看到了 AI 的另一面:它可能打破产品边界,甚至颠覆 SaaS。

因此,在技术变革下,一部分 SaaS 公司大胆求变,但也有一部分公司因技术焦虑而暂未表态。

「ToB 行业头条」认为,面对行业 AI 的无人区,只有持续创新的公司,才能抓住新机,而我们也观察到,作为 HR SaaS 领域智能化的先行者,i 人事 HR 系统很早就开始布局 AI,发挥 AI 能力。如今,AI 的爆火,让这家公司更加坚定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并将于不久之后开启公司的第三阶段发展战略,这种看准趋势抓住机会的公司让人眼前一亮。

那么,在 SaaS 厂商们还没有对 AI 的风险和挑战形成共识时,像 i 人事这样选择拥抱 AI 的企业,到底是如何看待 AIGC 对 SaaS 的影响?以及他们对行业的变化是如何应对的?未来还将对 AI 做怎样的探索?在得到 i 人事的回答后,我们掀开了 AIGC 对 SaaS 影响的一角。


01

AI 之于 SaaS:AI 的影响确实很大

机会与挑战并存


对于 AIGC 能否颠覆 SaaS 的讨论,市面上众说纷纭。i 人事的观点是:AI 确实有可能颠覆部分 SaaS 应用,但短期内,AI 更多的是赋能角色。

所以现阶段 SaaS 厂商除了需要解决 AI 带来的数据安全挑战、创新业务以及商业化等问题外,还需要摒弃想象,回归本质,专注业务,结合自身的数字化建设进程,构建自身的竞争力。

ToB 行业头条 :AIGC 爆火后,市面上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所有 SaaS 都值得再重新做一遍,AIGC 将颠覆 SaaS;另一种认为 AIGC 被高估。请问作为行业从业者,您认为如何看待 AIGC 对 SaaS 的影响?

朱德权:PC 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颠覆了当时传统的纸质记账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广告的传播方式;21 世纪以抖音、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个性化推荐,颠覆了过去人们从门户网站获取信息的方式。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存在颠覆,但是颠覆的是业务形态,而不是其背后的业务需求:会计仍然存在、广告仍然存在、信息获取仍然存在。

那么 AIGC 同样如此,未来它可能会颠覆 SaaS,但是 SaaS 背后的业务永远不会被取代。以 HR SaaS 为例,SaaS 模式可能会被替代,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永远不会被取代。

而短期来看,AIGC 确实让 SaaS 上升了一个维度,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替代或取代现有的系统或者现有的一些能力。所以我觉得 AIGC 对于现在的 SaaS,是挑战更是机会。

ToB 行业头条 :AIGC 对 SaaS 的影响分短期和长期,对此您如何解读?

朱德权:《创新者的窘境》中颠覆式创新里有一个双 s 曲线概念,其中第一个 s 曲线指的是现有模式的发展曲线,比如现在 SaaS 的发展曲线,第二个 s 曲线,是基于 AIGC 或者是一些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引发的发展曲线。

在颠覆式创新模型里,第二条曲线会取代第一条曲线,但是在第二条曲线启动或者发展初期,它有可能是低于第一条曲线的,即它在发展初期的表现还不如原有模式。而 AI 现在这个阶段就是如此,它还没有形成优势。

不过随着 AI 继续发展,比如它和业务进行深度结合时,就会进入第二个 s 曲线的快速增长阶段,一般而言,第二个 s 曲线在增长阶段的增速会比第一个 s 曲线在增长阶段的增速更快,所以这个时候它就非常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替代掉第一个 s 曲线,开始颠覆 SaaS。


总的来说,短期内,AIGC 或者大语言模型确实不如 SaaS 现有的一些能力,但是它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未来 AI 能力一旦和业务有效结合,它的增长空间会非常大。


ToB 行业头条 :技术和客户需求是影响 SaaS 产品的两大影响因素,而目前 AIGC 还在不断进化升级,请问您认为,AI 在 SaaS 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AI 将为 SaaS 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

