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

如何优雅的接收正在运行古董代码?

用户头像
冰临深渊
关注
发布于: 2020 年 05 月 03 日

古董代码,意味着有较长的运行时间,系统初始设计需要支持的业务与现在的业务可能已经大不一样,加上需要快速支持业务发展,导致设计将就、数据结构混乱、代码混乱,还可能无文档、无流程图。如何才能优雅的接收?

思考的方向

  1. 如何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2. 团队成员如何快速上手?

  3. 如何接手后不会更乱?

  4. 如何从老项目中吸取养分?



如何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

  1. 接管生成环境。保证在生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能稳定运行。

  2. 摸透发布流程。每个老系统都可能有一些特殊的生成发布流程,只有快速掌握了,才能在意外发生时,重新部署,并支持业务运转。

  3. 接管进行中需求。进行中需求是必然造成生成环境变化的,需要评估需求对项目的冲击,尽量减少大范围改造。同时与需求方沟通,打好预防,这波需求有可能无法上线。毕竟第一波需求上线后有问题,可能无法快速解决,需要直接回滚。

  4. 接管git、测试环境。在本地和测试环境反复验证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案。

团队如何快速上手?

  1. 抓住业务主线。无论系统迭代了多久、分支流程有多少、无效代码有多少,一个系统必然是来支持一个或者几个业务的开展。业务的主线往往是程序的主线。与产品、业务沟通,快速理解业务知识,忽略业务细节,直取主线。细节太多,会让人迷失,并产生不可全部掌握的感觉,团队信心会收到打击。

  2. 掌握主节点入口。在主线的指引下,到测试环境反复模拟业务场景,抓到每个节点输出的日志、记录程序的入口。有了日志的记录与程序的入口,生产环境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快速定位问题所在节点,并有针对性的阅读代码,分析问题具体原因。

  3. 掌握主要数据结构。主线抓住后,就是主要数据了。再复杂的系统,再多的表,实际利用率也会符合“二八原则”。根据主线的理解,分析并掌握主要的数据结构,以保证后续的需求迭代、问题定位更加高效。

如何接手后不会更乱?

  1. 分析系统初始设计思路。能负责一个系统的初版设计的,大多是有一定技术能力的,能掌握其初始设计思路,能对系统有更深刻的认识。不要认为系统技术过时、程序混乱、数据结构混乱就认为这个系统就是一个垃圾堆。技术过时,不可避免会遇到,初始设计可能是当时的最好技术方案了,只是随着技术发展,它落后了,但是不能做技术的迁移;各种混乱,初始设计时可能业务还不成熟,考虑的方向和适应性有限,特别遇到业务大量变革时,很多老系统不可避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加上资源紧迫无法及时调整,导致了各种混乱现象。理解其初始设计思路,尝试理解各种变化对系统的冲击,可以更高效的掌握系统的整体情况。

  2. 资源不足时,不要大范围重构。重构也许是好心,如果只做一半,会成为下一个接手同事的噩梦。如果系统只有一套思维、一套技术方案,或许陈旧,也还好理解,也还好找到路径去分析项目。一但重构又只做一部分,会导致一个系统有多套思路、多套技术方案,会加大程序的混乱程度。也许重构中的人相信自己在让系统变清晰,但是未完成前它就是混乱的,要么不要开始,要么一路到底。不要看到一个坑,然后使劲踩上两脚,让坑更深了。

  3. 数据结构、代码分析未掌握80%时,不接改造面太大的需求。数据结构不清晰时,做大需求有要程序稳定,很多东西就会新写一套,以免和以前的产生冲突,但毫无疑问,这回让程序再出现分支、重复数据结构等。

如何从老项目中吸取养分?

  1. 业务知识学习。先说做技术为什么要学业务,做一个项目的架构,业务和技术都要了解,你对业务理解越透彻,你就看的越远,你设计的系统就越能适应,因为很多的变化其实在你这里不是变化,只是早已知的一个分支,所以不要忽略业务知识的学习。而老项目往往承载了整个公司各种业务变革,其中充满了各种业务知识,不少也许产品、业务都已经完全遗忘了。掌握了业务知识,了解了业务的发展,后续系统的重构也必然成竹在胸。

  2. 项目管理与技术管理的反思。它怎么乱的?怎么才能不乱?怎么才能让大家感觉不是站在垃圾堆里造垃圾?这也是我们技术人员可以去分析并借鉴的方向。这是必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反面教材。正反都学,才能知道什么要坚持,什么可放手,才能不偏不倚做好长期的管理工作。

总结

要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类系统。



用户头像

冰临深渊

关注

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2012.03.29 加入

相信逻辑正确才是真正的正确

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
如何优雅的接收正在运行古董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