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投资基金或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提供资金是国际社会的主要优先事项之一。然而,由于主要利益攸关方共同决定在2030年实现目标,人们因此越来越担心资金不足以支撑实现此目标。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存在就已经证明了资金确实没有流向需要的地区。
一、可持续发展目标基础设施差距
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设施存在巨大差距。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1项 “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中尤为明显。
首先,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情况下,每年需对基础设施投资5万亿美元,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则呼吁发达国家每年提供1千亿美元,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气候变化并适应其影响,例如干旱,海平面上升和洪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融资计划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年度投资缺口约为2.5万亿美元,仅非洲就占了其中1.3万亿美元。目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只满足了SDG投资需求的48%;对非洲的投资需求来说,百分比更是下降到15%。
人居署预估,到2020年至2030年,包括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成本在内,全球基础设施所需的总投资约为38万亿美元。
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资金并没有流到需要的地方,可用投资总额约达98万亿美元,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和公共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股票基金和全球公共基金,例如捐助者、基金会和捐赠基金。
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在城市中尤为严重。城市地区拥有世界50%的人口,产生80%的全球经济产出,排放70%的温室气体。
日益加剧的城市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尤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缺乏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城市人口可能将无法充分发挥生产的潜力,从而增加了市政的总成本。
依托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创新举措可一定程度降低城市地区的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
例如,中国杭州使用一种称为“城市大脑”的人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视频和GPS数据收集交通信息,然后,使用人工智能来分析数据并协调1000多个关键交通信号灯和道路信号,以指导实时交通流。作为一个拥有700万人口的大城市,杭州曾在中国最拥挤的城市中排名第五,截至2019年在该榜单上排名第57位。
世界不能仅靠生产力的提高,来弥补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气候适应能力带来的严重资金缺口。
目前,我们需要迫切为国家和城市寻找新的融资工具,而其中一个关键来源是主权财富基金。
二、主权投资基金可作为资金来源
主权投资基金(SIF)没有固有定义,可以将其简单地视为管理大量资产的政府附属投资工具。这些新的主权投资者,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政府养老基金(联邦和州),传统主权财富基金,央行储备基金,国有企业以及由政府附属资本支持的各种政策驱动的投资基金,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市场参与者和投资资产所有者。
SIF的总额约为40万亿美元,足以弥补基础设施资金的缺口, 其中也包括实现SDG的成本。
SIF通常由各种资金提供资金:外汇储备或中央银行拥有的财政盈余;养老金储蓄或石油等自然资源。近期,主权投资基金的规模和数量都有所增加,这说明它们在全球金融舞台上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因此,SIF社区为弥补当前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增强气候适应能力的资金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只要将一部分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融资,就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主权财富基金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长期收益最大化,这使得主权财富基金比传统外汇储备具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就意味着,对气候适应性基础设施的投资不仅是投资基金的公平选择,更是具有恰当风险回报的合适投资项目。
三、为城市发展融资
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通常依赖于两种主要方式:即付即用(pay-go)和按需使用(pay-use)。即付资本融资是指使用现金或其他流动资产,而不是通过发行债券来资助资本项目。它通常取决于地方税收和使用费,最常用于以下情况:在资本项目规模较小、项目发起人借贷渠道有限、地方政府接近债务上限或是债务受到禁止。
按需使用资本融资是指以一般义务债券或收益债券的形式发行长期债务,为资本项目提供资金。
投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当前纳税人及其子孙后代将从中受益。因地方基础设施项目通常跨城市,这些项目也将依赖于国家政府转移。
然而,城市使用一系列公共财政工具和杠杆工具来支持可持续性基础设施。建立资本密集型可持续基础设施的重要方法是公私合作。基础设施项目的风险回报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可投资”潜力,从而也决定了其对私人金融投资者的吸引力。通常流水线式的可投资项目,可以让大型投资者将更多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来自国内外的私人资本(例如SIF资金)将需补充的公共资金进行有效分配,并且需要一个稳定项目渠道,以帮助各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由于能力限制和支撑机制不完备,各国从供资转向筹资的能力仍然有限。他们无法完全布署既有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又适合私人融资的项目。
四、关键政策建议
全球市场都面临着对现代化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每年短缺数万亿美元,若考虑到数字革命对新基础设施的需求,这一数字可能会成倍增加。
拥有长期资本的主权投资基金,最有能力向智慧城市的投资分配更多的资本,而智慧城市是未来全球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需理解投资者的看法,他们会对比其他资产类别,在众多选择中评估基础设施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拥有更有效监管环境和可靠项目管道的国家将会以较低的成本吸引更多投资。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操作:
1. 构想基础设施战略,包括管线工程、投资者的角色和传播战略。
2. 需政策和监管推动者,去降低重新谈判风险并提高流程效率。
3. 投资者在主张单项级别的项目时,需为政府最大化价值,并确保投资者在风险中可调整回报。
在投资者之间将主权投资资本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需求联系起来可能需要漫长的过程,但可以获得相当高的回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吸引高质量的长期融资并为未来的繁荣奠定基础,而主权投资者则可以从长期投资项目中获得丰厚回报。
部分内容选自:伏羲智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