朱德权:现在这个阶段,其实 AI 更像 Copilot,因为现在还是人和机器互相配合的过程,AI 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至于它能不能从 Copilot 变成 pilot,短期看还是有一些难度。


至于机会和挑战,SaaS 在使用 AI 时可能会面临三大挑战。

一数据是否安全。比如我们在使用 AI 为企业做决策时,需要把大量的数据输入到 AI 数字人中,而这些数据里可能包含商业秘密、内部运营数据等,那么这些数据灌给 AI 后是否安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二数据是否完整。这里面的完整包含两个层面:

首先是系统本身的数据是否完整,比如在人事系统里,它的六大模块系统数据是否完整?如果系统本身的数据就不完整,那么做出正确决策的难度也很大;

其次是即使系统数据完整,但是做决策的一些数据并不完全来自系统。比如公司做战略制定时,除了系统数据,可能市场背景、公司发展现状、团队组成情况、老板的踩坑经验等,都是决策时需要用到的,而这些数据中能数字化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所以 AI 可以利用的数据的完整性,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是个人信息是否被保护。AI 时代,如果需要 AI 帮人做决策或者是做个人助理时,就需要输入大量的个人信息,那么这些个人信息能否被保护,就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伴随而来的伦理问题、法律法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当然 AI 为 SaaS 带来的机会也很多,比如在 HR SaaS 领域,锻炼 AI 成为专家,然后和 HR 或者企业管理层进行交互,对于 HR SaaS 也是一种进步。


ToB 行业头条 :有观点表示 AI 技术的颠覆,使得过去的技术范式优势都荡然无存,请问您如何看待这句话?

朱德权: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新技术出现,是不是就把大家拉回到同一起跑线?这个答案其实早就有了。比如搜索引擎的出现、云计算的出现,那么这些技术出现之后,并没有把所有人或者企业拉到同一起跑线上,反而是不同公司基于对技术的不同理解和使用后,拉开了企业间差距,且这个差距还越拉越大。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当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企业用什么样的模式去使用新技术就变得非常重要,同样 AI 出现之后,哪些企业可以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去服务更多的客户,那么他就可以掌握主动权,进而拉开企业间差距。

不过,现在 AIGC 的服务模式是什么样还不明确,需要各个厂商基于它的能力做拆解或者探索,所以从现在的角度看,大家是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但是从未来的角度看,也并没有回到同一起跑线,而这一切就是因为 AI 创新的模式或者持续生存的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

ToB 行业头条 :请问技术加持下,SaaS 未来比拼的是什么?您认为现阶段 SaaS 公司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在未来市场上占有优势?


朱德权:比拼的是对客户的价值,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保证或者支撑企业的业务获得成功。

未来企业只要保持了第一性原理,即对客户的业务足够理解的前提下为业务提供价值,那么这个企业不管是面对 AIGC 的模式,还是其他更新的模式都具有优势。

因此理解业务、支撑业务、保证业务成功,就是 SaaS 厂商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未来 SaaS 保持竞争力的一个核心点。

ToB 行业头条 :当下,AI 正在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能力,厂商们无不在 AI 研发上大力投入,不过行业对产品的商业化也有些许疑虑:AIGC 是一种普惠性技术,当大家都用时就会变成技术平权,此时大家就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而增加的 AI 功能,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厂商最终能否从终端收入中获得更高的回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请问您对此疑虑有何见解?

朱德权:AI 的商业化其实分两个层面:

对于 AI 提供者来说,它的商业化就是找到一种可以让它持续走下去的模式;

对于 AI 使用者来说,它的商业化其实取决于它能产生多少价值。如果他对客户的业务绩效能产生帮助的话,那么客户就会为它买单。

但是前期阶段,确实有客户会观望质疑,如 AI 能否保证企业的数据安全,AI 能否帮企业做一些比较正确的决策等等,它是一个过程,所以使用者的商业化,现在确实还不确定。

不过,虽然部分未来价值不明确,但是我们还是要拥抱 AI。因为 AI 对 SaaS 系统形成的价值是明确的,所以厂商应该投入精力研究 AI 对客户产生的价值,我相信当客户的价值足够多时,它的商业化自然水到渠成。


