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2020 出行之变(三):智能交通的星罗棋布

用户头像
脑极体
关注
发布于: 2021 年 01 月 25 日

今天我们进入到"2020 出行之变"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话题:智能交通。


"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相比较而言,智能交通因为其公共服务的属性,存在感就弱了很多,但是其重要性却一点也不低。


现在,虽然自动驾驶的单车智能进展迅猛,但是自动驾驶出行大规模推行则必定要依赖车路协同的实现。而新能源汽车既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载体,也是实现智能网联化的主要载体。因此,从整体层面,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汽车都可以纳入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智能交通系统(ITS),被看作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安全性、改善交通污染程度的重要技术手段。近两年,随着 5G 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以自动驾驶、车路协同为主要特点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逐渐成为解决交通问题新突破口。


对于智能交通领域来说,2020 年是一个机遇之年。5G 网络的大规模商用使得智能交通中的 5G 车联网真正走向落地;疫情之下,国家提出的"新基建"战略,为智能交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多重利好:5G、云计算、AI 将直接作用于交通系统的数字化;新能源充电桩、电动车直接与交通系统相关;而智能交通在政策、产业和技术端都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趋势。


本文主要从政策、企业布局和技术解决方案等层面,来总结智能交通在 5G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2020 的"花开两朵":5G 车联网和 5G 智能网联汽车


简单来说,智能交通系统(ITS),是一种采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来广泛应用于道路、设备、车辆等交通基础设施和主体的数字化系统,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和运输效能,同时能够降低能耗,降低对气候环境的负面影响。


智能交通技术体系有这样四个主要发展趋势:1、交通运行态势的精确感知和智能调控;2、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综合交通智能化服务;3、交通工具的智能化和人车路协同控制;4、物流交通的协同控制。


这些技术趋势需要依赖具有车联网技术的道路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等要素的实现。车联网道路不仅能够精准感知交通数据,同时还能对行驶车辆进行实时调度和提醒,反过来,行驶车辆不仅具备单车自动驾驶能力,还能够结合实时路况和精准地图做出调整,保证乘车者、行人的安全,也确保更高效的出行,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的优化。


随着 2019 年 5G 网络的商用,到 2020 年 5G 网络开始规模化落地,车联网技术正成为 5G 技术的最大应用场景。由于 5G 网络天然就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准备的,需要高速率、大带宽、低延时的车联网技术,也成为 5G 网络的天然应用场景。



2020 年,5G 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正在从各大城市的示范区和测试区走向公共道路,"聪明的路"和"智慧的车"正在实现。


去年初,全国首条基于 5G 车联网的车路协同示范道路在北京顺义建成,该道路全路段 18 个路侧均完成了基于 5G 的智能化改造,能实现交通信号控制、流量分配、紧急车辆优先、车速引导、行人预警等场景。试运营半年之后,交通效率提升 20%,交叉路口安全性提升 60%,相当于两条车道实现了三至四条车道的通行效率。


去年 6 月,我国第一条 5G 车联网 V2X 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开始建设,每公里造价 4.06 亿,其中有 3 亿用在 V2X 车路协同设备和系统的搭建上。2022 年建成后,可以支撑 L2 级别辅助自动驾驶服务和 L3 级以上自动驾驶服务。


而在"智慧的车"中,除了已经在全国许多城市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一些搭载 5G 车联网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最近也开始出现。


据报道,2020 年底,广汽宣布全球第一款 5G 汽车埃安 AION V 下线量产。该车搭载了全球首个 5G V2X 车载智能通讯系统,以及基于华为新一代巴龙 5G 芯片的首个车规级 5G 模组,实现了车车、车路智能通信,车内智能驾驶座舱的在线 OAT 升级。



最近,上汽集团新推出的一款智能电动 SUV MARVEL R,则获得了国家权威的 SRRC 和 5GAA"双证"认证,成为全球抗疫第一款获准正式上路的 5G 智能网联汽车。这一车型拥有一个专门研制的"计算大脑"——iBOX,既集成了华为 5G 通信芯片巴龙 5000,也有英特尔的 Mobileye EyeQ4H 自动驾驶算力芯片,帮助实现自动驾驶、V2I 车路协同、车机系统 OTA 升级等能力。


