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我愿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三)

用户头像
孙瑜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5 月 03 日
我愿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三)

我,一个2020年进入人生第四轮的IT从业者,一个感受到中年危机的焦虑者,也是一个超级容易沉迷的人。



沉迷学习?其实那是欠了十年的债……



要说学习,我觉得平台上超过99%的小伙伴都比我优秀,特别是那些还在象牙塔的一群小伙伴们,他们坚持每天学习。就好比正在人生马拉松起点等待分枪起跑的运动员们,等待属于他们的那声枪响后,以便起跑后快速往前跑,超越同龄人,乃至上一批出发的选手。



正如我之前记录的大学我都是面向游戏学习的……当然我很擅长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顺便给整个寝室突击补课,尽可能让室友不要挂科,毕业前还拿了一回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作为程序员来到一家对日外包公司实习,每天35元,因为表现还不错(加班),首月直接按1000算,因为我长得比较老气(小时候去街机房没人查身份证),后来的领导还以为公司新招了一位“年轻”的PM,外派到其他公司简历也可以直接包装成3年的程序员,当然我也确实朝着就往管理方面发展,Leader、PM、产品经理,但是这样的规划让我的技术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



现在的小伙伴其实都很清楚外包公司会制约个人发展,除非能去大厂学习外,一半都不建议呆太久,而我毕业后一待就是十年。在8年前曾想过创业(游戏向),被家人制止了,然后就一直颓废的在虚拟世界找寻自己的成就感,学习?那是不存在的,没有目标,学了干啥,我就现实中把一年经验用了十年的人。对日软件外包行业在日本08/09年泡沫经济前还是很不错,特别是欻差补助+高额加班费,当时出差属于“福利”,当然好景并不长。

一个毕业15年都不学习的人,为什么又想去学习了呢,又学的怎么样呢?

18年9年从深圳回沪,作为PM/产品经理加入了现在的公司,去年过完年,老板安排我去负责公司的整个测试团队,我在之前的工作经历中主要负责产品及研发,兼任负责过测试团队,但实际我的工作变成了一个测试工程师,没错就是测试工程师,当时系统迭代比较多,小厂研发又是不做单体的,我带领团队一同陷入了测试泥潭。看着年底考核员工自评结果,领导找我聊了下,我们团队除了效率不高、质量一般的问题外,每个人都很忙,但测试能力并没有什么提升,这让我陷入了深思,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让一个人废掉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到没时间学习”。



2020元旦过后我就开始思考,今年如何突破、如何变革,虽然负责过测试团队,但都是项目制度,对于现今行业都是怎么测试的,其实我一概不知。于是我先去今日头条想搜了一些文章,搜到《软件测试架构师,给后辈的16条忠告》、《直击2020年测试职业发展》等几篇文章让我注意到了霍格沃兹测试学院,关注公众号后,看了思寒老师的“测开推销课”,说错,是试听课,我了解了目前行业以及大厂的测试现状,几期试听课我前后加起来听了不下四次,然后11期的试听课中有一段优秀学员的分享,学长叫啥我不记得,但是他介绍的学习方法中,除了公众号外,学习平台就有提到,我们《极客时间》,于是就这样和极客邦结缘,《软件测试52讲》就是我第一个学习的专栏,随后我根据思寒大佬以及茹老师专栏的分享,我总结提炼并给团队进行了一次科普培训,包括年后一些提升效能的工作计划。



作为一个年过35岁的中年人,就好比被套上了中年危机的紧箍咒,今年的疫情后各种降薪裁员比比皆是,如果轮到我身上,我有竞争力吗?拿着学院的百度胜任力模型,我感觉单看测试能力上我也就T4(2-3年)的水平吧,这种差距造成的恐惧感,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焦虑,是时候走出舒适区了,我认真的告诫自己。

想要影响他人,要先从自身开始

除了测试流程优化外,对于减少重复劳动,那必然就是自动化,其实我们团队平均年龄较大,调研了一圈,除了一人有过脚本经验,大家都是懵逼的,无从下手,业务代码平时看都没看过更别说还要自己写,于是我告诉大家我的计划中并不需要全民总动员,所有人都去写代码,我相信这反过来会影响原本正常的测试进度。

我决定先自己开始,试试水,今年开门的王炸取消了外出旅行的计划,正好让我有了在家里学习的时间,虽然我刚工作用的是Java,考虑到太多年没用了而了解Python易上手特性,我决定从Python开始学,一个周末基本就学完了,一开始是先在腾讯课堂听那些免费教基础的直播课,然后加了一些公众号,正巧遇到说阿里云大学因疫情课程全部免费,于是我在一周学完了Python路线,顺便把数据库中Mysql的路线也温习了一遍,在学Python的过程中,人人都说算法很重要,比如大魔王,然后在剩下的假期时间里我就边学王争老师和大魔王的算法课,边巩固Python基础,大家刷题喜欢Leetcode,其实我感觉不是很对我胃口,所以那段时间我都在codewars刷题。

