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未来已至,唯有拥抱变化才能生存

发布于: 2020 年 07 月 01 日
未来已至,唯有拥抱变化才能生存

观察下我们的周围,你一定会在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找到那么几个拒绝现代科技的人。不管是出于惧怕还是出于习惯,他们可能完全不会使用电脑,可能完全不会上网,可能完全不会使用智能手机。



于是不可避免的,当遇到网购的时候,当遇到手机上才能完成的事的时候,甚至当需要把一个文件转换成 pdf 的时候,他们就会来找你帮忙。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是这些人主观上不追求进步,但这实在解释不了为什么同样的人会那么多。我更倾向于认为原因在于,科技发展太快,快过了人的适应能力,以至于他们都被时代所抛下。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我们不足够小心,我们也会成为被科技所抛下的人。原因在于现在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快。



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位于底层的基础技术已经搭建完毕。



回顾下历史,传统的固定电话在发明之后,花了 75 年的时间才达到 5000 万用户。原因肯定不是有人抵制,因为这东西实实在在的给人的通讯带来了革命。真正的原因就在基础设施电话网络的建设速度上。早期的电话网络只能覆盖很少的区域,结果就是用户增速会极为缓慢。



等到了移动电话时代。90 年代的移动电话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人用得起。而等移动基站的覆盖率扩大到全国之后,移动电话的用户增长速度马上迎来高峰。同时市场马上跟上,各种价位的手机能够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这就是基础设施的力量。



再看一下更近的例子,一款爆款的 App 或者手机游戏,可以在 10 多天内就达到几千万用户。回想一下固定电话达到 5000 万 用户的 75 年,这是一种巨大的飞跃。而原因就在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这些基础设施的成熟。



基础设施的成熟带来科技进步的加速,这最终会技术的进步速度变的像是一条指数曲线。而作为人类,我们的适应能力只能是 一条平缓的微微上扬的曲线。结果就是当我们越过两条曲线相交的点时,科技将绝尘而去,直到我们再也追不上。



甚至把人类看成一个整体,我们现在可能正好就是在这个交点之上。未来就这样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这种状态下生存呢?争取做到以下三点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希望



首先,我们以其被动的接受科技进步,不如自己投身进去。当我们自己参与了科技的进步,那么理解进步后的社会的可能性也就大了很多。更进一步,我们不但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参与进去,当遇到其他新奇的技术进步,新的观点,独特的视角,我们也要对他们抱有足够的兴趣。而不是视而不见,甚至否定对方。很多看起来离经叛道的东西很可能是未来的主流。



其次,主动拥抱变化。但我们发现变化来临的时候,要学习如何快速的拥抱变化。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习如何在变化之中识别出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



最后,对自己足够真诚,这样我们才能识别出那些拖住自己不让我们进步的想法和行为。比如我们可能就是对未来充满恐惧,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投资了旧的东西,所以我们抵制新东西。不管是什么,我们都需要卸下这些阻力,然后轻装上阵去抓住未来的变化。



发布于: 2020 年 07 月 01 日阅读数: 942
用户头像

写了14年程序,工作之余写作和画画。 2017.12.04 加入

十多年程序员生涯,写了八年移动客户端,后来也参与过一定量的 web 前端后端的开发。现在基本上啥代码都会写一点。近期比较迷茫,不知道接下来的职业道路怎么走。开发之外,也靠画画,写作来自我娱乐一下。

评论 (3 条评论)

发布
用户头像
我想说的是:大部分变化都是表面的眼花缭乱,一味的拥抱只会让自己无所适从
2020 年 07 月 02 日 07:28
回复
用户头像
虽然“一款爆款的 App 或者手机游戏,可以在 10 多天内就达到几千万用户”,但是,
1、热点来得快去的也快,这款app或者手机游戏的生命周期大概率会很短。
2、就算是快手这种国民级别的app,你不用它也不会对你的生活有任何影响。
2020 年 07 月 02 日 07:26
回复
你说的对,热点来的快,去的也快,但是在很多热点中就可能会有一个长青的。所以文章才会说: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习如何在变化之中识别出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
关于快手的问题,可能现在觉得不会有任何影响,但就像微信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也觉得不用。但现在很多办事离开微信几乎已经很困难。想象一下,会不会有一天,你的生活被绑定在了短视频上。当然,你可以等到那一天再去适应,问题是,随着年纪增大,适应一个东西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且新东西会不停的出现,这才是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给一个东西随便下定义,当简单下定义的时候,可能就进入了思维盲区,毕竟否定容易,但最终吹亏还是自己。现在很多老年人的不便不见得现在的年轻人将来就不会重蹈覆辙。
2020 年 07 月 02 日 12:06
回复
没有更多了
未来已至,唯有拥抱变化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