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满的选择,要不要放弃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故事:兄弟两人,有幸得一名师指点,在私塾学习期间也求得了不少先生赠予的画片,未必名贵值钱,但是收藏起来却十分有趣,闲暇翻来看看,也必定是十分高兴的。弟弟希望自己的收藏和哥哥一样完整,那位先生应该也注意到了一碗水端平的问题,每次给哥哥画了的,也会同样给弟弟画上一幅。
有一天教书先生画了一只老虎给哥哥,却因为生病没有再画给弟弟,后来很多次也总是忘了补上,接下来又遇上兵荒马乱,一连串的时世变迁让大家自顾不暇,教书先生也早已避祸他乡,从此弟弟再没有机会将那套图片补齐了。跟哥哥的收藏相比,他的收藏就是少了那张虎。而哥哥也不愿意将虎送给弟弟,因为那幅画实在画得太好了,而且一旦赠出,他的收藏就是残缺的了。
我以为弟弟会把这当成自己一辈子的遗憾,不料弟弟却是将自己的收藏一张不留的转给了哥哥,他说:“不完整的东西,我宁可不要。”
隔着黑纸白字和近百年时光,我也感受得到他的忍痛割爱,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的长痛不如短痛呢?
既然无法完满,索性全部放弃。
再听到这句话是在外玩的时候,准备回家的时候我开始捡江边石头作为纪念,好容易找到了2块红通通的石头,却又都不太合意,一个造型完整,但方方的看着很普通;一个花纹十分美丽但是圆圆的却缺掉了小半,活像个破掉的蛋壳。
“你想要哪一个?”犹豫间听见姑妈问我。
我也不知道,我都想要但是又都不满意。 回答说,要是他们能互补一下或者再有一个更好的就好了,再或者,我异想天开的说,在回去的路上,小心一点也许就可以找到缺失的另外的半个。
姑妈坚持追问的声音和语气我至今仍然记得,她不相信我们还有机会找到更好的,而这两个,我们要分,一人留一个。
再不好的东西一旦抢起来都会变的稀罕起来。
她继续追问:
“你要哪一个?”
我只好反问:
“你呢?”
这种没出息的习惯非当时养成却几乎延续至今,在很多时候我只是被动的考虑着我就选择被人家同意的那一个选择,因为要做出主动的选择实在太难了。但是对姑妈好象就容易的多,她点明了两块石头的不同,看着我的眼睛说:
“如果是我,就选方的,圆的虽然好看些,但是不完整,我宁可不要。”
这句话又让我想起那对兄弟的故事,大家都愿意选择完整的,我也应该如此吗?
将拿着圆石头的手慢慢向她递过去,但是心里却开始感到万分的难受起来,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果断突然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我要留下那块圆的缺的,将方块的石头递给了舅妈。不管我心里是多么佩服那些选择完整的人,但我做不到。我还是喜欢特别的,喜欢的,哪怕它已经不够完整,但是我看见便知道它曾经那般完美过,那是另一块石头不曾达到的境地,虽然缺失了部分,但是它还保有着美的遗迹,那是只有我可以从中想见的美。
为此,我宁可放弃完整。我宁可选择是错而出色也不愿选择完整的平庸。
姑妈一笑,将手中的石头扔了出去,我明白这选择的最终结果了,虽然只收获了一块石头,已了无遗憾。
这仿佛也预示着我无法如众人所愿的“理性”,从小到大,算不算是本性难移?
但是至少我学会了选择,依据就是,在要放弃时会不会有心痛的感觉。由此即使选出再艰难的路,至少还有完整的一颗心,如果放弃这一点坚持,心里大概会缺掉的吧。
《西游记》最后有这样一场戏,师徒四人回家路上受了第九九八十一难,好容易从河中起来,就着岸边的石头开始晒浸湿的经书,谁知无论如何小心,经书终究还是有了残缺。唐僧悔之不迭,悟空却心下淡然。原话怎么说的记不得了,大意是世间的事本是不完整的,所以这经书若是全的倒不比缺的完整了。
这句话很久以后才慢慢懂得些许。
一物的全与不全并非只是在这一物身上,更多时候是在于一事,事之不存,物何存焉?
取经本非专为经书,而更重在“取”字上。所以历经磨难,经书不过是这一切的依托,若经书不经此难,那“取经”这事的意义恐就不全了,所以这经书的残缺恰恰是成全了“取经”这件事的完满。
一如之前“赠画”的故事,弟弟将藏画送出的时候,回忆里那唯一不可补全的缺憾也再没有了,换回余生曾经拥有的美好记忆,和愿意为之付出毕生努力的追求,也算是人生的一种完满了。
后来这个当弟弟的成了我国近代一个有名的画家,那个拥有了收藏的哥哥却寂然无闻了。
弟弟用另一种方式达成了心的完整。虽然送出了全部的藏画,却保存了更美好的关于画的回忆,对于这样的完整,我想他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
记得学字的时候老师说起一个故事,练字的人分两种,一种人每天练字,每天练完以后觉得,不错,今天又进步了,于是很高兴,每天练,每天收获这份高兴,当然,字也慢慢写得好起来;第二种人,也是每天练字,但是练得痛苦,每天写完以后想,怎么还是这么差呢,再怎么练,总会在看到更好的字时感觉痛苦,怎么自己还是写得不够好呢?也许就这样一辈子都不会有高兴的一天。
老师喝了一口茶,悠悠的问我们,如果是你,会选择做哪一种人呢?
那天没有一个人出声回答,但我知道,其实每个人自己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我真心希望自己是前一种人,谁不希望天天高兴呢?但是我更清楚,自己根本无法成为前一种,因为很多人眼中的完整都并非是我想要的。
这位老师也就是那个不甘心的练字人,哪怕事实证明他的才华已经高过了很多人,而每当他突破了一层完满就又只有痛苦,只有继续努力的达到另一层完满,那只存在他心中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完满了。
飞得高的鸟往往是因为选择了逆风,痛苦的人,常常是因为选择了爬坡的路。 如果说完满,也许他们至死都达不到理想中的完满。但至少,他们敢于选择最接近的可能。
时过境迁,扪心自问,今天的我还会不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应该是吧。
今天的我除了选择残缺还可以选择去补全残缺,今天的我除了要看更多的好字,还可以选择开心地欣赏并让自己有更多提升的可能。
是的,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完全可以在更大范围中从心而行,不必在别人提供的有限选项中踯躅。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zhoo299】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ff7dc0a15f837ed2a2210e5b0】。
本文遵守【CC BY-NC-ND】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