02

AI 之于 HR:

会替换掉一些岗位,但不必悲观


AI 引起了千行百业的职位焦虑,但是 AI 也有取代不了的能力,且技术的变革会使得岗位变得更多,所以不用焦虑。

ToB 行业头条 :有人说,AI 是一个逻辑能力顶尖、没有情绪波动的超级助理,能够提供超强的辅助,您认为 AI 和业务融合后,HR 工作内容以及角色的职责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朱德权:逻辑能力顶尖、没有情绪波动其实既是 AI 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

首先,AI 虽然逻辑性极强,但是人类做决策时,并不一定所有的数据都是进系统里面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所以虽然逻辑严谨但是数据不完整,就使得逻辑的严谨性反而成为它潜在的风险和劣势。

其次,逻辑能力顶尖,确实能处理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逻辑来处理,但是过于严谨的逻辑,也不利于某些非逻辑问题的处理。比如人力资源管理里的企业文化建设,就很难通过 AI 来替代。


所以 AI 会替换掉一些人,但是不会替代掉所有人。比如只负责约面试官、约候选人、发 offer 等基础招聘工作的 HR 可能会被 pass 掉,但是从补齐 AI 短板的角度出发,基于更广泛的经验去做战略层面的调整和支撑,或者基于人类情感建立组织文化等,会成为 HR 未来的大发展方向。

ToB 行业头条 :AIGC 一出,立马引起各行各业从业者们的职位焦虑。有人说,AI 将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则,HR 将首先被取代;还有人说,AI 没有办法替代 HR。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两种说法?

朱德权:我觉得对于 AI 会替代人的岗位言论,大家不用太悲观,因为每一次技术变革,比如互联网的出现、PC 的出现、移动智能手机的出现、云计算的出现,都没有减少岗位,反而是让岗位变得更多、更丰富。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由于 AI 能力而带来的产业升级,会让未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03

AI 之于 HR SaaS 赛道:

耐住性子,探索更多可能


近两年,HR SaaS 赛道一直在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GPT 的出现,会让 AI 的落地场景更加充满想象,但产品的变动也带来了 HR 岗位的变化,所以 HR SaaS 厂商需要做好业人一体的转变。

不过相较于 ToC,SaaS 一直都是门“慢生意”,AI 出现后,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改变,且结合双 s 曲线来看,在第二曲线发展初期,AI 的优势并不明显,所以短期内 HR SaaS 厂商很难弯道超车,HR SaaS 行业规模的增速也不大,这需要从业者多些耐心。

ToB 行业头条 :GPT 可能在 HR 岗位的搜索型场景、分析型场景、文档生成总结类场景中应用较多,除此之外,AI 还可以在人力资源的哪些场景落地?

朱德权:AI 在人力资源场景的落地,我们可以从选、用、预、留这 4 个层面来看。

首先,人才筛选环节,比如用虚拟数字人面试官针对岗位设置问题,模拟面试等等。

其次,人才使用环节,可以用 AI 协助 HR 对人才进行绩效的制定,企业人才梯队的搭建,人才表现的评价等。

然后,人才培育环节,比如可以用 AI 协助员工制定岗位的职业发展规划等。

最后,留人环节,HR 可以用 AI 进行人才风险分析,尤其是核心人才离职风险等。这些是 AI 可能在人力资源系统里一些落地的场景。


ToB 行业头条 :AIGC 到来后,您认为 HR SaaS 厂商该如何做准备,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朱德权:技术的变革,为客户带来的影响有两个:一是客户 HR 团队的人员可以精简,部分工作由 AI 代替,另一个是 HR 向管理、业务职能转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 HR SaaS 厂商最应该做的就是懂业务,把人事和业务连接起来。

因为 HR 团队成员减少带来的降本增效,相对于整个业务层的改进,对企业来说微乎其微,所以 SaaS 厂商应该以怎么给客户提供最大的业务价值,为客户提供他觉得有持续付费意愿的服务为重心。

i 人事提出的业人一体、业务绩效概念,就是围绕着客户的业务价值提供服务,让客户由关注 HR 团队回归到关注企业业务。

ToB 行业头条 :从赛道玩家的角度来说,您认为,AI 会改变现在 HR SaaS 赛道的竞争格局,帮助企业在赛道内实现弯道超车吗?

