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曾国藩家书嘉言钞(六)

发布于: 2020 年 04 月 30 日
曾国藩家书嘉言钞(六)

Day 36|Week 06-1



修己篇-主静箴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致温弟沅弟



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

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

岂伊避人,日对三军。我虑则一,彼纷不纷。

驰骛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评:



这里,谈到了“静”。主静箴的翻译如下::



我斋戒而住在日观,凌晨听到了天鸡的一声长鸣。万籁俱寂,只听到寺院的钟声。

后面有毒蛇,前面有猛虎,如果神情镇定而不惧,谁敢对我施加侮辱?

我哪里是在躲避他人?每天都面对着千军万马。如果思虑专一不杂,那些纷乱烦人的事情也就会变得条理井然。

我奔忙了半生,外世一点也不能自主,现在将要老了,惧怕如此乱纷纷地过完一生。



修身静心之所,应该就是寺庙道观。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深山老林中,在乡村田野中能体会到来自于大自然中无人叨扰的安静。但这种安静是环境带来的,并不是由内心自己生发出来的。



曾国藩举了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就是后面是毒蛇,前面是猛虎,处在中间的自己要怎们办才能处理这样灾难。曾国藩这里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但却说出了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神定。只有让自己安定下来,静心下来才能想出好的办法从而化险为夷。这种由内心生发出来的安静才是曾国藩要大力倡导的。



要想做大事情,就需要有静心专一的心态,不受干扰不受外界诱惑去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从千头万绪中捋清楚条理出来。



我们常说,做事有章法,其实就是做事情的人静心的表现。那些做事情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大多都是心思不静的表现。



心如止水的安静状态,是需要去慢慢修炼才能达到的。






Day 37|Week 06-2



谨言箴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致温弟沅弟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

解人不夸,夸者不解。

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

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评:



这段箴言的翻译如下::



伶牙俐齿地讨好取悦别人,不过是给自已找麻烦罢了。靠闲聊来打发日子,也会搅扰你的精神。

理解我的人是不会夸耀我的,夸耀我的人是不理解我的。

传播道听途说,智者听了会嘲笑,愚者听了会惊奇。但那些感到惊奇的人终久有一天会明白过来,会说你是欺骗他。那些嘲笑你的人会鄙视你,觉得你没有说实话,即使你发誓赌咒,人家也不相信。

最终忧患悔恨丛集,所以写下了这段箴言立下誓言一定要改正。如果发过誓之后又重蹈覆辙,可叹可悲你已经昏乱终老不可救药了。



《谨言箴》是纳入语文课本的一段文字,参考教案咱们来分析下:



不谨言的方式后果巧言扰自身闲言扰心神夸言扰涵养传言(道听途说)扰信用铭言扰生命

曾国藩说了很多不谨言的例子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从反面论证了自己为什么要谨言慎言。至于如何做,不去做那些不谨言的行为就好了。



曾国藩写下这段话是为了自省,同时也是监督自己。我想最后一句话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警吧。发誓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那就是真的老糊涂了。



我们常说祸从口入,言多必失。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谨言”也是曾国藩每日的课程之一,时时刻刻留心。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自己每日的课程,时时刻刻自省: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Day 38|Week 06-3



修己篇-有恒箴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致温弟沅弟



自吾识字,百历洎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

曩(nǎng ,以往;从前;过去的)之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

德业之不常,曰为物牵。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

黍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评:



这是曾国藩《五箴》的第五箴有恒箴。照例我们先需要译成白话文,先理解下曾国藩说的意思。



从我识字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许多事情。如今我已经年龄二十八,仍然是一无所知。



以前自己为之欢喜的东西,现在再阅看时,已经甚是觉得粗鄙不堪了。旧时所学的东西我已经抛弃,新学的东西不久又要迁徙转移(就是自己旧的记不住,新的又这山看着那山高,没有恒心坚持去学习一门东西)。



修行德业之间是不能持之以恒,自己给的理由是外界环境外物的牵绊,自己太忙抽不开身,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你一再食言,难当不曾听说过这会遭到上天的惩罚吗?



粮食的增加,也是从一粒一粒开始的。时间久了,也能装满一斗(和水滴石穿一个意思)。天地神明啊,我斗胆冒昧地发誓要有恒心,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永不食言。(天君司命,敢告马走翻译摘自网络)



这个箴言里,曾国藩表明自己的年龄,28岁。这个年纪也是刚开始事业起步的年纪。



这个时候,开始不断督促自己要有恒心。为啥呢,因为觉得自己现在是啥也不知道啥也没办到。究其原因是自己没有恒心,“故者既抛,新者旋徙”。自己的德业也没有做到坚持修行,给自己找理由。



把一件事情做好很容易;把一件事情持续重复做好那就很难了。因为喜新厌旧是人的本能。每天都会有新的刺激新的诱惑不断挑逗着我们。让我们渐渐失去当初坚持下去的动力。



就拿跑步来说,刚开始觉得我要跑步减肥,要健身。但真正一直坚持跑步的比例就未必很多了。惰性,永远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堵墙,只能用恒心穿过去。



