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效能的历史和未来
随着企业组织级的敏捷化,研发效能作为数字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也变得日益重要。
研发效能的目标直指开发人员的生产力提升,研究的对象包括就是组织,人员能力,工具,工程方法。
在研发效能作为明确的领域被提出来之前,行业内已经有了一些自觉的实践,从各种开发工具到持续集成的敏捷实践,实践虽多,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
系统化地构建研发效能的框架,我们可以追溯到 SRE,《谷歌 SRE 运维解密》迄今仍然是可靠性工程的经典指南,系统地对可靠性工程过程进行了说明,明确提出了工程化的概念。
后续 DevOps 概念的提出,在狭义上确定了研发效能工程基本框架,包含了敏捷看板,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技术运行比较完整的内容。
DevOps 工程化的概念催生了效能指标的诞生,以 4KeyMetrcis 为代表的效率和质量指标第一次从产出上提出了明确量化的方法,并在工程上得以应用。
4 KeyMetrcis 作为宏观的健康度指标明确了研发团队的速率和质量,但仍然缺乏确定效能诊断的技术性指标,如何帮助团队提升效能这个问题仍然得不到回答。行业里大多数企业和工具平台就停留在这个状态,是不够的。
数据驱动的研发效能提升,需要对研发活动建模,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发现和定位,通过优化模型的方法改进研发活动,包括能力节点和组织方式。
基本的研发活动模型包括服务,产品,组织,开发者,制品,代码,资源,开发活动,运行活动,通过从需求到运营的活动串联起来。活动的历史数据可以分布在不同阶段的工具链中。
最了解开发的还是团队自己,通过内嵌数据平台有效地赋能团队,开展针对性的治理,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研发效能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李小腾】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ed0b27545a0880b9128a7afc2】。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