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效的产品需求头脑风暴
有时候在进行一些功能创意设计的时候,Product Owner(PO)需要和大家一起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今天分享一下我最近一次头脑风暴引导过程。
限定除了PO之外4~5人参与,要求是核心人员,尽可能Cover 团队的各个功能范围。
PO先说明本次需要头脑风暴的业务需求,确保一次只讨论一个。
每人用便签写下自己理解需求后的创意功能。一个便签一个。(下图中的“归类idea”)
平铺在桌面上,按顺序每个人读自己的,其他人将自己写的相似的便签与之合并。
大家通过讨论对合并后的便签进行归类,总结一个新的词汇或简短描述作为代替。(下图中的“合并归类”)
PO针对新汇总的描述进行优先级排序。可以是PO自己决定,也可以通过Kano或者MoSCoW模型进行优先级评估。(下图中的“优先级标识”)
PO可以根据上一步的产出,每一个功能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用户故事,同时带有任务优先级排列,方便加入Backlog中。
4~5人一般时间可以控制在30~40分钟。
下图是我们这次头脑风暴的结果:
Bruce有话说
一般头脑风暴可能失败的原因有两个:时间过长和没有足够多的Idea。一般来说,没有Idea是没有让大家把想法充分的发散出来。时间过长可能因为只进行发散并没有收敛。上面两个都会导致脑暴没有有效产出。今天分享的这个实践,使用起来比较简单。几个关键点总结如下:
PO将需求描述清楚,一定要从用户的角度,让团队理解他们的痛点。
使用便签默写,构建平等发散的环境。获得足够多的Idea。
Timebox控制发散的时间。
对最后合并的新内容要有优先级。作为价值驱动的Outcome。
是不是很简单,赶快去实践一下吧。如果你有好的引导方法,欢迎一起交流分享。
【欢迎关注我的博客】
版权声明: 本文为 InfoQ 作者【Bruce Talk】的原创文章。
原文链接:【http://xie.infoq.cn/article/e99424c1e1c587df8177c3372】。
本文遵守【CC-BY 4.0】协议,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