坚持久了,你就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Day 39|Week 06-4



修己篇-养身要言 癸卯入蜀道中作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致温弟沅弟



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右,所以养也。

内而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右,所以养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事有恒,容止有定。右,所以养也。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揆之天理而顺。右,所以养也。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右,所以养也。



评:



曾国藩这篇养身要言还是很有意思。把儒家的“仁礼信义智”与身体的“肝心脾肺肾”一一相对应了起来。古代的书写方式是从右往左写,因此右"X"是对前面所说的归纳与解释。



至于这样做能否真的能养身,那就是智者见智了。不过里面很多话,我觉得我们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不存怒气,不藏怨气。这样做就能做到自己心态的稳定,从而保持理性的状态,才能对别人有仁爱之心;



对内(内心)要整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讲话有逻辑有思想;对外呢,对人要恭敬同时也能做到自尊自爱,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泰然自若但不自骄,威仪有风度但不对人凶狠于人。这是对人有礼的表现;



自己饮食起居上有规律,做事情也有恒心毅力,举止上讲规矩。这会梳理自己的形象,也就是靠谱信任;



心胸开阔无私,遇到事情了也不回避,能够顺应面对。这样做我的心也会安定,同时我也估量着上天的意思,不拧着他来。顺着天理去做事情。这便是义的表现;



你的心要安定,你的气息要安定,你的精神要安定,你的身体要安定。说得更清晰些,就是要面对事情要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稳定下来,然后过脑子,要有智慧去处理。在自己心绪烦躁之时做决定做容易做错事情,索性还不如不做。



这些养身要言,也是修德要言,是提升自己做事情境界的要言。在待人接物的时候,多看看这些,会对我们有帮助。






Day 40|Week 06-5



治家篇-家家需要同等对待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禀父母



前男送各戚族家银两,不知祖父、父亲、叔父之意云何?男之浅见,不送,则家家不送;要送,则家家全送。要减,则每家减去一半;不减,则家家不减。不然,口惠而实不至,亲族之间嫌怨丛生,将来衅生不测,反成仇雠。伏乞堂上审慎施行。百叩百叩!



评:



一个大家族之间的关系维系本来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情最后反目成仇。现在曾国藩也碰到了这样的小问题。



自己邮寄到家中的银钱希望拿出一部分送给族人。为了防止族人们之间因为谁分得多谁分的少而产生嫌隙从而破坏亲族关系,这里曾国藩提出了一个原则:要同等对待。要送每家都送而且送的额度要一样;不送则家家不送。



如果这家送,那家不送;这家送得多,那家送的少。族人并并不会因此而感激你,而是会埋怨你,觉得你一碗水端不平。这样好事情也变成了坏事情,自己也成了族人中挑拨关系的坏人了。



做好事情也得讲究一定的原则。我们常说的“斗米恩石米仇”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帮助别人但又不能让别人觉得帮助他们理所应当实在是一门需要慢慢揣摩的学问。很多人都折在这上面了。






Day 41|Week 06-6



修己篇-去骄傲气习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七月二十日 禀父母



六弟今年正月信欲从罗罗山处附课,男甚喜之。后来信绝不提及,不知何故。所付来京之文,殊不甚好。在省读书二年,不见长进,男心实忧之而无如何,只恨男不善教诲而已。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四弟、九弟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



评:



六弟写信拜罗罗山为师以后就不再提及这件事情了,邮寄过来的文章曾国藩是很不满意的。离家在外读书两年没有啥大的长进,曾国藩有点恨铁不成刚了。



曾国藩归结其原因是六弟的傲气。本身并无多大的学问但并看不到别人的优秀,觉得自己是好的。这种活在自我的世界中是最容易出事情的。弟弟还很年轻,一定要严厉教导和批评,把这个恶习彻底消除掉。



不满足并非是不知足,而是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是不了解的。是需要学习精进的。这是自己不自欺的表现。对自己坦诚了,知道了自己的斤两,就需要谦卑地向别人请教。



去傲气,其实就是打掉自己的虚荣心,回归到谦卑的状态去看事做事。






Day 42|Week 06-7



修己篇-进德修业可己作主,功名富贵悉由命定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廿九日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竟不入学。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定。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

六弟天分较诸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评:



哪些是自己能够改变的,哪些是自己无法改变的。曾国藩对于这个看得非常清楚。



完善自己的德行,修炼自己的事业是自己可以左右的。至于由此带来的功名利禄则是自己无法做主的,这是环境和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的。曾国藩不相信行人定胜天,而是听其在天,尽其在我。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持续精进,后来的结果那就让天说了算。



做事情,一定得知道自己的边界才可以。在自己的边界内疯狂折腾修炼。但出了自己的边界,就需要谦卑而不能觉得自己仍然无所不能。



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适应自己无法改变的。



发布于: 2020 年 04 月 30 日阅读数: 62
用户头像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0.04.29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曾国藩家书嘉言钞(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