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训练营笔记 - 认识产品经理(上)
缘起与发展
产品经理最早出现在消费品行业,第一名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1927 年在美国 P&G(宝洁)公司出现。完整故事可通过金山产品经理手册中查看。
在软件行业早期,产品经理偏向于项目管理,与不同岗位人员沟通协调,保证按时交付。
互联网阶段,产品经理职责被扩大,需要去挖掘用户需求,设计解决方案,接收市场反馈,并根据反馈优化用户体验等。
产品经理本身并不是在某个环节上新增的角色,它实际的岗位本质是把已经存在的所有的过程变得更融合。
产品经理的理解
传统产品经理
一个产品的完整流程,首先是被定义,定义出设计成什么样子,功能是什么;然后与生产方沟通将其生产(硬件行业,生产出硬件,软件行业将其编码实现);然后与营销部门沟通,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然后找到合适的渠道,让其可触达到用户;最后与销售协作将其进行销售。
现实中产品经理
做一件产品,首先,最熟悉的渠道是什么?在这个渠道体系下产品结构与产品模式是什么样子,这些渠道能触达的客户的客单价是多少?最终确定用户需求是什么?根据用户需求再寻找生产方,根据生产方与供货方提供的能力反推出最终产品是什么。根据可利用的营销及销售渠道设计营销方案,优化迭代产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营销策略等。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各个环节。
产品经理贯穿从产品定义到最终销售的各个环节,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品提出调整和优化。一个产品的上线并不是产品经理工作的结束,工作才刚刚开始。
职责范围
横向性,需要别人帮他来完成目标;重叠性,任何事情都需要了解一些。最终导致硬性意义缺失,价值定义与边界模糊。需要产品经理有很强的责任心,沟通协调多方资源,让正确的事情相继发生。
发展
第一阶段,在项目管理中,项目方与需求方的中间人,将各种资源整合,是整个项目中的一个环节;
第二阶段,以辅助者的角色,需求方与实施方之间充当翻译,同时深挖出需求方背后的需求。
第三阶段,需求失焦,产品经理挖掘定义需求。
产品经理,以需求为起点,以方案为桥梁,以结果为终点,将需求方送达到他的目标处。
工作内容
外部输入获取需求,来源包括,市场调研、用户调研、竞品分析、行业学习,挨骂;
内部消化重组,包括利益相关方的识别与理解、需求挖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与探讨;
对外输出,评估协调、规划方案、汇报/申请/说服、聚拢上下游;
对方输出,成立项目组、协调与管理、跟进生产过程、测试、验证与发布;
对内调整,跟进分析、观察反馈、调整迭代;
向外推广与运营、用户教育与服务;
按照,输入->校验->处理->输出 这套流程工作。
每日工作内容
例行工作,看数据、反馈、资讯,总结反省机会,阅读业内资讯,把玩新产品。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在一个固定阶段研究某项专题数据(数据漏斗)。独处的时间,安静思考,这段时间需要增长。
开会/聊天,调研需求,各项资源沟通协调,摄入信息。多与不同岗位成员沟通,重视信息消费效率,沟通过程是有效信息沟通的。
思考分析,对业务、需求、形势进行分析。需求分析不等于写需求分析文档。
图文写作,写文档、画原型等。 做备忘录,内容包括做事的目标、预期结果、做怎样的取舍、取舍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备忘录做反思。
干活,测试、客服、运营行政执行等。
几种工作框架
执行、规划、创意
协调工作、生产工作、需求(定义)工作、销售工作
战略性工作、阶段性工作、日常工作
调研推演、推进落地、总结调整、收拾烂摊子
考核标准
讲一个业务,或者判断一个人对某个行业是否理解,或者对自己产品的本质是否能讲清楚,最简单的办法是问对方日常最观注的指标是什么。通过对方的回答,可以观察到对方对产品本质的理解、这个产品的特性,以及对方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在某个产品深耕很久的人,对产品指标理解会有自己的核心洞察,而不是简单的说,PU、VU、次留等,这些只能算作是一般指标,无法突出产品的核心价值。
过程性标准(执行力)
延期(评估)、项目规模、日常事务交付
内部上下游满意度、稳定性与项目缺陷率
上线与发布
特性与模块功能的按时发布
需求列表的完成率
产品指标数字
新增、留存、转化、传播...
业务数字
用户数、用户行为、平台规模
团队规模
个人成长指标
学习、阅读
影响力
判断力
管理能力
上下游环境
对内
业务、运营
设计、研发、测试、运维、项目经理
市场、营销
财税法合规
用户
对外
用户
客户
资本市场
生产与供应方
分销商、代理商、渠道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nil?】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ec5898c2d8de62ac8e34a094f】。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