车联网的 V2X 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 5G V2X 智能网联汽车的出现,得益于 2020 年国家对车联网和智能汽车从顶层政策上的支持。


去年 2 月 24 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 11 个部委联合盖章正式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被认为是智能汽车的顶层设计方案。


其指出,在未来 5 年积极推进中国标准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同时,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取得积极进展,LTE-V2X 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区域覆盖,5G-V2X 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


而从 2025 到 2035 年的十年,实现智能网联设备在汽车和交通行业持续渗透;从 2035 到 2050 年的十五年,实现中国标准的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和完善。


根据《2020 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的预计,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将在今后五年持续增长,并在 2025 年超过 75%,将远高于全球水平。


因此,2020 年成为 5G 车联网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走向商业化的起点。而在这一年,原本已经加入到智能交通赛道的那些互联网巨头以及一些新的参赛选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全新解决方案。


巨头出击,星罗棋布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于全球经济体都是一次重大打击,但在危机中也孕育着新机遇,那就是全世界都认识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新科技产业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幸运的是,我国成为这一场 5G、AI、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直接受益者。


也是在去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释放殆尽,国内那些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已经把目光投向更具未来想象空间的智能交通产业,纷纷押注自动驾驶、交通管理、高速公路场景、电动汽车制造、出行等各个领域。


现在,进入智能交通领域的新玩家越来越多,智慧交通产业布局如星罗棋布一般迅速铺开。


最近,百度因为宣布造车,成为资本市场再次热捧的新宠,但要知道,百度其实是国内最早开始布局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基于新一代 AI 地图,百度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合作伙伴打造了具有智能定位、路线规划、导航、路况、地图影像服务、轨迹服务人口迁徙服务、位置搜索服务、智能小程序等九大能力的服务系统。基于百度 Apollo 平台,百度逐步从自动驾驶、车联网业务升级到智能交通业务,接连拿下保定、沧州、重庆、合肥等城市的智能交通以及自动驾驶测试、车路协同示范区等项目。



去年 4 月百度以《Apollo 智能交通白皮书》形式,对外发布"ACE 交通引擎",这是国内外首个车路行融合的全栈式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目前"ACE 交通引擎"已在长沙、北京、重庆、南京、保定等 10 余个城市落地实践。


2019 年,提出"被集成"战略的阿里云,开始深度切入智能交通领域,去年顺应"高速撤站"、"视频上云"、新基建与智慧高速等系列利好政策影响,阿里云智能交通开始逐渐深入各交通细分领域。



根据报道,阿里云智能 AI 稽核分析系统已经在广东的 114 条近一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体系落地,成为全国首个高速不停车收费 AI 稽核项目。


在综合地面运输领域的数字化、道路智能化方向,综合执法、运输安全、交通治理、车路协同、交通运行指挥与控制中心及出行即服务(MaaS)等各个领域,阿里云都得到了新拓展。比如,阿里云为温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提供的车载 AIbox 云端智能盒,为营运车辆日常监管提供了智慧解决方案。在浙江,阿里云参与交通运输厅发布的"危化品运输智控平台",确保浙江省 1.8 万名驾驶员申领了安全码,覆盖率达 99%,1000 余家重点危险品源头企业实施了扫码装卸。


腾讯在 2018 年经历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加快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其中智能交通也是布局的主要战场。依托微信平台,腾讯最初发布了"乘车码""智能出行助手"等应用,去年腾讯云发布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WeCity 未来城市",以腾讯云的基础产品和能力为底层,为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和产业互联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而在去年 6 月,腾讯智慧出行年度新品发布会上,腾讯发布了生态车联网产品 TAI 3.0、全新一代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 TAD Sim 2.0,以及汽车云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从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上,开始加速在智能交通和智慧出行上的全面布局。


在 5G 通信和 5G 智能终端遥遥领先的华为,其实在政企业务上同样具有巨大影响力,其中智能交通领域也布局较早。从 2016 年起步,参与智能交通管理市场,到此后陆续和深圳、天津、成都、无锡等城市开展交通智能体合作,华为的智能交通场景正在全面加速。