朱德权:竞争格局的话,我觉得现阶段还是取决于 HR SaaS 对业务的赋能,比如一些厂商可能就是停留在 HR 一些事务性的管理,或者一些比较简单的业务操作上,还停留在 HR 的单边视野中,那这些厂商就会加速被淘汰。

所以现阶段 HR SaaS 厂商需要做的准备是把业务价值提升到最大,然后发挥出 HR SaaS 本身的数据能力、连接能力和开放能力,让客户更多地去感受到 AI 带来的价值。

至于弯道超车,我觉得现在来看,弯道超车出现在 HR SaaS 领域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虽然 AI 对赛道的影响非常大,但是 AI 作用的发挥需要扎实的数据积累,而一体化的 HR SaaS 在数据层面的优势会进一步扩大,所以客户规模比较小或模块比较单一的厂商,要想通过 AI 弯道超车,可能性确实非常小。

ToB 行业头条 :您预计 AI 的加持,能为今年 HR SaaS 整个市场规模产生多大的影响?行业增速将产生什么变化?

朱德权:结合前面讲的双 s 曲线,我觉得 AI 上线之后,在短期内,它对整个市场规模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它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会很大。

比如最开始的时候,客户对产品的接受度不会太高,付费意愿也相对比较弱,更多的是观望,然后了解产品给他带来的价值、风险和成本分别是什么。这个阶段,产品也不成熟,但是可以让更多的客户开始意识到 AI 的价值。

后期,一旦产品成熟或者产生直接价值输出时,客户就会大量采购系统,届时市场规模就会迎来快速增长,而这种情况下,反应慢的厂商,就会和拥抱变化的厂商间拉开差距,甚至被淘汰。


04

AI 之于 i 人事:交互新形势下

虚拟数字人将首先登台


在 HR SaaS 领域,结合创始人 20 多年人力资源服务经验和行业积累,i 人事在行业内不断创新发展。

比如在战略上,从一体化 HR SaaS 到 HR + PaaS 的业人一体再到今年的业务绩效,i 人事一直以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对 AI 进行深度探索;比如在产品上,除了实用性,i 人事产品的易用性也很高,用户体验也很好。

而当 AIGC 浪潮冲到 SaaS 后,将创新发展刻入 DNA 的 i 人事也在行业内率先给到了自己的态度和动作——积极拥抱 AI,进行战略和产品创新。

具体而言,在战略上,通过业务绩效,助力企业高效管理;在产品上,通过创新打造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智能人事助理、虚拟数字人、i 人事智能助手模块,为客户带来全新的产品体验,帮助客户降本增效。

ToB 行业头条 :在 i 人事的三个发展阶段中,AI 在其中是如何帮助公司让业务看到价值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朱德权:i 人事从开始建立到现在,大概有三个阶段,AI 其实在三个阶段里都在面向不同的业务深度做支撑。

第一个阶段,i 人事从最开始就是定位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整个人事管理的业务是完整的,然后相关的数据是完整的,那么我们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去提供业务支撑的时候,就有了最基础的前提和条件,可以保证 HR 管理的闭环。


第二个阶段,我们提出了“业人一体”的理念。那么 AI 通过人力资源和业务系统关联,然后结合人力资源的数据去分析业务系统,做业务洞察,发现业务里的机会和挑战,就是 i 人事第二个阶段的发力点。

第三个阶段,我们提出了业务绩效的概念。业务绩效其实就是回归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即支撑人力资源四大角色往前发展。这里介绍一下,人力资源有四大角色:

一是战略伙伴,即人力资源和公司一起制定和落地战略;二是行政专家,推动企业流程高效运转;三是员工代言人,即人力资源帮助建设企业文化;四是变革推动,让组织持续适应企业发展。

而 i 人事就是通过 AI 对员工业务绩效的洞察,去支撑四大角色对整个公司战略的制定、拆解、执行及持续改进,目前 i 人事已经发展到第三个阶段。

ToB 行业头条 :近期,众多国内企业平台宣布接入 AI 大模型。请问 i 人事今年针对 AI 在产品上做了哪些布局?

