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训练营第一周架构方法学习总结
第一周跟着智慧老师主要学习了 4+1 视图模型和 7 种常用的 UML 模型。
4+1 视图模型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思考我们的软件设计:
场景视图
视角:主要是概括了系统支持的重要的场景(典型或者有风险)及其非功能性需求,阐明各架构元素是如何相互合作支持这些场景应用的。
组成:各种典型或者有风险的场景
相关方: 用户,管理者,开发者
用途:指导开发设计和实现
逻辑视图 :
视角:主要是从用户的视角去思考我们的系统需要提供哪些功能,以及它们各自的职责、接口和相互之间的交互。
组成: 系统,子系统,功能模块,子功能模块,以及它们的接口,交互
相关方: 用户,管理者,开发者
用途:开发分工,成本评估和进度跟踪
开发视图
视角:主要是从开发者的视角去思考我们的系统怎样实现,使用什么框架,需要实现哪些类和接口,怎样组织这些类和接口。
组成: 框架,分层,类,接口
相关方: 开发者
用途:指导开发设计和实现
过程视图
视角:主要是从系统运行的视角去思考我们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进程和线程间的交互关系。
组成: 进程、线程,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相关方: 开发者
用途:指导开发设计和实现,性能优化
物理视图
视角:主要是从系统部署的视角去思考我们系统在物理上是如何部署的。
组成: 物理节点和它们之间的通信
相关方: 运维人员
用途:指导系统的物理部署
7 种常用的 UML 模型是:
静态图:用例图,组件图,部署图
动态图: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活动图
4+1 视图和 UML 模型的大致对应关系:
场景视图:用例图
逻辑视图: 组件图
过程视图:活动图
物理视图: 部署图
开发视图: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类图
最后,架构设计文档需要图文并茂,逐渐细化。
评论