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奖赏心血来潮
看到一个作者的写作轨迹很有意思,他在 2017 年 8 月之前,有一搭没一搭地写文章,有时候一个月一篇,有时候一周一篇,到了 9 月份作者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宣布日更。到 2017 年年底,真的写了三个月,每天一篇,质量还不错,优秀吧。
然而,到了 2018 年,我发现作者就更新了一篇。2019 年呢?零。2020 年,零。
你看,心血来潮和急风骤雨,最终都是没用的,生活奖赏的是木了吧唧一直坚持做,并且做的不错的人。
其实做产品也是类似,有时候我们在发布一个产品特性的时候,并不知道对错,或者是否有效,只能去坚持尝试,遇到平台期和低谷怎么办,坚持往前走,不断试错,不断发布新的内容,不断优化产品特性,也许有一天,数据拉起来了,你以为是奇迹,其实根本不是,都是一点点的改进和坚持换来的。
A 不行做做 B,B 碰了钉子,再尝试一下 C,所有赛道都玩遍了,你还是个电动自行车手。砸钱、烧钱,盲目扩张,都不是解决问题之道,能不能做出用户价值,才是衡量团队行为和产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说回到写作,通过写作获得丰厚回报的,都是常年写作的作者,他们很少每天更新,也不喊口号立 Flag,就是默默的写,一年产出一两百篇文章,他们会赢得读者,也会获得市场的价值肯定。
作家就更是如此了,有些作家惊才绝艳,但是写出一两部不错的作品,就干别的去了,而大部分伟大的作家,都会持续耕耘。我非常欣赏的作家海明威和村上春树就是这样,他们一直在战斗和写作。
以前写过村上不少故事,今天写写海明威,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硬汉呢?因为最近在读一本海明威的访谈,叫做《海明威:最后的访谈》,书中「收集了海明威与《巴黎评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所做四篇访谈。访谈中的许多回答,刻薄、迷人而真挚,一如受访者本人。他凭借一己之力重新定义并改写了美国文学的面貌」。
海明威的一生可谓横刀立马,大开大合。用一句话概括,应该是战斗和写作的一生。他 19 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20 岁成为退伍军人,25 岁通过作品成名,30 即名扬天下,后来以战地记者身份几乎采访了世界上每一场战争,两次坠机生还。他的作品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炼,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海明威 55 岁凭借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面的几年拖着浑身的病痛和身体里的弹片生活,62 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叹可敬。
海明威的一生贯穿了战斗和写作,并且是持续写作,产出了大量优秀和伟大的作品。他平时写作就在自己的卧室,工作台和床之间用一个书柜隔开。写作始于清晨,海明威会很早就起来,穿着大号的乐福鞋,站在写字台前开始半天的写作。自写作伊始,海明威就保持了站立写作的习惯,他会一直工作到中午,并在一张大表上记录自己每天的进度:
免得欺骗自己——这张表由某块硬纸板包装箱的侧面制成,挂在墙上,位于羚羊头模型鼻子的正下方。从表上的数字能看出每天产词量不等:450,575,462,1 250,然后又回落到512。
完成了一上午的写作任务之后,他就开始享受生活,比如去酒吧喝酒聊天,或者去墨西哥湾流上钓鱼。他专注写作的时候,常年如此,坚持不懈。
他给予自己作品最多投入的地方,是那间铺着黄色地砖的卧室——清晨,海明威起床,百分百专注地站在阅读板前,只有在将重心从一只脚换到另一只时才会动弹,写作进行顺利时他会满头大汗,像小男孩一般激动,灵感消失片刻时焦躁不已、心烦意乱——他始终如奴隶般受制于自己设立的铁律;直到晌午时分,他才会拿上圆头手杖,离开房子前往游泳池,他每天在那里游八百米。
文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句子,摘录如下:
写小说是基于认知的创造。基于认知创造,意味着产出真实的作品。你会抗拒一切不是,或者说不能完全成为真实的东西。
您让生活发挥最大功效的秘诀是什么?
别去寻求刺激。让刺激找上门来。
《永别了,武器》的结尾他重写了三十九遍才满意。
他的宅邸,门口的大标识写着,除非预约,闲人免进。「我对生活仅有的要求只是写作、打猎、钓鱼,以及隐姓埋名。名望让我郁闷难受。问题让我饱受折磨」。
在纽约安静地共进晚餐时,他忧郁地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突然说道,语带惊讶:「你知道吗——我认识的所有美女都在变老」。
当记者问他,老人与海这个作品,是不是为了歌颂战争和人生。海明威说:我写《老人与海》的时候得了败血症,几周内就写完了。我是为一位女士写的;她觉得我活不长了。我想我让她见识了一下。
很多伟大的作品,起因都微不足道。
多读好书,多写好文。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池建强】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f3e28dbc8215867a067ad3308】。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