掌握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

我们公司复工算早的2/3开始在家办公一周(基本没什么事),2/10就去公司上班了,结束了为期2周每天16小时以上高强度学习。上班了就没法全天学习,但是有了实践的机会,根据接下来一些开展的新项目或者老的项目,我尝试写了一些接口测试/UI自动化测试用例,用各种三方库框架,数据驱动写的很别扭,特别是断言只能比较简单的断言,但至少是能跑起来了。

要说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一个数据比对的工作,集团和公司有2个大屏,展示经营数据,我们要对我方的数据进行重构,这里有一个验证工作,保证两边数据一致,70多家子公司,各项经营指标,从时间/完成率等维度,组成几百个字段的比较项,听说之前上线因为是人工核对,上线后各种数据不一致,导致鸡飞狗跳。

分析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自动化校验对象,重复工作多且固定,于是我前后加起来花了一天时间针对两边数据开发了一个对比脚本,主要是潘大师,因为方便支持保存到数据库,导出execl。因为是脚本想比那天比那天,可以自定义比较精度,核对结果直接发给开发,并且重构系统上线后作为监控脚本每天运行,监控两边是否有不一致,有的话立刻就自动发到微信群里,真的很庆幸选择自动这条路,学了立刻就用上了。

有了这次正向反馈,后续各种系统接口测试玩的飞起、UI测试用PO模式对重点系统的核心流程做了一些尝试,但听大佬的重点还是放在接口测试上。

第二次正向反馈是,当时隔壁团队有个紧急的项目,要从销帮帮提供的API接口同步数据到数据库,因为销帮帮提供的接口数据是动态的Json格式,接口返回的内容是使用者自己定义的,并不固定,对当时负责的研发同事(前端转后端)处理上造成了一定难度,因为非常紧急有没有人手,于是我自告奋勇的提议让我用Python来试一下,事实证明Request(后来改成了aiohttp)+ Pandas 一小时就把这个事情搞定了,当然因为处理一些特殊需求还是花了一些额外的时间。

第三次正向反馈是,直属领导建议我给研发、测试、甚至产品团队科普一下Python知识,这对一个刚学了不到三个月的人来说,既是肯定也是挑战,自己做点小工具玩玩没什么问题,要去将给别人听,这个还是有点难度的,我们公司是Java栈的,也不是没人会Python,研发/运维/数据都有自学的同事,给别人分享也是对自己学习的一个总结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我接下了这个任务,利用周末我完成了第一版的Jupyter课件,最后4月下旬公司都比较忙,分享还未进行,正好利用五一优化一下。

学了立刻就用上的感觉的感觉真好,这是促进我不断学习的原动力

刚学了Python就在项目中派上了用处

刚学了爬虫就完成了一个本来手工校对的工作

刚学了数据结构与算法,正好研发同事有个复杂的校验不想暴力解,我提供了思路

刚学了数据库,正好遇到一个SQL处理上亿数据跑不出来的问题

刚了解了容器、云原生……

刚了解了ES、推荐系统……

刚了解了人工智能……

刚了解了大数据……

除了解决了工作上的问题,和开发沟通更加顺畅了,内外部团队的信任感也比以前好很多,研发如果认为测试不懂技术他是不原因和你多说什么的,有时候忽悠你你也没办法。

点开了太多技能树,你的技能点够吗?

一旦打开了技术这个潘多拉魔盒,我感觉什么都想学,但是一个人并没有那么多时间,技术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沉淀的。大佬都说要“T”字型发展,而我就是典型的“一”型,没有深度,广度也只是略懂皮毛,礼包活动后让我开了更多的专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学习方式让我产生了迷茫。最近中午饭后散步时间听了左耳以及安姐的专栏后,让我重新认清自己,几斤几两,不要飘起来,而且不花精力打好基础将来一定无法走远。

学习任重而道远,能够减肥成功一定也能坚持学习,基础是重中之重!



发布于: 2020 年 05 月 03 日阅读数: 263
用户头像

孙瑜

关注

健身健脑 2020.01.14 加入

一个2020年进入人生第四轮的IT从业者,一个感受到中年危机的焦虑者,也是一个超级容易沉迷的人。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我愿沉迷于学习,无法自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