朱德权:i 人事基于 AI 大模型能力,正着力打造“HR SaaS+AIGC”新产品模式,目前已在企业数字管理应用的多个场景下推出自研的“智能助手”服务,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近日已面向部分合作伙伴开启内部测试。

此次 i 人事打造的“数字人”——智能助手产品,主要是通过 GPT 大模型自带的能力,如内容生产、多轮问答、数据分析、信息整合等,去触发、执行相应的需求任务,最终来服务不同行业的企业 HR、员工和管理者。

比如对于 HR 而言,智能助手因为嵌入胜任力诊断、智能 AI 陪练、业务绩效报告、岗位人才推荐、人才风险感知等场景,因此它可以帮助 HR 更加智能地进行人才的选用预留。

举个例子,在面试阶段,智能助手可以通过简历的筛选与匹配,针对简历内容拟定一批个性化的面试问题,并根据候选人的面试对话,辅助总结面试评价,且可以进一步提供薪资福利的参考建议,以及 Offer 邮件的撰写和校阅、审核等,更好的帮助 HR 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对于员工而言,智能助手可以为员工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的服务,无论是假期查询、工资单结构问询还是其他咨询诉求,智能人事助理都能随时随地提供及时准确的响应,为员工提供高效便捷的人事服务,以此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员工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用性之外,“智能助手”还有人性化的一面。比如在特殊纪念日自动推送定制化的员工关怀,以此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比如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智能助手可以基于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建议。

举个例子,智能助手可以为团队经理推送团队考勤、团队绩效等数据情况,并根据相应的异常数据给到改进建议,为团队经理分担管理压力;或者基于现有团队人员各维度的对比分析,根据管理者需求,为管理者推荐各类型岗位的合适人选,帮助管理者更好经营人才,识人用人等。

ToB 行业头条 :当 AIGC 结合 HR SaaS 后,人力资源的本质价值开始回归。那么您预计,未来 SaaS 厂商对 AIGC 会是什么态度?当越来越多的 SaaS 产品结合 AIGC 后,市场会迎来怎样的局面?

朱德权:AI 带来的影响很大,未来比如产品之间没有边界,SaaS 模式被颠覆,不够 AI 现阶段也有很多局限,比如数据安全问题、法律问题等,所以现在的 AI 充满了不确定。但是 AI 的价值是肯定的,所以我觉得未来厂商还是会积极拥抱 AI。

而在 HR SaaS 行业:对于 HR 来说,产品可能会扮演助理的角色,帮助 HR 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而去做一些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对于 HR SaaS 厂商来说,虽然 AIGC 的技术在不断升级、演进,但是 HR 管理的核心逻辑一直未变,那就是帮助公司更好地做管理,这就需要厂商将人事和业务进行结合,并用 AI 为之赋能;

对于 i 人事来说,ChatGPT、大数据等技术工具的应用为 HR 管理带来了众多新的思路和手段,公司也顺势推出了新产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未来行业必将因为各环节的细小变动而发生巨大变化。

只不过,在 AI 发展早期,无论是产品成熟度,还是客户的接受度,都不会太高,需要市场多点耐心,行业规模同样需要时间才能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所以短期内,即使越来越多的 SaaS 产品结合 AIGC,市场也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

但是,AI 一定是一个加速器,一块试金石,未来好的行业可以通过 AI 的赋能变得更好,同样,同一行业中好的企业也会通过 AI 变得更好,所以虽然现在似乎没发生变化,但是其实一切都在变化。

用户头像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0-07-13 加入

ToB行业头条,关注ToB领域的新产品、新公司、新趋势,专注以原创报道ToB行业的人物、金钱与故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i人事谈AI:既要放眼未来,也要专注当下_ToB行业头条_InfoQ写作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