2020 年 6 月, 华为新发布的"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针对智能交通的场景数据应用,依托 5G 优势,推出交通智能体的全栈解决方案,其核心的云网边端协同,提供了包含"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能应用"的一体化智能系统。


我们看到,在国家新基建政策出台、智慧城市纷纷展开等利好驱使下,智能交通赛道的战局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复杂,这些互联网巨头玩家们的技术优势和解决方案也各不相同。


智能交通的整个产业链本身涉及到车端、路端、云端和移动设备端,每个场景都有新技术解决方案的参与。因此从正面来说,智能交通的市场足够大,从反面来说,智能交通还需要继续从更深层次、更基础维度进行整合,避免目前各个城市各自为政,各家企业无序竞争的行业现状。


面向未来,智能交通正迎来哪些新趋势?


2020 年,智能交通领域的热闹景象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因为疫情冲击,加重了企业对智能交通项目的抢夺,造成众多企业和厂商之间相互压价、相互诋毁,而因为依靠低价拿项目,在真正执行后又导致项目成本过高,执行效果不到位的问题。


还有一些企业为博眼球做推广,不断推出一些新名词包装下的产品体系,但缺乏实质性的技术突破,而一些地方出于对智能交通项目理解的不够深入,将智能交通的建设理解为大型 IT 设备的集成建设,或过于追求"全能化",而上马过于复杂的车路协同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统一技术生态的建设。


去年 11 月,在 2020 智能交通技术与标准论坛上,一位行业专家这样评价"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涉及到多领域技术的整合,包括交通、汽车、传感器等领域,以及信息技术领域,其复杂程度和跨越的行业超乎想象。如何将这些行业企业以及跨行业技术整合到一起,是当下智能交通产业亟待解决的困难。"


因此,面向未来的第一个趋势是,智能交通领域需要优先考虑的顶层设计就是标准先行,按照全国一盘棋来考虑,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才能发挥出城市、区域、全国一张网、一套标准的优势。


智能交通行业标准的制定,一方面主要依赖国家相关机构,如我国主导的车联网 C-V2X 技术标准;一方面,我国也鼓励社会团体制定高于推荐性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鼓励制定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团体标准。据统计,2020 年各级社会团体出台有关交通的团体标准 141 项,2021 年团体标准有望成为智能交通领域新的竞争领地,包括像区域城市交通协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中信号控制系统的协同需求、高速公路 ETC 扩展应用协同、高速公路与城市交通衔接应用需求等,建立起规范、高要求的行业标准。


面向未来智能交通的第二个发展趋势,就是 AI 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深度运用。


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的 AI 技术,除了引导传统智能交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向纵深、智能化方向发展之外,还可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横向融合,激发出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各系统间的数据融合共享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管理将在原有基础上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针对交通行业的具体情景,对模型的数据、业务、算法进行集成,通过构建新的计算框架打通科学计算和传统业务应用之间的鸿沟。


另外,面向未来智能交通的第三个发展趋势,就是从单车智能的自动驾驶加速向车路协同的车联网体系进化,实现全面感知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智能的交通管理系统以及全局管控的自动驾驶出行系统。从 2020 年起,基于 5G 网络的超高速联网和超低延时,正在推动这一目标从书面政策走向落地实践。



我们从一年的时间间隔来回看智能交通领域,也许会发现只是某个城市又多启动了一个大的车联网项目,新规划了一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会看到某家企业又推出新版本的"交通大脑",又拿下了某某城市的亿元订单。这些进展确实不够性感,也不够让人印象深刻。


然而,在 2020 年,5G 车联网技术在道路端以及汽车终端的真正落地,成为标记这一年的关键里程碑,各大巨头在全国各个城市智能交通领域继续的开疆拓土,成为这一年宏大背景下的真实历史叙事。作为标记,这些值得被我们记录。


最后,如果我们把时间拉长,面向过去数年,面向未来数年,其实就会吃惊地发现智能交通已然在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新一代 5G 通信技术、新一代智能硬件,以及新的算法和计算平台,正在真正为"智能交通"赋予全新的"智能"的内涵。


用户头像

脑极体

关注

还未添加个人签名 2020.06.12 加入

还未添加个人简介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2020出行之变(三):智能交通的星罗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